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第7章:酶动力学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基础,酶促反应速度,底物浓度/温度/ pH/激活剂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酶的活性部位 ,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酶促反应机制,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实例,酶活性的别构调节,酶活性的共价调节,同工酶。
主要内容包括: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命名和分类,专一性,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核酶,抗体酶,酶工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生物化学第7章
酶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基础
各级反应的特征【知道】
零级反应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初浓度↑,半衰期↑
一级反应
无论初浓度多少,半衰期一样
二级反应
初浓度↑,半衰期↓
酶促反应速度
由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催化剂、抑制剂决定
决定分解形成产物和酶,还决定底物与酶的结合速度
反应的【初】速度,即底物消耗量5%时测得反应速度
作图
对底物浓度:双曲线 对酶浓度:直线 对PH:钟形线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中间复合物学说
酶与底物反应时,通过特异识别作用,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在形成产物和酶分子,酶分子重新结合底物
酶促反应动力学式
米氏方程式
双曲线
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米氏常数 (Km) 的意义
K m 是酶的特征常数
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
Km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 不同底物有不同Km
单位: mol/L 或 mmol/L
1/Km近似表示酶的亲和力
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Km最小的底物
Ks
1/Ks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
1/Km只能近似地表示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Vmax和K2(Kcat)的意义
转换数Kcat(TN)
催化常数,K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Kcat/Km
决定催化反应速度的常数
Kcat/Km是表观二级速度常数,有时称为专一性常数
用【米氏常数】作图法测定Km和Vmax值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不考作图,考截距意义)
缺点:实验点过分集中在直线的左下方,低浓度的实验点倒数后误差较大,偏离直线较远,影响Km和Vmax的准确性
Eisenthal和 Cornish-Bowden直接线性作图法
优点:直观,易判断误差较大的点
Hanes-Woolf作图 Eadie-Hoftee作图法
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酶促反应按底物分子数分类
单/双/三 底物
多底物反应按动力为机制分类
序列反应(单置换反应)
有序反应
酶与底物有序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随后有序的释放出产物
脱氢酶
随机反应
底物随机与酶结合,随机释放
乒乓反应(双置换反应)
丝氨酸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转氨酶
转氨酶
酶E同底物A结合并生成产物P和修饰化的酶E’ E’再与底物B结合生成产物Q和酶E
酶的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非变性,有选择性 失活作用:变性,无选择性
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抑制作用的类型
可逆的抑制作用
分类
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通过增加 底物 而解除抑制
磺胺药:对氨基苯硝酰胺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阿拉伯糖胞[(习惯上称为阿糖胞苷)5一FU]:嘧啶类似物竞争性抑制核酸合成酶
酶对底物亲和力↓
非竞争性抑制剂
酶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两者无竞争
不能↑底物浓度缓解抑制作用
重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作用
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使得酶蛋白变性失活,此时,重金属离子是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反竞争性抑制剂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与抑制剂结合,多见于多底物反应
混合型抑制
介于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之间
双底物和多底物酶促反应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烷化试剂
影响酶的巯基、氨基、羧基、咪唑基
氰化物、硫化物和CO
与酶分子中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如细胞色素氧化酶Fe2+
有机汞、砷化合物
与酶分子活性部位的SH结合
有机磷化合物
二异丙基磷酰氟酯 DFP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酶分子活性部位的丝氨酸一OH结合
重金属盐
Ag+、Hg2+、Ag3+(砷剂)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Ks型不可逆抑制剂 (亲和标记试剂 )
有底物类似结构
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 (自 杀性底物)
酶的催化过程高
青霉素
与糖肽转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羟基共价结合,使酶失活
与酶蛋白上基团共价结合,使之失活,不能用超滤透析的方法去除 实质是酶的修饰抑制
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
方法
透析、超滤、凝胶过滤
动力学方法
在不同抑制剂浓度下
可逆抑制剂得到一组通过原点但斜率不同的直线 不可逆抑制剂可以得到一组不通过原点的并行线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双重作用
温度↑活化分子数↑, 反应速度↑ 温度↑酶蛋白变性, 酶活力↓
反应时间长,酶的最适温度低 反应时间短,最适温度就高
钟形曲线
恒温动物35~40℃℃; 植物40~50℃; 某些高温酶70℃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原因
1.过酸过碱影响酶蛋白的构象,使酶变性失活 2. pH影响酶分子解离状态,底物解离状态,影响到中间产物的形成。 3.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的解离,影响酶活性部位构象。
一般
酶在最适pH附近最为稳定
酶的最适pH不是特征常数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激活剂
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无机离子
金属离子:Mg”、Mn” 阴离子:淀粉酶受CI激活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某些还原剂: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氰化物等; 鳌合剂:EDTA
简单有机化合物
特点
激活剂的选择性
对一种酶可能是激活,对另一种酶可能抑制
激活剂的浓度效应
浓度升高可由激活转变为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