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语言学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介绍了语言学之绪论、语音、语言章节重点的知识点,比较系统全面。
编辑于2021-09-18 19:07:16语言学
研究对象
语言
学科性质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它的任务是研究、描写语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揭示语言的本质,探索语言的共同规律。
分类
理论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研究某一具体语言
历时→语言谱系和、亲属分类
共时→语言形态、语言结构类型
普通语言学
研究人类一般语言
应用语言学
表现形式
语言&言语
(1)“语言”更重要,至少是决定“言语”的。“言语”,无论是言语动作还是言语作品,都是说话者个人的行为和创作。因为说不说、怎么说、说什么、说多少,都取决于说话者个人,而且言语动作和作品还可以有个人的特色,如说话口音不同,说话风格不同,说话可能简略、啰唆或晦涩等。而“说话工具”即“语言”,则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一个社会群体的人如果要相互交际,必须用大家都知道的语音、词语和句子来说,也都必须遵守这些语音、词语和句子的使用规则。由此看来,“言语”和“语言”这两者,“语言”是更重要的,至少是决定“言语(动作和作品)”的。 (2)“言语”更现实,“语言”则看不见摸不着。“语言”作为有着社会约定规则的符号工具,不但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规则存在于人的脑子里,在背后支配着人们怎么说话和听话,而且大多数的说话人和听话人还不一定知道这些知识或规则是怎么回事。由此看来,“言语”和“语言”这两者,“言语(动作和作品)”又是更现实的,至少比“语言”更容易直接观察到。
本体&外围
语言的本体知识,指的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语言的外围知识,指的是跟语言相联系的系统外部的各种现象。像“语音、语汇、语法、语义、语用”等,可以算是相对严格的语言本体知识。而像“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及“语言与其他科学技术”等,就是语言的一些外围知识了。
口语&书面语
“言语作品”中,用嘴巴说出来的话,叫作“口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叫作“书面语”。之所以要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原因有两个:一是古往今来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形式,但只有少数语言有相应的文字表现的书面形式;二是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不但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语言的功能
交际
决定语言存亡,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标志
记录
思维
认知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性质
语言和说话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其至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张嘴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二是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就是不同的工具)。
语言和符号
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某种特定物质实体而形成的结合体,形式和意义不可分离,二者结合才可以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性质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例如中医号脉,山里炊烟,公安收集指纹脚印,咳嗽等
强制性,任意性,社会属性 符号功能以及意义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一定的价值,才能起到符号的作用。
语言符号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 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线条性】是结构特性,在时间线条上排成一条线,序列形式又具有离散性,一个一个的语言符号可以还原为一个一个符号。
能指☞形式 某种意义上的声音
所指☞意义 特点声音的意义
任意性也让语言符号更加简便,容量大 复杂,可分层级 表义丰富多彩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
能指&所指
能指→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
所指→由特定的声音表示的意义
二者关系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好比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一张纸的正反面无法切开,语言符号中表示意义的声音和声音表示的意义也不能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言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或者说声音和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 比如汉语中用“ren”这个声音表示“人”,用“shi tou”这个声音表示“石头”。其中“ren、shitou”就是物质实体,即能指;“人、石头”就是特定意义,即所指。
强制性【相对于流通中,固定了的】
不变性与可变性
可变性,当有新词产生、语音演变,新的语法有 发生变化就是语言可变 不变性指的是社会约定性没有随意更改
某一个语言符号变化缓慢→不变 但在历史变化中又有发展→可变 例如,🚥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不变但是有些路口的红灯不允许通行,但允许右转弯。有些路口的绿灯不允许左转弯,需要有专门的右转弯路灯,这就是可变。
线性&离散
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不能同时说两个以上的字、两句以上的话。 因此从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 线的样子排列,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也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所以 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征。
二者关系,举例
语言符号的“线性”和“离散性”这两个特点,造就了人类语言符号的奇妙结构。一方面语言中一串串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话”,可以分解成“词”,而词又可以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话”。另一方面“词”还可以再分解成“音素”,同样音素也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词”。这样从理论上说,人们只要最终掌握几十个“音单位”和几千个“词单位”,就可以说出无限数量和各种各样的“话”来了。可见语言符号的“线性”特性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排列组合成大小不等的单位;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特性又使得语言符号有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正是这两个特性使得人类的语言符号具有了结构的特性,或者说“线性”和“离散性”这两个特性是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 例如,说“我们是中国人”,只能按“我一们一是一中一国一人”这样的顺序说,说话速度再 快的人也不能一下说出两个或更多的词。因此从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结构是线性的;也正因此,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本来的单个的符号,故而语言 符号的结构又是离散性的。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 语音系统的二层性 小单位内部成分排列组合→层次 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层级 特点: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最小单位 ⤵️较少单位构成较多单位;是递增的。 例如: 音位(拼音)→音节(各种各样)→语素(音义体)→词→句子 十→百→千→万→无限
