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思维导图
微观经济学最全思维导图,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通过均衡分析与弹性测算工具对比不同市场类型。适合考研,大学学习!
编辑于2025-10-23 16:37:42微观经济学最全思维导图,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通过均衡分析与弹性测算工具对比不同市场类型。适合考研,大学学习!
关于人教版初中数学全册-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宏观经济学最全思维导图,涵盖所有知识点,章节有: 第1篇导论 第2篇长期中的经济:古典理论 第3篇超长期中的经济:经济增长理论 第4篇短期中的经济:经济周期理论 第5篇开放中的经济 第6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微观经济学最全思维导图,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通过均衡分析与弹性测算工具对比不同市场类型。适合考研,大学学习!
关于人教版初中数学全册-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宏观经济学最全思维导图,涵盖所有知识点,章节有: 第1篇导论 第2篇长期中的经济:古典理论 第3篇超长期中的经济:经济增长理论 第4篇短期中的经济:经济周期理论 第5篇开放中的经济 第6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言
子主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跨时期选择和不确定经济学
子主题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六章:成本、收益理论
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市场结构理论-完全垄断市场
第九章:市场机构理论-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十章:博弈论
第十一章: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十二章: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
第十三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
资源
自由资源:阳光、风等不需要代价就可以得到。
经济资源(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到。
稀缺性:这种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欲望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资源配置问题与经济学
资源配置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进行选择,以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资源利用问题与经济学
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应该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
经济学定义进一步扩大: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并合理、有效地配置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类欲望的一门社会科学。
四、经济体制与经济学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问题与资源利用问题依托于经济体制)
自给自足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
经济学是研究在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下,人类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并合理、有效地配置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类欲望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是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描述事物运动过程,反应事物一般现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分析:回答事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准则,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符合这些标准的途径。
二者区别与联系
1、二者分析问题的前提不同。实证分析不需要价值判断,规范分析需要
2、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
3、二者命题的客观性不同。实证分析的命题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不具客观性。
实证分析需要以规范分析为指导,规范分析需要以人们的实证经验为基础。
二、经济模型:用来描述同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观察与测量
2、做出假设:“理性人”假设、具有完全知识或信息。
3、建立模型
4、检验模型
三、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用于单个市场,假定该种商品的价格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仅取决于本身的供求状况。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商品的价格决定时,不仅考虑本身的供给与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
静态分析:一种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一种考察或比较当原有的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一种考察经济体系的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分析经济体系中有关经济变量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分支。
微观经济学对象经济个体。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
二、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与体系: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另外有一般均衡理论试图证明各个市场的均衡是存在的,福利经济学进一步证明各个市场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还有市场失灵带来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原理
一、需求概念:一定时期内,对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需求函数
(一)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
3、消费者的偏好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一)需求表: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序列表。
(二)需求曲线:描述需求函数关系。
(三)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第二节 供给原理
一、供给的概念: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二、供给函数
(一)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商品自身价格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其他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二)供给函数: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供给表、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一)供给表: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序列表。
(二)供给曲线:描述供给函数关系。
