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政治#徐涛强化课#无需再翻书
2020考研党#最近刚刚看完徐涛强化课程的马原部分,我所了解到的知识点全部囊括在里面了。重框架,有自己的理解,不死板不硬搬课本,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哦!考研加油!
编辑于2019-08-07 09:43:42英语考研党必备复习干货——语言学思维导图!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2020考研党#最近刚刚看完徐涛强化课程的马原部分,我所了解到的知识点全部囊括在里面了。重框架,有自己的理解,不死板不硬搬课本,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哦!考研加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考研党必备复习干货——语言学思维导图!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2020考研党#最近刚刚看完徐涛强化课程的马原部分,我所了解到的知识点全部囊括在里面了。重框架,有自己的理解,不死板不硬搬课本,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哦!考研加油!
马原24%
马哲
马哲总论
1. 创立
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指导
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
马哲
英国古代政治经济学
政经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科社
完成两个转变,成就思想前提
唯心——唯物
革命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公开问世
正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2. 发展
列宁
中国共产党
3. 特征
科学性(独有)
对规律的正确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性
彻底的批判精神
实践性
区别于其他理论
首要观点
基本观点
人民性
政治立场-无产阶级
发展性
永葆活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社会发展源泉
4. 价值
认识工具
行动指南
科学真理
唯物论
哲学问题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
哪个是本原(第一性)
唯心
唯物
旧唯物
古代朴素
机械形而上学
混淆了自然范畴和哲学范畴中物质的概念
辩证唯物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世界如何存在
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
辩证法
联系、发展
两观
物质
范畴
客观实在
恩格斯——具象与抽象
列宁
物质与意识
物质不依赖感觉而存在
由感觉所复写、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
意义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
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形态
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不运动-形而上
非物质-唯心
运动与静止
无条件绝对运动
有条件相对静止-否认则诡辩
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空
时间
空间
相对性和绝对性
物质世界的构成
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物质变换
意识
起源
自然界
刺激感应性
感觉、心理
意识
社会历史发展
劳动
决定性-促使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
意识的外壳
本质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形式上:主观
内容上:客观
两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源泉是物质
内容是物质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 目的性/计划性
目标、蓝图
2. 创造性
构建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3. 改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4. 调控性
心理因素、调节生理健康
两者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意识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意义
马哲的基石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含义
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的
特点
客观性
本身固有
普遍性
内在联系-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结构
外在联系-与其他事物存在联系
整体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张大网,个体是网节点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多样性
直接,间接;内部,外部;等等
条件性
条件可起制约/促进作用
条件是可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要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
永恒发展
实质
运动=变化
运动的总趋势:向前运动,向好变化——发展
新旧事物的关系
新
符合历史前进方向
旧
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过程的观点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在历史上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未来
方法论
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五对范畴
原因/结果
1. 前后相继;引起和被引起
2.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相互转化
3. 方法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偶然/必然
1.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2. 偶然性中藏着必然性
3. 方法论:抓住机遇
可能/现实
1. 现实中蕴含着可能
2. 可能中包含着-客观条件-成熟-现实
3. 事物
有无依据
有
可能性
有无充分依据
有-现实的可能
无-抽象的可能
无
不可能性
4. 方法论:立足现实,积极能动。
本质/现象
1. 本质稳定、现象多变
2. 现象
真象
真象是正确的现象:错。现象是客观存在,没有对错。
假象≠错觉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体现着本质
真象往往隐藏于事物的内部:错。现象都是外露,本质才会隐含
内容/形式
不可分割
形式适合则推动内容;不适合则压制内容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内容、发展的动力
1.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辩证关系原理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
对抗性
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属于对抗性矛盾,终将灭亡
非对抗性
两者关系
相互联系
互为存在的前提
相互区别
斗争具有绝对性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
看问题一分为二
求同存异,尊重斗争性
批判继承
事物之间会相互转化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同一性
利用对方的发展,矛盾双方一起发展
矛盾双方互相学习,吸取有利经验
转化发展-对立面-规定事物发展方向
斗争性
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成长
创造量变
为事情的对立面-即质变-创造基础
斗争是矛盾过渡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学会逆向思维
和谐不是无差别的一致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无处不在
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
同一事物内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有不同特点
每一矛盾的性质、地位不一样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
次要矛盾
方法论
抓关键、看主流
两者辩证关系
普遍性
共性
无条件存在
特殊性
个性
有条件存在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
事物的规定性
质
本质、区别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
规模、程度、速度
质与量的关系
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度
质和量的统一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量的界限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指标
方法论:适度原则
事物变化的状态
量变
组成要素的增减
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
体现了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质变
根本变化
连续性的中断、阶段性的体现
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标志
是否超出度
两者辩证关系
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否认则是“激进派”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认则是“庸俗唯物主义”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过程有小质变-质变过程中有小量变
4. 方法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防微杜渐
否定之否定规律
发展的方向和归宿
事物内部存在
肯定因素
维持现状的因素
否定因素
促使现状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的联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规律原理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形式上-
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
内容上
自己发展自己
规律意义
