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文主义文学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人文主义文学的知识,包含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基础、发展状况、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等。
下图梳理了浪漫主义文学,包含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发展概况、综观欧洲文学史、浪漫主义的独特现象。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考研复习梳理,包含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文学接受的过程、文学批评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人文主义文学
社会基础
社会历史
中世纪的反动
基督教势力膨胀,成为封建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
中世纪的落后生产阻碍经济
新的社会条件的成熟
14世纪 新兴资产阶级+城市平民
新兴城市生活促进自由思想
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更新→摧毁神学谎言
文化渊源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资源
哲学思想
文学作品的重现
文学创作方法的现实因素
文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模仿说)
文学形式与风格的继承
中世纪的世俗文学
主导思想:反封建、反教会
英雄史诗的叙事方法
骑士传奇的爱情故事和个人主义
薄伽丘《十日谈》借鉴民间故事,描写教士偷情; 拉伯雷《巨人传》对《列那狐传奇》的继承。
基督教文化
平等待人、仁爱的继承与接受
乔叟的《坎特伯故事集》消极容忍哲学;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对异教徒的歧视。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产生
意大利文学
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实生活
但丁
二重性
艺术
宗教题材+世俗内容; 梦幻象征+现实生活。
语言
民族语言
彼特拉克
“十四行诗”
薄伽丘
散文
框型结构
短篇小说文体
取材 (+艺术概括、人物塑造)
15世纪意大利: 大兴骑士之风、复兴骑士文学; 国家分裂、外来侵略、宗教势力膨胀
16世纪下半叶 人文主义文学在意大利结束
(二)发展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内容深化:反封建伦理道德→反封建神权、制度 形式多样: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法国
维护王权、反对教会、阶级性
艺术上创立:长篇小说+散文
贵族倾向
“七星诗社”
人文主义精神
民族语言、民族文学
采用十四行诗体,摒弃民间诗歌形式和群众语言
缺少对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批判
平民倾向
:反教会、贵族,否定神权 :肯定人
拉伯雷
《巨人传》
蒙田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维加
民族戏剧奠基人
(三)高潮
英国
①继承之前的反封反教会,而且表现 资阶政治+生活理想+道德原则; ②既有对资阶歌颂,又有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揭露和批判; ③既描写了资阶反封建斗争的艰巨,又反映了资阶固有恶德陋习。
十四世纪: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伦敦方言创作;首创“双韵体”诗歌,完成古代英国诗体的改造——“英国诗歌之父”
十五世纪:停滞
十六世纪
莫尔
《乌托邦》——拉丁文写的对话体小说《乌托邦》
斯宾塞
《仙后》
歌颂女王;宣扬资阶新人的品质和乐观态度
“斯宾塞诗节”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雪莱《伊斯兰的叛变》。
人文戏剧代表
大学才子派
莎士比亚
历史剧
反封建割据、拥护王权、国家统一
广阔、宏伟;史诗性
喜剧
人文主义的生活观和幸福观
男女爱情 同反封建伦理道德、争取个性解放 联系—— >《十日谈》 “终成眷属”“皆大欢喜”——>《十日谈》的殉情
生机勃勃;轻松明快
悲剧
①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②人文主义者与封建统治者、野心家的矛盾; ③揭露和批判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传奇剧
寄托 理想社会+道德感化 宽恕+和解
对戏剧的贡献
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生活关系、生活画面
情节结构的改进,丰富+生动——线索
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生活真实
戏剧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人民的语言+古代、当代文学的语言;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安排
人文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
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反教会意识(莫里哀《伪君子》)
反专制暴政(拉辛《费德尔》)
平等、仁爱(高乃依《熙德》“仁政”)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人文主义文学“个性解放”的深化——→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浓厚政治色彩
人文主义文学的反封建、反教会——→反封建宗教信仰,宣传战斗的唯物论
人道主义 进步思想
美学观念
现实主义原则
浪漫主义精神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打着浪漫主义旗帜的“现实主义宣言书”
体裁、技巧
小说
《十日谈》
近代短篇小说先河
十八世纪的世态小说直接受其影响
长篇小说的形式
“戏拟”的手法
诗歌
十四行诗
弥尔顿、济慈
乔叟
双韵体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体
斯宾塞诗节
18世纪感伤主义诗人:汤姆逊、格雷;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
戏剧
悲喜混杂剧
催生“感伤剧”
启蒙主义作家狄德罗的“严肃喜剧”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体裁:创新完善; 语言:民族语言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神性
神——封建阶级
人的个性、权利、幸福、尊严; 思想、才智、全面发展
巨人形象的塑造: 高康大、哈姆雷特
提倡现世享乐,反对禁欲主义
享乐主义——《巨人传》“大吃、大喝、大说、大笑”
爱情的赞颂——但丁《新生》+彼特拉克《歌集》
反禁欲——《十日谈》
讴歌理性才智,反对蒙昧主义
知识+理性——《巨人传》中的经院教育问题
提倡平等仁爱,反对等级压迫
《堂吉诃德》的游侠形象
《十日谈》“绮思梦达的故事”
《奥赛罗》——反抗等级观念; 《罗密欧与朱丽叶》——仁爱
主张国家统一,发对封建割据
彼特拉克;莎士比亚
提倡直面人生,反对神秘梦幻
“人的发现”、“自然的发现”
文艺与现实
继承 亚里士多德 “模仿说”——镜子说
文艺的社会作用
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