(三)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四、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化: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 需求与供给的共同作用:供求规律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规律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3、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子主题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一)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两点之间
Ed>1,富有弹性,奢侈品
0<Ed<1,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
Ed=1,单位弹性
Ed=0,完全无弹性
Ed趋向无穷大,完全有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收益:△R/△P=Q(1-Ed)
1、当Ed>1时,Q(1-Ed)<0,销售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化。
2、当0<Ed<1时,Q(1-Ed)>0,销售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化。
3、当Ed=1时,Q(1-Ed)=0,降价涨价,销售收入不变。
4、当E趋向无穷大时,Q(1-Ed)<0,降价涨价都不合适。
5、当Ed=0时,Q(1-Ed)<0,销售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2、商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3、替代品的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4、商品用途的多少。
5、考察时间的长短。
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xy=(△Qx/Qx)/(△Py/Py),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Exy>0互补品
Exy<0替代品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Ei=(△Q/Q)/(△I/I),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Ei>0正常品
0<Ei<1生活必需品
Ei>1奢侈品
Ei<0低档品
五、供给弹性
Es>1,富有弹性
0<Es<1,缺乏弹性
Es=1,单位弹性
Es=0,完全无弹性
Es趋向于无穷大,完全有弹性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考察时期的长短。2、生产周期的长短。3、行业壁垒的高低。4、技术水平的高低。
第五节 供求规律的应用
一、价格管制
1、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过剩的商品由政府收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只能通过配给制满足部分需求。会带来排队、抢购、黑市交易猖獗等不良后果。
二、税收和补贴
三、蛛网模型:动态分析
(一)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
1、t期需求量Qt取决于t期价格Pt
2、t期供给量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Pt-1
3、市场出清
(二)蛛网模型的分类
1、收敛型蛛网: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2、发散型蛛网: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3、封闭型蛛网: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供给的价格弹性
浮动主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一、效用:消费者在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所得到的总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MU: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他从每单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四、消费者均衡:PxX+PyY=I,MUx/Px=MUy/Py
五、消费者均衡的变动: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MUx=Pxλ,当商品价格Px变化时,消费者为了实现最大效用,必须改变商品的购买数量,以调整商品的边际效用MUx,使得均衡条件重新成立。
六、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一、消费者偏好基本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
2、偏好的传递性。
3、偏好的不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指数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2、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越大。
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三、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
边际替代率:MRSxy=-dY/dX
边际替代率: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满足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1个单位的商品X能够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
四、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I=PxX+PyY,预算线的移动:一是收入,二是价格
五、消费者均衡: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xy=MUx/MUy=Px/Py
第三节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一、收入变化:收入-消费者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或称收入扩展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系列最优商品组合随消费者收入变化而形成的轨迹。
从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收入-需求曲线,即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二、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与消费者个人的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或称价格扩展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商品Y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系列最优商品组合随着商品X的价格变化的轨迹。
从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个人的需求曲线。
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价格变化所引起需求量的改变)
替代效应:当商品价格变化时,由于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变化时,为了保持相对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希克斯分解:补偿预算线相切
正常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低档品: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其影响小于替代效应
吉芬商品: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其影响大于替代效应
斯勒茨基分解:补偿预算线过交点,△X=[X(Px',I')-X(Px,I)]+[X(Px',I)-X(Px',I')]
四、市场需求:表示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消费者均衡
一、完全互补品:按照固定比例消费两种商品。U(X,Y)=min(X/a,Y/b)