揭示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
客观事物存在的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是客观辩证法在人思维中的反映
二者本质统一,表现不同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最本质的活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
实践
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特征
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活动/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
社会历史性
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
人处于社会关系之中
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拥有能力
自然能力
精神能力
知识性因素-首要
理论知识
经验掌握
非知识性因素
情感
意志
类型
个人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实践客体
定义
事物只有在被纳入实践中时才被称为实践客体
类型
是否被创造
天然客体
人工客体
自然界与社会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物质与精神
物质性客体
精神性客体
实践中介
物质性工具系统
对人体功能的放大
火车、电脑
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思维活动的现实形式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践关系
最根本的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实践的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最基本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
具有相对独立性
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
仅指道德行为
康德
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黑格尔
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费尔巴哈
实践是物质性的,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认识
本质
不同观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
主观唯心
人生而知之
客观唯心
人的认识是来自上帝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直观反映论
消极被动地直观反映,没有创造性
能动反映论
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过程
两次飞跃
1. 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理性认识发挥指导作用,回到实践
更重要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理性因素
理性思维
“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
情感、意志
“激活、驱动、控制”认识
两大规律
反复性
客观因素
事物的暴露有过程
人的能力的提高有过程
无限性
认识永无止境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规律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动力
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方法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真理与价值
真理
本质
错误的真理观
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与感觉一致/真理存在于观念中
客观唯心主义
真理是超验的、永恒的理念
马赫主义
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
实用的就是真理
正确的真理观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
客观性
一元性
真理只有一个
绝对性
世界绝对可知
在同一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有绝对的界限
人绝对有能力去知
相对性
条件、范围变得不适合,真理会变成谬误
在另外一个范围,谬误有可能成为真理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相互包含
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中
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
真理永远在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路上
真理和谬误
相互区别
相互转化
真理中会蕴含着潜在的谬误
谬误隐藏着潜在的真理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
确定性
它就是唯一的标准
不确定性
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总会有局限性
价值
概念
客体带来的积极意义
特点
主体性
始终以主体为中心
客观性
不依赖于主体意识而存在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判断会发生改变
价值评价
特点
以价值关系为对象
与主体直接相关
评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
人对客体和主体的双重认识
是否与人类整体利益一致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实践=价值+真理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真理为前提
相互制约、引导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自由
人自觉自主的活动状态
必然
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客观规律
如何实现自由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物质动因推动历史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物质生产方式
决定性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与利益、阶级有关
法律思想
道德
艺术
宗教、哲学
非社会意识形态
语言学、心理学自然科学
两者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平衡、不同步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手段
生产工具是
生产力水平的尺度
划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劳动对象
劳动者
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基本的、决定性的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
判定社会经济机构性质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两者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定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
内涵
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
构成
意识形态
与利益、阶级有关
法律思想
道德
艺术
宗教、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政治制度
立法司法制度
行政制度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两者关系
意识形态指导政治上层建筑的形成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意识形态
两者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产生
性质
发展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进步力量
为适合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
消极力量
为不适合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
人类社会发展第二大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社会形态
组成
经济基础
骨骼
上层建筑
血肉
内容
经济形态
意识形态
政治形态
特点
全面的
具体的
历史的
更替
特点
统一性
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原-奴-封-资-社
有相同的本质
多样性
可跳级
有各自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然性
历史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
社会矛盾的直接表现
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
改革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与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
本质
人与动物的区别
劳动
人与人的区别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经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
简单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产生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
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的原始积累
概念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
途径
暴力剥夺农民土地
暴力掠夺货币财富
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
产业革命
商品经济
概念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模式
产生条件
1. 社会分工的存在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
概念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因素
使用价值
概念
人与自然你的物质关系
特点
商品的自然属性
一切劳动产品的共有属性
价值
是什么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
