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学知识汇总
本图总结了管理学第二章知识点,包含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研究、现代管理流派、当代管理理论。
编辑于2021-09-05 17:11:03第二章
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
道家顺道无为
儒家重人求和
兵家预谋慎战
法家依法治理
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
罗伯特·欧文
19世纪英国人,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
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活机器”
亚当·斯密
英国《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自由经济之祖
思想: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分工,经济之假设
巴贝奇
英国数学家,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报酬制度,收入=固定工资+利润+奖金
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标志:1911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1916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泰勒
1856美国《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观点:①改进工作方法,搬运生铁块实验 ②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评价:优点:把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 主张将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 采用科学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缺点:局限于低层——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把人看作机械人,经济人
追随者: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这仨人都是美国的) 莉莲·吉尔布雷斯,管理第一夫人 甘特,甘特图(生产计划进度图),计件奖励工资制
一般管理研究
法约尔
法国,《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高等技术学校中的管理教育》 管理过程之父(一般管理之父)
思想
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个职能)
管理的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利和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一个下属人员只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⑤统一领导(对于同一目标,只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没有⑤就不存在④,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制度⑩秩序⑪公平⑫人员稳定⑬首创精神⑭人员的团结
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评价:优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使管理具有了一般性 缺点: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有些原则在当代并不完全适合
科层组织研究
韦伯
德国,提出了“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思想: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权利的类型:传统型权利,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个人魅力型权力 法理型权力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行为管理研究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霍桑实验:梅奥1924~1932年,在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梅奥未参与)目的: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 启示: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衡量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梅奥开始参与)目的:能够找到更有效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 启示:监督与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善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目的:了解员工对公司各方面的态度和意见 启示: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情况,还与其所在的小组的其他同事有关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发现:①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 ②工人对不同上级持不同态度 ③成员中存在小派系(非正式组织) 梅奥对霍桑实验进行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总结: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④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职工的需要,区分事实和感情 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现代管理流派
管理思维的系统观与权变观
系统观
巴纳德 美国 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经理人员的职能》 思想:①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②协作系统的三要素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 ③经理人员的职能
权变观
核心:研究组织和环境的联系 观点:组织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环境自变数与管理因变数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解释成“如果——就要”的关系 补充:相关管理学家: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卢桑斯,劳伦斯,钱德勒
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决策研究
西蒙 美国 《管理行为》 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 决策的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原则 西蒙把组织活动分为:例行活动(程序化决策)非例行活动(非程序化决策)
协调研究
明茨伯格 加拿大 《组织的结构》《“五”字组织结构》《明茨伯格论管理》 组织的协调机制:①相互调试②直接监督③工作程序标准化④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 ⑤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⑥规范标准化 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①工作核心层②战略高层③直线中层④技术官僚⑤支援幕僚⑥意识形态或文化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①创业型组织②机械型组织③多角化组织④专业型组织⑤创新型组织⑥使命型组织⑦政治型组织
当代管理理论
组织趋同
三个美国社会学家 赛尔茨尼克 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梅耶和罗恩 开创了组织理论的新制度研究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 推动了新制度理论的发展
合法性 合法性机制是新制度学派解释组织趋同现象的重要逻辑 合法性机制是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三种机制:①强迫性机制②模仿机制③社会规范机制
企业再造理论
业务流程再造(BPR) (业务流程重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业务流程再造过程:①观念再造②流程再造③组织再造④试点和切换⑤实现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