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依法治国学习笔记
法考主观题必备!下图讲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努力方向、工作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具体内容等。
编辑于2021-09-14 09:33:4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套话
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
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总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方向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总论
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具体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还需要随着实现的发展不断完善
措施
要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目标
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定性
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
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很大
措施
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目标
使法治具有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定性/套话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措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
目标
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人才保障
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
制度保障
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社会保障
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套话)
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定性/套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我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措施
必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一手抓坚决执行
目标
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
定性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措施
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效果
正:是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反: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执政
定性
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措施
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党领导立法
党带头遵守宪法法律
党确保宪法法律实施
依法行政
定性
依法行政是法治状态下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
措施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三者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必须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依法治国必须着眼全局、全面部署,努力确保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之齐头并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
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权力由宪法和法律赋予,以后走啊法律的程序规定行使,并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治国家必然是民主的国家、依法而治的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重点
法治政府是依法设立,职权由法律赋予且依法行使,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政府
能否建成法治政府,决定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
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法治社会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纠纷,社会治理依法进行
三者关系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是法治建设的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无法实现。
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方向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
科学立法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要求立法充分尊重客观经济社会规律、体现并保障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同时完善程序、符合科学、立足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现实利益为导向,以良法促进发展、以良法保障善治
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严格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正当要求,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守法定的实质标准,坚持在法律的轨道内按照法律的规格和标准行使行政权力、执行法律法规
端正执法作风、严明执法纪律,坚决消除懒散,杜绝乱作为、瞎折腾
应当奉行法治精神、严肃认真地履行执法职责,确保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
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是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全民守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和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升华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涵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主要环节,又明确了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指导形成了新时代全民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考)
总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创新中使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措施
一方面要有主张、有定力,大力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吸收借鉴古今中外有效治理国家的一切知识、原理、技能和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
应当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保证国家治理体系更加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