二、完全替代品:按照固定比例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U(X,Y)=aX+bY
三、数量税与所得税:数量税价格提高t,所得税收入降低T
子主题
第四章 跨时期选择和不确定经济学
第一节 消费者的跨时期选择
一、消费者跨时期消费的偏好
二、跨时期边际替代率:MRS12=-(△C2/△C1)=MU1/MU2
三、跨时期预算约束
一般形式:P1(1+r)C1+P2C2=(1+r)I1+I2,定义通货膨胀率π=(P2-P1)/P1,可得P1(1+r)C1+(1+π)P1C2=(1+r)I1+I2
简化形式:P1=P2=1,(1+r)C1+C2=(1+r)I1+I2
跨时期预算线的变动:r的变动、I1的变动、π的变动
四、跨期消费者均衡:MRS12=P1(1+r)/P2,简化P1=P2=1,MRS12=1+r
五、跨期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r的变动、I1的变动、π的变动
第二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不确定性和彩票
二、期望效用函数
由于在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哪种结果事实上会发生,这就要求在考虑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时引进概论p。这种含概率的效用函数表达式叫期望效用函数。例如E(U(p1,p2;w1,w2))=p1U(w1)+p2U(w2)
期望值的效用:U(E(y))=U(p1w1+p2w2)
三、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风险规避者:期望效用<期望值的效用
风险爱好者:期望效用>期望值的效用
风险中立者:期望效用=期望值的效用
四、确定性等值和风险升水
期望效用对应D点的高度,过D点做平行线找到E点,则E点和D点对应相同的效用值。则称w0是彩票y的确定性等值。记为w0=C(y)
R(y)=E(y)-C(y)为彩票的风险升水。
风险厌恶者:R(y)>0
风险爱好者:R(y)<0
风险中立者:R(y)=0
第三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风险决策
一、不确定条件下的预算约束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边际替代率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厂商及生产函数
一、厂商及其目标:厂商是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利润的经济组织。目标:获取最大利润。
二、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产品或劳务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Q=f(L,K)
(二)生产函数的分类
1、根据生产中可变生产要素的多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多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按照技术系数是否可变: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Q=min(L/a,K/b)、可变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3、按照考察时期的长短: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投入一定量一种可变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量。TP=f(L)
子主题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所生产的产量。AP=TP/L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MP=dTP/dL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增加到一定点后最终会趋于递减。
三、要素使用的合理区域:在Ⅰ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是增加的,在Ⅲ区,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意味着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的使用量越多,总产量就越少,理性的生产者会减少可变要素投入量,所以生产只能在Ⅱ区进行。
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
特点:1、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离原点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高。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用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MRTSlk=-△K/△L=-dK/dL
当沿着等产量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时,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这一现象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脊线与生产的经济区域:在脊线OC以外,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会导致产量下降,表示劳动边际产量为负。同理,在脊线OD以外,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生产,故把脊线OD、OC以内的区域,称为厂商生产的经济区域。
二、等成本线
(一)等成本线及其特点:也叫厂商预算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用等量的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C=wL+rK
(二)等成本线的变动:等成本线的位置取决于两种要素的价格和成本水平。
三、最佳生产要素组合:两种情况,一是在产量约束下选择成本最小化,二是在成本约束下选择产量最大化。这里分析前者。MRTSlk=w/r=MPl/MPk
四、最佳要素组合的变动
(一)产量变动对要素组合的影响
(二)生产扩展线:在技术、要素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产量扩展时要素最佳组合的点的轨迹。
(三)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五、特殊形状的等产量线及最优要素组合
(一)两种投入要素完全替代
(二)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类型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厂商生产规模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即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同时变动同样的倍数,产出将如何变动。根据产量与生产规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了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f(tL,tK)>tf(L.K) (t>1)
2、如果投入与产出的增加比例相同,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f(tL,tK)=tf(L,K) (t>1)
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f(tL,tK)<tf(L,K) (t>1)
二、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扩大生产规模产生的分工与专业化、管理费用的节省和专业化设备的使用。由于递增的规模报酬所导致的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于厂商组织内部,因此,规模报酬递增又称“内部经济”,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总是有限的,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逐步变弱。工厂规模达到最佳状态,规模报酬基本处于不变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可以经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但最终要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厂商规模越大,各方面协调难度越大,信息传递失真,决策时间延长、滞后,这种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所引致的成本上升显示了规模不经济,又称“内部不经济”
