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三章笔记
马原第三章讲述了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编辑于2021-09-24 15:38:47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
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本质)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实践能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自觉能动性/主体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结构
三项基本因素
实践主体
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实践客体
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
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关系(最根本)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
两种认识论的区别
唯心主义先验论
主观唯心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
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认为认识先于人的实践经验
唯物主义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照镜子”式的直观反映论(消极被动)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论
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本质
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在思维中再现或摹写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
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摹写性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反映的创造性)
在人的认识的活动中,反映的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坚持反应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揭示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
对象
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
三种形式
感知
知觉
表象
特点
直接性、具体性、局限性
理性认识
对象
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
三种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特点
抽象性、间接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
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辩证统一关系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
教条主义
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认识
经验主义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基础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
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
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冲动、欲望、本能等)
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是要经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反复性
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线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无限性
真理与价值
真理
含义: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本质属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一元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绝对性: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客观世界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有待拓展
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辩证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包含
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相对性包含绝对性
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错误观点
绝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
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
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永远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与谬误
谬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想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对立统一关系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超出一定范围,相互转换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逻辑证明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即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唯一标准
不可推翻
当前不能,最终作出裁决
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已被实践检验过的还要继续接受实践检验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及其基本特性
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
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评判或判断
特点
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受主体意志的影响
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态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守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价值尺度: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对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
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辩证关系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自由和必然
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变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
自由是有条件的
认识条件
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实践条件
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错误观点
夸大规律
宿命论
夸大主观能动性
唯意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