导图社区 春秋战国2
春秋战国,主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新型国家体制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
编辑于2025-09-25 19:49:25【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春秋战国2
改革变法
春秋时期
管仲改革: 1.叁其国而伍其鄙:士农十五,工商之乡六,士农工商分区定居。 2.作内政而寄军令:选拔士农之乡成立三军。 3.相地而衰征:分等级(土地的好坏与产量)征税。 4.发展盐铁,铸造统一货币,调剂物价,鼓励贸易。 结果: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晋文侯内政建设:狐偃、赵衰,任用贤良,轻徭薄赋,发展农商。
楚庄王内政建设:孙叔敖,选贤任能,修建芍坡,发展生产。
吴王阖闾的改革:伍子胥,建造城郭,整顿库兵,设立守备,充实仓廪。
战国时期
魏国的李悝变法(魏文侯): 1.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才能任官,剥夺无功的贵族,赏罚分明,任用贤能。2.推行“尽地力之教”:杂种五谷,防备单一种植遭遇灾害,广种桑梓、瓜果,增加农副产品收入,不违农时,与民休息。 3.平籴法:丰年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灾年以平价售出。 4.颁布《法经》:我国第一部其文字内容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楚国的吴起变法(楚悼王): 1.废除贵族特权:封君子孙无功劳的,三代后收回,迁到荒凉之地。 2.精简机构:削减俸禄,选贤任能。 3.整顿吏治:禁止贵族招引食客。 4.改良风气。 结果:法随人亡。
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BC356年第一次改革 1.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编制,实行连坐法,相互告发,轻罪重罚。 2.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禁止宗族势力生长。 3.奖励军功,严禁私斗:二十等爵制,打击世卿世禄制及宗族势力。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贡献粮食及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BC350年第二次改革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补:学届存在土地私有制和授田制的不同说法) 2.推行县制:设引县、县令|丞|尉,都由国君任免。 3.统一度量衡: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4.实行按人口征收军赋的制度:避免逃税,限制贵族豢养“食客”。 5.改良社会风俗:抑制大家族势力。
韩国申不害改革(韩昭侯):以朮治国,中央集权。
齐国邹忌改革(齐威王):整顿吏治,广开言路,发展雇佣兵,发展生产,稷下学宫。
赵国公仲连改革(赵烈侯):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改善财政,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燕国乐毅改革(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新型国家体制的建立
官僚制度:1.军政合一®文武分治、将相分设2.宗族世袭制®军功入仕|举荐|游说自荐3.封土食邑®俸禄制度。4.官吏考核:上计制。5.玺符制度:玺是官印,文书往来;符是虎符,调发军队,右半在国君手中,左半在将领手中。
郡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
军事制度:1.贵族军队®郡县征兵®编户齐军。 2.常备兵制度:魏武卒,秦锐士。 3.出现募兵:国家的雇佣军队。 4.兵种:骑兵取代车兵(赵国最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法律制度:礼乐制度®法律制度,法律公开化,成文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春秋时期的土地制度
条件:生产技术发展,扩充兵员需要。
内容:1.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所有权转移(晋国作爰田)2.赋税制度:相应赋税制确立(初税亩、书作田、相地而衰征)3.征兵制度:相应征兵制变化(晋国”作州兵、“鲁国”作丘甲“)(补充: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国家授田法《战国授田制研究》)国家授田制:国家占有土地所有权,(无还田规定的发现®私人土地长期占有是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
影响:产生新的经济方式,社会结构变动,促进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所有制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进步(铁犁牛耕、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农作物品种丰富。 手工业:纺织业,冶铁业,青铜业、盐业、器物加工。 商业:商品交换、商人活跃、货币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郡县制:源自春秋时期的县郡制,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结果。 1.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掌管一郡的行政,郡尉掌军事。 2.县的行政长官是县令,县丞辅佐处理政务,县尉掌军事。 3.县以下的地方基层是乡、里、什伍。
编户齐民:(户籍制度) 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打破原有的贵族等级秩序,形成官、民二元社会结构)
华夷之辩与民族融合:1.背景:战争与周边民族对华夏族为主体的周朝的侵扰。2.内容:诸侯王“尊王攘夷”;孔子“夷夏之防”(内诸夏而外夷狄);孟子“用夏变夷”3.影响:密切了华夏与各族经济文化联系,为统一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百家争鸣
出现的条件: 1.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 2.政治变革与争霸战争的推动。 3.教育下移与文化的传播(私学;士阶层)
主要流派及思想: 1.儒家:孔子: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教育思想;孟子:仁政、人性本善(发对不义之战);荀子:礼法并重、人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 。 2.道家: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庄子:道是本原、相对主义。 3.法家: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代表,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子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君主专制。 4.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用。 5.阴阳家:邹衍:五德终始说。 6.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 7.其他:农家、杂家、名家、稷下学派。
影响:1.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2.在思想史上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3.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品格。
史学、文学、科技成就
典籍类名词:时间、作者、体裁、记事年限、主要内容、主要精神、意义
科学技术:《夏小正》:天象、物候、气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活动与政事。《甘石星经》:甘德《天文星占》、石申《天文》,二十八星宿,司南,《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