三、规模报酬类型的判定
四、规模报酬的图形描述
第六章 成本、收益理论
第一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有关概念
(一)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把既定的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生产时,必须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
在经济分析中,把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经济成本等同于其生产的机会成本。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各种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它包括资本支出、原材料和燃料及电力的费用、资本设备的折旧费、借贷利息和租金。
隐性成本:厂商所使用的、与自有资源相联系的成本,也就是属于厂商所有的,且被该厂商用于生产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三)沉没成本:已经花费而无法补偿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
二、成本函数: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最低成本与相应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C=C(Q)
三、短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就是指短期生产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固定不变,只有可变要素可以变动时,生产的最小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短期总成本: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最低成本。STC(Q)=VC(Q)+FC
可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要素所支付的成本。VC(Q)=C(Q)
固定成本: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FC
平均固定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每1单位产品平均分摊到的固定成本。AFC(Q)=FC/Q
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1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可变成本。AVC(Q)=VC(Q)/Q
短期平均成本: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1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SAC(Q)=AVC(Q)+AFC(Q)
短期边际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1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SMC(Q)=dVC(Q)/dQ
短期生产中的总产量曲线推导出可变成本曲线:1、横轴乘以w,L变为VC。2、45度线翻转。
四、长期成本函数
长期总成本LTC: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还可以通过生产扩展线推导)
长期平均成本LAC:厂商在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摊的最低总成本。LAC(Q)=LTC(Q)/Q。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厂商在长期内每增加1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LMC(Q)=dLTC(Q)/dQ
五、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一个企业以同一种资源(或者同样的资源量)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这两种产品在技术上相互依赖),比单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产出水平要高。
产品转换曲线;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使用一定的要素投入可以生产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凹向原点范围经济,凸向原点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直接联系。范围经济针对企业同时生产两种商品,规模经济针对单独生产一种产品,同比例增加各种要素数量。
第二节 收益和利润
一、收益
总收益TR: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Q)=PQ
平均收益AR: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平均每1单位产品所得到的销售收入。AR(Q)=TR(Q)/Q=P(Q)
边际收益MR:指厂商增加1单位产品销售所得到的总收入的增量。MR(Q)=dTR(Q)/dQ
二、利润与利润最大化:MR(Q)=MC(Q)
第七章 市场机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中买者与卖者数量众多,均为既定市场价格接受者。
2、所有卖着出售的产品均为同质产品。
3、市场中不存在进入、退出壁垒。
4、信息完备。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收益曲线:AR=MR=P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MC=P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P=MR=LMC=SMC=LAC=SAC利润为0,长期厂商有足够时间可以进入与退出。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产量变化引起生产要素需求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不变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市场效率
一、生产者剩余: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按照市场价格获得的总收入与其生产这些商品每1单位边际成本总和之间的差额。
二、资源配置效率
1、生产配额:总剩余减少了B和C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2、政府税收:总剩余减少了三角形FEG的面积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ae7730420d0c356ed031f2b3c22cca93ac40538a">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e866cd12a63d7e3909b8bff750079cdacd6fb938">
第八章 市场结构理论:完全垄断市场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中存在唯一卖着。
2、市场中产品没有非常相似的替代品。
3、市场中存在进入壁垒。
二、自然垄断
由一家厂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提供成本更低,便形成了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特征:
1、巨大的沉没成本。
2、规模经济性
3、范围经济性
三、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市场只有唯一一家厂商,故市场需求曲线即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
(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MR(Q)=P(1-1/Ed),产生最大利润的点,只能出现在Ed>=1的地方。
四、勒纳指数:由MR(Q)=MC(Q)=P(1-1/Ed)得(P-MC)/P=1/Ed,(P-MC)/P度量价格中超过边际成本部分的比例,它被称为价格加成指数、勒纳指数。L=(P-MC)/P,勒纳指数可以用来测量市场的垄断程度。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MR=SMC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MR=LMC=SMC
第三节 价格歧视
一、价格歧视的含义
价格歧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垄断厂商有时会对生产成本相同的同一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的条件
