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春秋战国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梳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格局演变、战争阶段及影响等关键内容。适用于复习、预习。
编辑于2025-09-25 19:50:19【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春秋战国
春秋概念
概念: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BC256年,周赧王卒,西周国灭亡。BC249年,秦灭东周国。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à诸侯®大夫®家臣Þ政治权利中心不断下移 《春秋》上限鲁隐公元年BC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变革®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私家与公家利益之争|社会阶层变动®国家、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奴隶主贵族统治®封建新型国家体制:宗法制®书社、州、乡、里等管理体制) 3.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统一(从“尊王攘夷”到“称王争霸”;改革与诸侯国的自我成长“。 4.私学兴起与百家争鸣。
春秋
王室衰微
1.表现:对诸侯的控制权丧失,周王朝的领土萎缩。 2.礼崩乐坏的开端:周郑交质;周郑交恶(繻葛之战) 3.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孟子》赵岐注: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荀子》《墨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首霸
夺位®管仲改革®采取“轻其币而重其礼”的外交®“存邢救卫”®征讨楚国,订“召陵之盟”®葵丘会盟“®顶峰
1.管仲改革:整顿地税征收办法,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田地的好坏及产量的多寡分等级,按等级征税。 调整行政管理办法,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叁其国:将国人居住区划三个部分管理,使国中的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居,不得杂居。伍其鄙:将全国控制的“野”划分为五个“属”,分设五个大夫进行管理。 加强对军队的建设,实行“作内政而寓军令”全国的士农之乡分三个部分,成立三军。
2.存邢救卫®狄人
3.召陵之盟(日益巩固)BC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郑、卫等国讨伐楚国。
4.葵丘会盟,BC651年参会者有齐、鲁、宋、卫、郑等国,周襄王派使者参加,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尊王攘夷:尊王:尊崇周天子;攘夷:败山戎,制夷人,存邢救卫
宋襄公谋霸
1.背景齐桓既殁,晋文未兴,北方无复一等国。
2.过程:助力齐太子继位®鹿上之盟,以霸主自居®联合伐亲楚之邦®泓之战(宋国---楚国)®宋襄公殁。
晋文公称霸
1.准备:内政:任用狐偃、赵衰等人,减轻赋税,发展农商,缓和矛盾,扩充兵员。护送周襄王回国,积累声望。
2.过程:城濮之战(晋---楚)®践土会盟(称霸)®襄王加尊®晋襄公接霸 崤之战(晋---秦) 邲之战(晋---楚) 鄢陵之战(晋---楚)
城濮之战:BC632年4月,退避三舍(90里)
秦穆公独霸西戎
1.发展秦人为嬴姓,始祖大业是女修吞下玄鸟之卵生。秦襄公护送平王有功,受封西周故地。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发展农业、青铜,积累国力。
2.过程:东扩(本为征伐郑国,但因泄密,只灭了滑国)®崤之战(秦---晋、姜戎,粉碎了东进的梦想)®在西部建立霸业
楚庄王问鼎与称霸中原
1.准备:任用孙叔敖,诛奸臣,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问鼎中原
2.过程:问鼎中原®北上®邲之战(两棠之役)晋--楚®围宋®称霸®楚共公会盟®鄢陵之战败(晋---楚)
晋楚对抗与弭兵运动
1.第一次弭兵运动(BC579年):宋 华元弭兵。 2.晋--楚 鄢陵之战(BC575年) 3.第二次弭兵运动(BC546年):宋 向戎弭兵
内容:确定晋、楚两国同为霸主,除齐、秦两国,其余国须向晋、楚纳贡,以平分霸权。
意义:晋、楚平分霸权,利于人民生活稳定,但以牺牲小国为代价。
吴越争霸
吴、楚对抗®楚败®楚、秦联合伐吴®吴败®越过勾践继位,夫差伐越®夫椒会战®勾践卧薪尝胆®吴称霸,北上会盟®越、楚联合伐吴®徐州会盟®越国成为春秋余霸
春秋争霸战争的阶段划分及影响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王室衰微,周郑交质,周郑交恶(繻葛之战)。 第二阶段:齐桓公始霸。 第三阶段:晋、楚争霸。晋文公励精图治+楚国在与宋国的泓之战中胜出®得到了中原诸侯的支持®晋、楚之间争霸不断。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称霸,邲之战楚庄王大败晋军,鄢陵之战晋国大败楚国。 第四阶段:弭兵运动与东南吴越争霸。
影响: 1.以争霸为目的的内政建设和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诸侯国强国兼并弱国,加快了统一全国的步伐。 3.争霸过程中卿大夫的势力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 4.争战伴随着迁徙往来和通婚,加速了民族融合。 5.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破坏社会生产。
战争带来的影响:破坏生产+刺激变革+统一趋势+民族融合+新势力发展
战国
春秋到战国的政权过渡
1.新旧势力的矛盾:私家权势增长,政权下移。 卿大夫(私家)通过被分封采邑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政权组织。 公室的腐朽使大权旁落 国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公室。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活动:三桓专鲁(季孙、叔孙、孟孙) 田氏代齐(把持朝政®田常自立为王®BC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诸侯) 三家分晋(六家卿大夫专政®韩、赵、魏三分晋®BC403年,周威烈王承认)
战国七雄并立
第一阶段:魏国独霸与霸业衰落
争霸过程: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魏武卒 魏惠王时期:内政建设,迁都大梁,兴修水利,团结韩赵,抵御秦国,修建长城。
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庞涓被擒。 逢泽之会 马陵之战:战败,齐国孙膑“减灶诱敌” 徐州相王:霸业衰落,齐---魏
第二阶段:齐、秦对峙
1.合纵连横: 合纵(苏秦):三晋+燕楚®抗击齐、秦(修鱼之战,乐毅伐齐与田单复国)——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张仪):三晋+燕楚®连秦抗齐或连齐抗秦——事一强以攻众弱
第三阶段:秦、赵争霸
1.主要策略:远交近攻(范雎) 2.重要战役:阙与之战;长平之战(BC262--BC260);邯郸之战。 3.秦灭二周:BC256年,灭西周国;BC249年,灭东周国。
第四阶段:秦国独强与统一阶段
灭六国:韩(BC230年)®赵(BC228年)®魏(BC225年)®楚(BC223年)®燕(BC222年)®齐(BC221年)
秦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经济联系加强 华夏族共同体 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商鞅变法,使封建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军事强 秦始皇雄才大略。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加强联系,民族融合 奠定了封建社会发展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