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绘画理论思维导图
本导图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专题绘画理论,包括代表人物及理论,有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元明清等朝代,收藏下图学习吧!
中国美术简史专题四佛教美术,代表作品,地位、影响。从雕塑艺术、石窟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需要可收藏。
这是一个中国美术史专题三山水画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不同时代的山水画,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影响、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绘画理论
秦汉
竹帛丹青论
汉代将绘画与汉字等同齐观,从这种认识出发,汉代人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局面,这就是竹帛丹青,“以画为赞”就是以画为文,以丹青为竹帛。
魏晋
顾恺之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
谢赫
《古画品录》:“六法”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摹写
宗炳
《画山水序》
虽然篇幅不长,但在我国绘画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带有佛学唯心主义色彩,作为全文总纲领的首段,就是以佛学观点来论证山水美的。 作为我国山水画论的开端,对后来的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
隋唐
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是唐代写实技巧达到历史上的新水平,进一步探索山水画意趣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唐代山水画的重大发展,并启迪中国画的创作重视主、客观密切统一的传统,此后日益重视绘画意境的追求,寄思绪、情操于画家所描绘的人物、山水,从而给人以精神感染,使绘画成为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朱景轩
《唐朝名画录》
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
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
四品:神、妙、能、逸
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在中国绘画史籍的编写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五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的基石。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阐明了绘画的功用:政治教化、怡情悦性
提出书画用笔同法,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对谢赫六法进行进一步的阐发,强调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
有分寸地评价了画家的得失
五代
荆浩
《笔法记》
“六要”
气、韵、思、景、笔、墨
品画四种要求
神、妙、奇、巧
是中国画进入成熟阶段的理论著作,作为我国山水画从构思、构图、以及笔墨方面,奠定了一个完善的体系。
明
董其昌
南北宗论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造成了明末以后有些画家一味摹古和追求笔墨而脱离生活的不良倾向。“南北宗论”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时候,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以画为乐”
元
倪瓒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主张表现画家“胸中逸气”,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似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而作的绘画断代史
《论气韵非师》
“天才”的重要性
郭熙
在绘画理论史上,郭熙最早明确、具体地提出,山水画家应当努力创造一种美的境界,使观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强调画家不应该单纯模仿一家一派,也不应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景色,应该广泛摄取山水美,后加以熔铸创造,这和西方绘画中强调实景写生很不相同。
《林泉高致》
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
其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问题,是一部完整、系统、富有理论价值的山水画专著
六节
《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
“三远法”
平远、高远、深远
其确立是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种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山水画的创造性。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三种不同的空间处理和由此产生的意境美、章法美。
山水画创作标准
“可游、可居”>”可行、可望“
涉及面很宽,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塑造、笔墨运用,以及观察方法等,都有很好的说明,其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韩拙
《山水纯全集》
在郭熙“三远法”之上又提出新“三远”: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向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苏轼
“文人画”问题
画工画与士人画的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意境不同
技法不同
常形与常理
“犬马最难(有形),鬼魅最易(无形)”——韩非子 “犬马难(画形难),但鬼魅也难(画出神韵也难)”——欧阳修 “犬马属有常形,鬼魅无常形但有常理”——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大力倡导诗画结合,使之成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之一
赵孟頫
标榜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作画贵有古意”
书画同源:书画本来同,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行家与隶家:专业画家与业余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