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班级管理学习笔记
本导图汇总的内容有班集体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教师心理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编辑于2021-10-04 20:18:04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集体
班级
埃拉斯莫斯第一使用“班级”,夸美纽斯系统描述
班级的基本特征
明确共同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集体成员直接按平等,心理相容
班集体的形成与管理
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
核心初步形成
培养班级骨干的时期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形成争取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集体开始成为教育手段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的建设
班级制度的管理
班级教学的管理
班级活动的管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标管理
课堂管理
概述
功能
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促进功能
发展功能
子主题
课堂管理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自组织性原则
内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目标原则
激励原则
反馈原则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制定秩序纪律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
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
班级规模
班级的性质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
课堂群体管理
群体的功能
归属功能
认同功能
支持功能
塑造功能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课堂气氛管理
类型
积极型课堂气氛
消极型课堂气氛
对抗型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教师因素
学生因素
课堂物理环境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
集体出促成的纪律
集体舆论集体压力
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的要求
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觉
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反抗行为阶段
4-5岁
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5-7岁,需要不断监督
人际纪律阶段
中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自我约束阶段
没有教师在也能保持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因素
挫折
寻求注意
人格因素
生理因素
教师因素
教学不当
管理不当
威信丧失
环境原因
家庭因素
大众媒体
课堂内部环境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教学富有吸引力
运行参与式的教学
维持动量
使得学生有学业任务
保持教学流畅性
处理转换
维持团体注意
团体警觉(提问)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避免涟漪效应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运用积极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调控
表扬良好行为,肢体语言提醒学生注意
合理运用惩罚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时间
进行心理辅导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概述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教师)的领导方式
强硬专断型
学生厌恶
仁慈专断型
大部分学生喜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
放任型
学生道德差,学习差
民主型
喜欢学习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思想道德素质
知识素质
能力素质
组织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思想教育能力,交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身心素质
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了解研究学生
组织培养班集体
建立学生档案
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
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操作评定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课外活动
概念与意义
是进行德育教育的 重要途径
主要内容
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主要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学习与社会的协调
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
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广泛的社会资源是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保证
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家校互访,家校通信,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沙龙
教师心理
教师的角色心理
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角色。学生心理的培养者。学校的管理者。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延续性和广延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教师的威信
权利威信、信服威信
教师的心理特点
认知特征
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
学科知识能力
条件性知识
心理学教育学能力
实践性知识
课堂情境知识
文化知识
哲学,社会科学等
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
基础
教学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思考
集中体现
教学监控能力
不断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调节
关键
人格特征
职业信念
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学归因
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解释和推测。
职业想性格
优秀教师的性格品质是“促进”
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后,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的成长心理
教师成长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搞关系
关注情境阶段
抓成绩
关注学生阶段(成熟)
因材施教
教师成长的途径
基于学习和研究中的专业发展
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
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
基于自我发展的专业发展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的特征
情绪耗竭
丧失工作热情,易怒,睡眠障碍
去人性化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
个人成就感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外部干预)
政府
学校
家庭
调整优化心理状态(教师自我干预)
积极的态度
辩证思维方式
调整个体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