层次与层级
层次是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层级是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内部成分都是按照“层次”组合的,而且每个子系统之间都有着严密的“层级”关系。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使得语言符号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形式有了规则制约,这种特性使得人类的语言符号真正成为有严密规则的系统,或者说“层次”这个特性更是构成语言结构的核心条件。“层次”或“层级”这个特性使得语言结构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例如“我爸爸爱看电视”这句话,其实就并不是按照“我十爸爸十爱+看十电视”这样一个词加一个词的形式组合的,而是按词与词的关系一层一层先后组合的。这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简单图形: {(我十爸爸)+[爱+(看+电视)]} “我”和“爸爸”虽然先组合,但是“我爸爸”不直接与“爱”组合;而“爱看电视”中也是“看”和“电视”先组合,“看电视”再去跟“爱”组合;最后“我爸爸”这个整体才跟“爱看电视”这个整体组合。 比句子低一级的词组这一单位是由词按照层次规则组合的,比如词组“我爸爸”就是由词“我”和“爸爸”组合而成的。词这一单位又是由语素按照层次规则组合而成的,比如“电视”这个词就是由语素”电”和”视”组合而成的。这就可以看出,句子、词组、词、语素这几个不同单位之间是有层次关系的,即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句子还可以组合成篇章)。这几个不同单位之间相互联系,就构成了语法层这个更大的语言单位
语法层:语素→词→词组/词语→小句→句子
符号(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语调段
组合&聚合
组合是一个句子中,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级之间的线性组合。如→吃➕饭=吃饭 听讲座=听➕讲座 聚合是指一类一类的成分的组合,一种成分能替换出现在某个位置上,体现了一种结构特性是聚合关系
比如“哥哥写过两本小说”成立,而说成“小说两本过写哥哥”就不成立了。而“妈妈吃了一 个苹果”,其实是按照“哥哥写过两本小说”的组合关系说出来的。它们之所以都是正确的句 子,除了词语要搭配以外,还因为这种组合形式实际上存在五个可替换的位置,比如在“哥哥” 的位置上可以替换出现“妈妈、我们、大家”,在“写”的位置上可以替换出现“吃、谈、参观”,在“两本”的位置上可以替换出现“一个、这件、几所”。如果不是同类的成分就不能替换出现在同 一个位置上,比如“了、过”就不能替换出现在“写、吃”或“哥哥、妈妈”的位置上,否则就会出错。这些横向的成分之间就是组合关系,纵向的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就是聚合关系。
人与动物交际方式6个不同点
1.任意性 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2.单位的明晰性→线性离散性 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音系层,符号层(语法层)而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为单位,符号的声音也区分不出几十个单位。 4.能产性 语言的能产性,也称创造性或开放性,是指人们总是能够造词,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来。☞遣词造句说话花样多 动物来说,“语言”只表达有限信息,传递是固定的也受刺激限定。 5.传授性 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人类语言后天学会。eh:狼孩错过语言临界期就学不会了语言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翱翔于丰富的想象,思想驰骋到哪里,语言就如影随形地跟随到那里。
语音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意义约定俗成 人类交际的物质载体
班级放风暗号有声音也有意义,但只有几个人认可不算语音
书面文字是语音的符号形式
表现形式
音素 声韵母和声调(h, ong, ﹀¯︑以红为例) 音节(字,语素) 轻重组(词) 节拍群(词组) 音段(句子) 音流(句组)
属性
自然
生理☞发音过程
从生理看语音
肺呼吸运动产生气流提供动力
喉头和声带,发音体 声带一对,中间通道是声门是元辅音声源,决定音高
口腔、鼻腔、咽腔 口腔是发音器官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主动发音器官 能主动独立运动 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
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
物理☟ 声音的大小、强弱、长短、音色
语音的物理四要素
音高 音高变化→语言中区别意义的手段:声调语调
声音的高低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音体长粗厚振动慢,短薄发音体震动快。 即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音强 构成轻重音区别词法与语法意义
声音的强弱与声波振幅有关。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大小以及发音时用力程度相关
音长 构成长短音,有区别意义
声音长短与发音体振动时间长短有关 Ma 妈 麻 马 骂
音质 声音的个性品质特色
四要素最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物理上说,音质决定于复音中陪音的数量和振幅,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区别乐音和噪音
生理层面,音质不同原因
共鸣腔形状不同,气流是否受阻
发音体不同,如声带是否振动sh和r
发音方法不同,怎样除阻
社会
心理☞听某个声音心理的感受例如听到老师的话觉得很难
社会性☞声音与意义相联系
音节
人能感知的最小的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
音系学中认为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的研究对象 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例如a u d h 已经不能在划分最小单位
两类音素→元辅音
区别 (判断元辅音) ①发音时是否受阻。元通辅阻 ②声带是否振动辅音mnlrg振动其他的不振动 ③肌肉紧张程度。辅音紧 ④气流强弱。辅音强
元音
舌位高低,前后,嘴唇圆展决定元音音质
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
卷舌元音
辅音
气流受阻冲破阻碍发音,声带不振动
换个角度说,对同一种语言现象,如果只看语言本身,就是语言的本体知识;如果涉及其他学科领域,就是语言的外围知识。比如拿出一个词语,如果只涉及词语的读音、形态、构造和一般意义,那就属于语音学、语汇学和语义学这一类语言本体知识,如果从中探讨社会、文化、历史、民族的问题,或者语言跟发音器官、听觉反应、语音合成、语言缺陷、语言心理等联系的问题,那就是语言的外围知识了。
①单个语言符号,指的是一个单纯的词。例如:牛奶指的是牛与奶的单纯符号 任意性在这里就指牛为什么叫牛,奶为什么叫奶 ②注意⚠️拟声词不是任意的, 复合词也是有理据的:必须理解了人才有,人→好人,中国人 某些单音词也是有理据的:昏→婚 早知道在昏的基础上才有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