1、市场的垄断性。
2、市场可以分割。
3、各个市场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
(一)一级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厂商按照每一位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来逐个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方式。
(二)二级价格歧视:如果垄断厂商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每个购买相同数量商品的消费者支付相同的价格。
(三)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把消费者分组,按组制定差别价格的方式。π=R1(Q1)+R2(Q2)-C(Q1+Q2)利润最大化条件:MR1(Q1)=MR2(Q2)=MC(Q1+Q2)
第四节 垄断的效率评价
一、垄断的低效率:福利净损失三角形AEmEc,由于垄断致使一部分在竞争条件下有Pc支付能力的消费者面对垄断价格Pm不得不退出交易,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Ec,同时垄断厂商的产量由Qc减少为Qm,产量的减少使得垄断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损失了△BEmEc
二、政府管制
(一)边际成本定价:垄断厂商将出现亏损,那么政府必须对垄断企业实施补贴,一方面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另一发面会阻碍厂商提高生产效率,促使厂商把精力放在争取更多补贴上,增加了“规制俘虏”问题。
(二)平均成本定价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fb2c0726e3491cdde5cd59ca6feffd62240b3e5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731e49777eda1537eff5f1464daa2c4e0549be6b">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a8c44accfaa1820e53df6658ba5d6c6bdf28d731">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3ea8a111dc738e2c85ebb93330955298317ceda">
第九章 市场结构理论: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概述
1、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
2、产品存在差异。
3、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
4、厂商对价格具有某种影响力。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一条是主观需求曲线d:是指当某个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时,假定集团内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另一条是客观需求曲线D:表示代表性厂商变动价格时,与其竞争的其他厂商也对价格做同样的变动,则代表性厂商的销售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MR=MC
子主题
四、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MR=LMC=SMC,AR=LAC=SAC
五、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非价格竞争强化了市场竞争程度,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非价格竞争增加了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依赖程度,从而使某些厂商实力增强。经济学家将广告分为信息性广告和劝说性广告,信息性广告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最佳购买决策,有利于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劝说性广告误导消费者,不能买到真正满意的商品。而广告玩玩兼具两者。
第二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概述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
2、厂商数目较少。
3、厂商对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能决定价格。
4、存在市场壁垒。
(二)寡头垄断的分类
按产品性质可分为纯粹寡头垄断与差别寡头垄断。
按厂商数目可分为双头寡头垄断、三头寡头垄断与多头寡头垄断。
按厂商行为可分为独立行为寡头垄断与勾结行为寡头垄断。
二、寡头垄断模型
(一)古诺模型:古诺解
古诺模型假设:1、两个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2、产品的边际成本为常数。3、两厂商分享市场,总需求是线性的,两厂商均知晓总需求。4、厂商根据对方行动做自己决策,认为不管自己销量如何,对方都维持现状。
已知市场需求函数:P=a-bQ=a-b(q1+q2),厂商1的总收益:R1=Pq1,MR1=MC1,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q1=f1(q2),同理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q2=f2(q1)
(二)张伯伦模型:两个厂商共同分享垄断水平的利润,q1'+q2=q1
(三)卡特尔
当厂商串通在一起,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时,这些厂商就被总称为卡特尔。
卡特尔总利润:π=R(q1+q2)-C1(q1)-C2(q2),由π1'=R'(q1+q2)-C1'(q1)=0,π2'=R'(q1+q2)-C2'(q2)=0得R'(q1+q2)=C1'(q1)=C2'(q2)
卡特尔是不稳固的,更大的利润会诱使个别厂商避开卡特尔而另做手脚。如果某厂商稍微降低价格,而卡特尔内的其他厂商维持原来的价格,那么该厂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若其他成员都效仿,则卡特尔解体。
(四)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产量领导)
追随厂商把领导厂商产量看成已知,领导厂商把追随厂商的反应函数看成已知。
追随厂商:TR2=Pq2,MR2=MC2=0,可得厂商2反应函数q2=a/2b-q1/2,领导厂商的利润函数π1=[a-b(q1+q2)]q1-C(q1),将反应函数代入可得q1,代入反应函数得q2。
(五)伯特兰模型:厂商之间同时选择他们的价格,由市场决定销售的数量。这些厂商被称为伯特兰竞争对手。任何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都不可能是均衡价格,唯一的均衡价格就是和边际成本相等的价格:P1=P2=C,如果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将失去顾客。
(六)价格领导
指在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价格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
市场需求曲线:Q=a-bP,追随厂商已知P,由P=MC2(q2)决定产量水平得到追随厂商供给曲线S2(P),则领导厂商的需求曲线为q1=Q(P)-S2(P),可得MR1,进而由MR1=MC1可得q1*,P*,进而得q2*,q1*+q2*=Q*
(七)斯威齐模型(折断的需求曲线):斯威齐认为,寡头垄断厂商推断其他厂商对自己价格变动的态度是,跟跌不跟涨:自己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降价,自己提高价格,其他厂商不变。
第三节 四种市场类型经济效率的比较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完全竞争市场Pc最低,Qc最高,垄断竞争市场次之,完全垄断市场Pc最高,Qc最低。P=LMC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P>LMC相对需求而言,供给不足。
