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答在学校的情境下,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本图包含了基础理论、内容体系等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大纲,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语言学概论的核心笔记,从框架记忆理解,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教育心理学概述
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答在学校的情境下,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基础理论
教育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概述
含义——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独立 标志——1879年,冯特心理学之父,德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活动/现象
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能力
完成某个心理活动的心理条件或者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的动力特点
性格
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
人际关系
人际影响
群体形成规律
社会知觉
态度
心理实质
是脑的机能。脑是发生心理活动的器官,大脑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伴随脑神经系统产生而出现
积极地、能动地、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个人认知目的态度等不同,各事千人千面
具有社会制约性
区别于动物的共同特征
言语,劳动,抽象思维,社会交往脱离不了人的心理
人与人区别的个性方面
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具有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评估自尊、自信、自我实现、自我锻炼与改造、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提高
突出的三大心理思潮
第一思潮——行为主义
巴浦洛夫狗食唾液,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饿猫迷笼,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斯,金纳箱老鼠觅食,操作条件反射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思潮——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潜意识、精神疾病
第三思潮——人本主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流派
心理学分支
基础心理学
普通、发展、社会、实验、生理、认知、人格、变态、动物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管理、咨询、工业、临床、广告、消费、环境和法律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以及教的规律
研究任务
描述测量
解释说明
预测控制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
孔孟荀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西方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哲学、心理、教育→德育、智育、体育供依据
近代以来
捷克夸美纽斯
瑞士斐斯泰洛奇
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
德国冯特
发展过程
初创20C20前
1868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1877卡普捷列夫,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但没独立学科
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也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发展时期20C20-50
20年代,行为主义主导,与此同时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
30年代,维果茨基,出版《教育心理学》,主张独立分支研究,教育教学主导作用
1924,廖世承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C60-70,美国
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美国从此开始重视改进教材、教学和教学手段
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过程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罗杰斯,关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60年代后,苏联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结合,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深化拓展完善时期20C80年代后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推动学制和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
德育、美育、情育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①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与教的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 ②反思性。研究如何促进学生从内部理解、建构和获得所学知识的意义。 ③合作学习。探讨如何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④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强调学习是在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的意义
理论上
解释了在教育或教学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记忆、保持、迁移、问题解决以及学习者在这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实践上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为教育实践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及学习理论
内容体系
学习心理
学习动力
知识获得
学习策略
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技能学习
品德教育
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师心理
个性差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