特点
商品的社会属性
如何衡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衡量,复杂劳动自乘,多倍
如何表现
简单/偶然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
总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都用羊
一般的形式
用贝壳
货币形式
概念
固定地充当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现货交易
支付手段
还欠款、交房租、发工资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商品世界两极化
商品-使用价值
货币-价值
有何规律
价值规律
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
积极
自发调节、刺激
消极
资源浪费
收入两极化
阻碍技术进步
两者关系
对立统一
1. 对人来说,两者不可兼得
2. 作为商品,两者缺一不可
交换价值
表现
A的使用价值和B的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
本质
决定这个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
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的劳动,有用劳动
决定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人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决定价值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
条件
自由
自由得一无所有
特点
价值
维持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1. 本人生存
2. 家属生存
3.本人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支出
使用价值
劳动
买到劳动力
产生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
本质
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两重性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增值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劳动
必要劳动
维持劳动力再生的必需品的价值
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m
绝对剩余价值
加班
超额剩余价值
率先提高生产率,高于社会水平
相对剩余价值
不加班,由于超额,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减少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
本质
不是物,是生产关系
分类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的转移:面粉变成包子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资本积累
内容
简单再生产
赚的剩余价值花光了
扩大再生产
剩余价值又资本化
源泉
剩余价值
后果
财富占有两极分化
失业
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灭亡
社会主义胜利
资本的有机构成
c : v
技术构成
两者比例
生产资料
劳动力
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
价值构成
两者比例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趋势
不断提高
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失业现象
资本的循环周转
三个阶段/三种职能
购买阶段
货币资本
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
售卖阶段
商品资本
条件
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并存
购、生、售
三种职能在实践是继起
货、生、商
速度
加快周转时间
资本构成
固定资本
劳动资料
厂房、设备
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
劳动对象(原料)、劳动力
自由竞争时期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
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
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波动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
概念
对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获取高额利润
发展阶段
私人垄断
产生原因
生产集中
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
1. 巨头联合,通过操控获取高利润
资本集中
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2. 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两败俱伤,企业联合
3. 企业规模巨大,竞争受限
金融寡头
基础
金融资本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的资本
形成途径
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
人事参与
概念
操控国家经济命脉并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集团
操控方式
经济“参与制”
控股
政治“个人联合”
亲自担任/指派他人担任政府要职
政策“建立咨询机构”
新闻媒体、科教来左右内政外交、社会圣后
国家垄断
概念
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
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
生产力发展
经济波动和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主要形式
国家直接经营
国私合营
国家参与
补贴、订货
宏观调节
财政、货币政策
调节社会总供求
微观规制
规范市场秩序
反托拉斯法
公共事业规制
社会经济规制
评价
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不改变本质,还是必死
金融垄断资本
发展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
形成条件
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
社会影响
金融资本膨胀
制造业资本急剧减少
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危机频繁发生
国际垄断资本
前提
垄断资本向外扩张
动因
1. 国内过剩资本输出
2. 非要害技术转移国外
3. 抢夺商品市场
4. 寻找原材料和能源
形式
1. 借贷(货币)资本输出
2. 生产资本输出
3. 商品资本输出
后果
输出国
巨大利润
输入国
双刃剑
经济发展
经济依赖、文化冲击
概念
列强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发展
国际垄断同盟
过去:卡特尔
当代:欧盟等
国际经济调节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评价
为资本主义服务的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后果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破坏性更强
资本——垄断——帝国
列宁五特征
垄断组织决定经济生活
金融寡头统治
资本输出尤其重要
国际垄断形成
列强瓜分世界
垄断时期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高价
卖得高
垄断低价
买得低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经济危机
本质
生产相对过剩
形式上的可能性
货币作支付、流通手段
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
生产无限大,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
企业内部有组织,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
当代新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
国家资本发挥重要作用
法人资本崛起占主导
企业法人
机构法人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政治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国家
职能
对内
政治维护
社会管理
对外
国际交往
维护国家利益
本质
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服务
民主制度
缺陷
1. 金钱操控下的民主
2. 法律将不平等合法化
3.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4. 政党恶斗,矛盾突出
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当代新发展
政治制度多元化、公民权利扩大
法律建设加强,关注多阶层
改良主义政党影响力扩大
经济政治新发展的原因
根本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带“生产力的都是根本因素”
工人自己争取
社会主义制度显现的优越性
改良政党的努力
科社
发展历史
空想社会主义
直接思想来源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局限性
未揭露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
看不到谁是消灭资本主义的力量
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基础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标志
《共产党宣言》
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关系的重要原则
1. 坚持国际联合
2. 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
苏联一国
意义
第一次将理论变成现实
列宁最宝贵的思想贡献
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国情想结合
模式
经济
单一公有制
计划经济
政治
过度集权
监督制度低效
世界多国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产生的原因
1. 革命客观形势
2. 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平衡、不同步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多样性
可跳级
剩余价值率
m'=m/v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