竞争与垄断的剩余比较:垄断条件下由于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降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福利的净损失(表现为HEmK的面积),这种净损失称为垄断造成的额外净损失。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f7db7e2ff0e938d6ec77c0bb4f8e731d232f9b79">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97a5e483bbbf46c0ccab20dd90064ee3f3d41d9">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d3c175ccb00b86917887f5401643f49514f7e41e">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c59bb3332bba9f2d3d4e3f8d27150a240d15cc9">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3765ccc124dec828de6e560e1d3368c7d8d5aa8">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0113d6e8a1969d807a4f1b18ecf2a8f5cdd6a4b">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68c19768a52ead3c0c2b7043a8b6eccfabcf449">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18fcc83049111aeffc9bbc5aa4994b4d53c86e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16c758405807a44a32f52ca95339c39ec9a007e">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7daec87bc8e2424d466d385ef1d77845ef49d96">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ae017fe7f743fb4ac0caa95222f918003e308aa0">
第十章 博弈论
第一节 博弈论概述
一、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博弈论的研究框架
根据博弈过程的顺序可以将博弈行为划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根据博弈主体对信息掌握情况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博弈中的基本概念
二、占优均衡
占优战略: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这个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占优战略均衡: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战略,那么所有参与人的占优战略组合就是该博弈的唯一均衡解。(坦白,坦白)
三、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剔除严格劣战略。(按,等待)
四、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每一个参与人选择的战略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人选择战略的最优反应,没有参与人愿意独立放弃他所选择的战略。
占优战略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占优战略均衡中各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而纳什均衡中各参与人的最优战略必须根据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而定。占优战略均衡产生的条件比纳什均衡产生的条件更加严格。(篮球,篮球)(音乐会,音乐会)两个纳什均衡,占优战略均衡不存在。
五、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混合战略指的是参与人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战略。
警察与小偷为例
六、极大化极小策略:最大化最小可能的收益。(上,右)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博弈扩展式表述
二、有限次动态博弈:两个纳什均衡({进入},{默许,默许}和({不进入},{打击,打击}))
三、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剔除不可置信威胁策略的纳什均衡({不进入},{打击,打击}),在每一个信息集X、X'都是最优的。即在每一个子博弈上都是最优的,称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9755ec59b7e9d700fc287b74a8ad1c41e78c7a2c">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bf993a05d220b5d40f19f842c138a29d6ebcf6f3">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04924dfc5d135e87e9712a3f6904f78846eaf0a8">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efe342638ac1b7ff9f0383448934a789d4de9ba7"><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53c61fc413f1b2387c83bbbe3587eef9540e6dbf">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bd23ffe8471469aeb6b0b8af3c97d56591a1db95">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需求
一、一种要素可变时对要素投入的需求(短期)
(一)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L)所增加的收益。MRPL=MPL*MR
边际产量价值VMP:厂商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价值。VMPL=MPL*P,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MR=P。产品市场具有垄断势力时,MR<P
边际要素成本MFC: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L)所增加的成本。MFCL=dC(L)/dL=w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P=MFC=VMP
(二)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要素需求曲线和其要素边际产量价值曲线是完全重合的。竞争厂商选择的劳动的最优雇佣量必须满足:VMP=MFC=w,厂商的VMP曲线就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这一曲线公式为: P*MP(L)=w,产品价格提高,需求曲线右上方移动。
二、两种投入要素可变时对另一种要素的需求(长期):VMP(L,K0)曲线是资本投入量为k0时的劳动需求曲线d0。当劳动价格从w0上升至w1时,若K0保持不变,则对劳动的需求量沿着VMP(L,K0)曲线从L0减少到L1,但是长期厂商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由K0变为K2,得到VMP(L,K2)曲线即d1,当劳动为w1时,厂商雇佣劳动数量为L2而不是L1,连接A,C两点可得长期的劳动需求曲线dl。
三、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简单的水平相加):开始单个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L1,所有厂商相加得市场需求量L1*,劳动要素价格w下降至w2,产品价格下降,d1移动至d2,厂商对应的劳动需求量不再是L2而是L3,所有厂商加总得L3*。连接E,F两点得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D。
第二节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
二、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一、要素的买方垄断
二、要素的卖方垄断:如果工会目标是雇佣的工人数目最大化,则选择A点,如果工会目标是工人工资总额最大化,则选择w1,L1因为此时边际收益为零,如果工会目标是经济租金最大化,则选择w2,L2
三、双边垄断:对于买者:w1,L1,对于卖者:w0,L0,至于确定在哪一点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双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对比。
