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心理学第二章的思维导图,从认知的概述、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述,需要可收藏。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幼儿的骨头在发育,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吸收——经过消化了的食物成分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功..
幼儿教育学,第12章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 科学 的价值判断的过程,通常包括对幼儿发展情况和 教师 工作情况两个方面的评价。
幼儿教育学 第十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思维导图,幼小衔接 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幼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概述
认知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
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对于儿童和其他动物有机体来说,习惯化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和知觉是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知觉: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产生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婴幼儿感知觉
肤觉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巴宾斯基反射)
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胎儿在母亲腹中处于恒温。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
嘴是新生儿和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嘴的动作也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动力。
抓握动作的发展必须与眼睛的视觉发展相结合协调。(手眼协调)
前庭觉
前庭觉:当我们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
前庭觉是胎儿在子宫里保持一个正常胎位的原因。
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嗅觉、味觉
嗅觉
六个月以后的胎儿,其嗅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
嗅觉也有个别差异,嗅觉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味觉
胎儿在四个月时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新生儿味觉十分敏感,对甜味十分偏好。人的味觉能辨别甜、咸、苦、酸四种味道.
听觉
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
20周的胎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反应。
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14~19岁时才达到最好的水平。
6个月左右的婴儿到3岁期间的儿童容易患上中耳炎。
视觉
眼睛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感觉器官。
视觉集中:婴儿对鲜亮的物体和人脸具有特殊的偏好,心理学称为“人脸偏好”
视敏度:直到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
颜色视觉
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
儿童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5~7岁的儿童才能正常命名常见的颜色。
儿童的颜色视觉既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的强。
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视知觉功能
空间知觉
差异辨别
背景辨别
视觉填充
对象再认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婴儿更喜欢圆形。婴儿最喜欢中等复杂的图形。
深度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视觉悬崖”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
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可知度
吉布森提出了一个叫“可知度”的概念
可知度就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多通道感知
感知觉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活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多通道感知更典型的表现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多通道感知,说明在实际的心理活动中,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行动与某种结果之间联系的理解。
自我效能感不仅保证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感觉剥夺指缺乏刺激或者刺激过弱。
感觉轰炸指的是向幼儿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行
幼儿注意的发展
注意的概述
含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集中注意时的表现
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某一对象时,形成有利于指向和集中的动作和状态
无关运动停止:当注意发生时,一个会终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生理运动变化:注意发生时,人的呼吸会变得轻微和缓慢,而且呼吸时间也会发生变化,通常是呼得更长、吸得更短促。
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
与刺激物的强度有关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能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的运动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新意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主观条件
人的需要和兴趣
人的情绪和精神和状态
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
在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动用意志,排除干扰。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养间接兴趣。
儿童发展注意的特点
儿童的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整个学前期,婴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开始迅速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岁:5~7分钟、四岁:15分钟、5岁:20分钟、 六岁: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