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概述
教育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笔记,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两部分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1-09-29 23:05:15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注重探讨教育价值和观念以及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社会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有研究价值,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注重探讨教育价值和观念以及教育艺术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
《论语》
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理想国》
包含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记》
儒家思孟学派撰写,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论演说家的培养》
又叫《雄辩术原理》,由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西方最早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特点
总结和概括了不少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
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数论文形式未脱离政治、哲学
教育思想停留在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英国)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
康德(德国)
第一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特点
从对象方面而言
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和范畴
从方法方面而言
有了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结果方面而言
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从组织结构而言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实证主义教育学
斯宾塞(英国)《教育论》
反对思辨和古典教育,主张教育为未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课程分类:a直接b间接c抚养教育d调节自身行为e娱乐休闲
强调实科知识(实用性),和现代语
评价
实证主义教育学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忽视古典人文知识,忽视人文素养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德国)《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教育实验应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评价
优点
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不足
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教育的目的,只是促进人本身的生长,除此之外,教育再无其他目的
学校即社会,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在其中学会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教育及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评价
拓展
赫尔巴特(德国)倡导以“教师”为中心,提出“教师”“书本”“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
杜威(美国)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提出“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优点
深刻批判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重视教育的实用性,学生的主体性,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不足
一定程度上
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分化的根源
社会大众对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
教育目的是“启蒙”和唤醒大众,达到解放意识的目的
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研究教育
评价
优点
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思想深刻,追求民主,具有解放思想的力量
缺点
陷入晦涩空泛的批判性话语中,缺乏实践取向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凯洛夫(苏联)《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具有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教育与政,经,文的关系)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研究教育
评价
优点
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缺点
教条化,机械化,简单化,政治化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应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教育目的:培养完整人格
教育途径:“陶冶”与“唤醒”,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评价
优点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教育现象,思想深刻,关注教育本质
缺点
1.思辨色彩和哲学色彩太重,实践性差 2.夸大社会文化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客观规律
制度教育学
瓦斯凯,乌里
研究教育制度
解释教育制度中的官僚主义与其他弊病
既研究显性的教育制度也研究隐性的教育制度
评价
优点
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制度建设对教育的影响,促进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缺点
过度依赖思辨(即精神分析的方法)的方式分析问题
理论深化阶段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识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布鲁纳知识结构说(1963年,美国《教育过程》)
重视早期教育
知识结构说
发现教育法
评价
优点
对编写教材有帮助,强调结构化和知识逻辑 对促进教学有帮助,强调学生理解和教师作用,提供新式教学方法。
缺点
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也很难掌握新式教学法,导致改革失败
赞可夫促进一般发展的教育观(1975年,苏联,《教学与发展》)
含义:促进学生各方面的,一般性的,基础性的发展。
原则:高速度、高难度、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一般发展,促进学生理解的原则。
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
含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部分,将教学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最优化处理,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的
拓展
元教育学
含义:以教育学学科自身知识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反思,形成新研究成果的学科
举例:1.康德,涂尔干,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2.关于教育对象的认识,逻辑起点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学的知识结构等
意义:1.促进教育学学科的生化发展 2.提升教育学工作者的理论自觉性
教育学的价值
理论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教育学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
提供对教育问题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实践价值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