第四节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一、产量分配净尽定理: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可以证明,所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报酬总和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和。这个定理可以用欧拉定理证明,故也称欧拉定理。λQ=f(λQ,λK)两边对λ求导得Q=MPL*L+MPK*K,两边乘以P,得PQ=wL+rK
二、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指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与为得到或使用该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S0经济租金为0,S1经济租金为全部,S2经济租金为阴影。
准租金:把生产要素创造的全部收入减去可变要素收入后剩余的部分便是固定要素的收入,我们把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称为准租金。
寻租行为:指个人或团体所进行的占有或获取具有固定供给量的生产要素的要求权的努力。如出租车公司通过各种活动使政府限制发放出租车执照数量。
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横轴表示人口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百分比。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衡量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G=A/(A+B)
第五节 劳动市场
一、效用最大化:实际工资率等于闲暇对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即MRShc=w/p
二、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所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的继续增加,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闲暇价格即工资价格变化会产生两个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闲暇价格提高,替代效应表现为,用消费代替闲暇,即增加劳动供给。收入效应表现为,收入增多,闲暇需求增多,减少劳动供给。两种效应方向相反,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则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三、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需求=供给
第六节 资本市场
一、资本供给:类似与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二、利率的决定:需求=供给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3354c6cbd5acba9862c025df9c6efd1727c4c0b3"><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b918fac08dd9bac87a5e67479bd57044f97008d"><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63fae15d4f67142f564b2176ea58e1e31a2706af">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32f2fb5791156cdf759b34c8921b60612ba94a6a">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65f0052f0af1f41e774e7749d81570b196b65fb">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99cd0c9daecc06c4858249776dbe4863935f65b4">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70d4166b84133e15e5a244af550eceded525b6bf">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abf019e7ab4e078db8aee2e7a298be0d993073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91147cbae7dee65a5018edf45ce898e4c259859">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37d4fa59cc7d3fb0c89b0f6e9d8cc80b265dae0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66be7e60c876f7ed3aeaa400224d4b1d9e74c98">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2c2f86fbf036500b69cd1ee22ecac683ef3ae0e">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50732daf5fe7c57f74a0bdbb7a1090315866cf3c">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0e0fea7820136f3f6fece5432b232e08f119245f">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26632cc8ee65828ea2ef1e056ed88e90a5f99085">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0bdc721e0db8c0ee4a1c439d0318f76b5c364bfb">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c19db5d761a4e051198a4c8df86c578e539f288d">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好像存在着一个拍卖者,首先由该拍卖者喊出谋一系列的价格,然后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做出各自的反应。如果反应的结果能使各个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则此时的状态便是均衡状态。若不相等,拍卖者将根据参与人的反应调整价格,一直到各个市场供求相等为止。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1)“拍卖者”的假设受到质疑。中立不可能。(2)独立方程总数等于未知数的总数,就必定有解,这个假设是不正确的。
阿罗和德布鲁应用了集合论、拓扑学等方法证明了,在一组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完全竞争的经济里存在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主张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二、交换的效率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帕累托交换效率的条件:公式
三、生产的效率
生产效率的条件:公式
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产品转换曲线,表示用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商品X和Y的最大数量组合。
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公式
四、配置效率
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公式
五、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原因:1、交换效率条件的满足。公式
2、生产效率条件的满足。公式
3、配置效率条件的满足。公式
六、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以及其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想达到E点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所要做的仅仅是通过收入再分配使得消费者的配置在CD上,市场机制就可以达到E点的最优配置。
第三节 社会福利函数和阿罗不可能定理
一、帕累托评价标准的拓展
二、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A和消费者B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效用组合,也被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可根据交换的契约曲线转换得到)
假设个人的福利依赖于他消费的商品数量,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中每个人效用的函数。即W=W(U1,U2,...,Un)。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完全满足普遍性、帕累托一致性、独立性以及非独裁性诸条件的阿罗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比如有三个偏好次序(a,b,c),(b,c,a),(c,a,b)那么不管社会怎样排列a、b、c的顺序,总不能同时满足三个人的偏好。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bbc7b439e4dcca1d76d29a2e1f110c47514f064d">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ff693c06487c953d2dd197d4b33a277c3a0a94a"><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0c4c8fc0fda66cf207422a59ebe7ae3845bfff5">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81774e58941f758a9fc48f0fd8d71cd4bb9b617c">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68bdb33fcca06cb6ce20034a2a9031c1c32eccc4">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7093d2b422547cae6f66b5658c420bb06e3d35c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a41dabf2f0aca681e2a35befed4aa6bc1f3014a0">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df58b52831d4258330caebfb37dc77f289ccae9e">
第十三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及其分类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经济产生了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外部性亦可称为毗邻影响或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而受益者却无须为此支付费用。
负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经济损失,而造成危害的主体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二、外部性的性质
正外部性情况下:MCa=MSC=MSB=MPBa+其他人的边际外部收益
负外部性情况下:MPCa+其他人的边际外部成本=MSC=MSB=MBa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有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正常运作,社会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正外部情况下:生产者在生产时没有从产出的外部利益中获得补偿,从而导致正外部性产品的供给不足,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受损。
负外部情况下:生产者在生产时不必考虑社会成本,从而导致负外部性产品的过度供给,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受损。
四、外部性的对策
(一)政府矫正政策:数量控制:例如政府颁布污染物排放分最大限量。但污染物真实信息难以获得,而且对不同污染源设立统一标准不是最优的。
(二)政府矫正政策:税收和补贴:例如对排污者征税,对产生证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补贴。
(三)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排污权交易:管制当局制定总排污量上限,并根据上限发放可转让的排污许可证。
(四)市场解决:企业合并:外部性内化,资源配置得到改善。
(五)产权方式及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
第二节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
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某一种物品时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二、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在公共物品的情况下,众多消费者共享同一种物品。一方面,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每一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又不同。
私人物品:Pa=Pb=P=MC,公共物品:Pa+Pb=P=MC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障碍
一方面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每个人会认为不管付费与否以及付费多少,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造成“免费搭车”,向政府错误的传达他们的需求或边际利益。就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均衡水平远低于最优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在要求每个人陈述他们的偏好时,事先表明满足这些偏好代价与陈述的支付意愿无关,陈述只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相关,就会诱发夸大支付意愿,导致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
五、公共选择理论:投票
第三节 信息不完全
一、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指主体在决策时面临的信息不充分性约束。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不完全。
二、逆向选择: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低质量的商品会将高质量的商品挤出市场。逆向选择问题使市场缩小甚至消失,干扰了市场的有效运行。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信息的传送与甄别。
三、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
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风险(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道德风险带来两种非效率:一种如保险市场,投保降低了对防盗行为的激励,导致偷车几率上升。另一种:为避免道德风险的损失,保险公司提升保费,一部分人不再参保,导致市场规模缩小。
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要求交易双方通过事先订立合同制定有效的激励或约束机制加以克服,类似于某人雇佣他人作为代理人从事若干活动,因此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励。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d4b63eef7ef8d4e70c6cacdf042f5a4625682e7"><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776f8a7eb57a7296dcf0e5af4af424e2bcdf4c0f">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4807cb542c5df26dcf5d64b5e7f427a2142cb165">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198db1deae66bdf3f76d942f8ef51f9c41c3379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bdfbbe03258a49eff6088611a8efa00eab06cc72">
<EDImage ID="qb63r4vi41512qZq0iXFb2pNHcjBquN6_6543494ab3a33afb407cbcad207d67485c5f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