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基础
使用西方经济学作为教材,图比较多,来自老师的ppt,可作为参考,不过请以课本为准。主要内容有: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竟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15 22:56:40经济
第一章
需求
收入弹性
收入富有弹性 >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奢侈品等
收入单位弹性 =1
收入缺乏弹性 0<Em<1
收入无弹性 =0
收入变化后 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
收入负弹性<0
交叉弹性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限制价格
利
社会平等
社会安定
弊
支持价格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
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给过剩
限制价格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
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短缺,需求缺口
税收
供给
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概述 utility
消费者消费商品 或劳务所获得的 满足程度,主观心理感受
主观性
相对性
基数效用分析
用基数表示效用的大小,可以求和
效用可计量,假设条件苛刻
假设
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际效用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引起的总满足程度的变化
总效用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量商品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消费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商品消费量,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递减
消费者均衡
假设
货币收入一定
消费偏好不变
市场价格既定
朗格朗日游条件的极值
消费者剩余
积分
序数效用分析
用序数词表示效用的大小,表示顺序或等级
效用可比较,假设条件宽松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假设
完备性
任意两组都可比较
传递性
非饱和性
AB无差异,消费者偏好数量多的那部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的消费都处于饱和以前的状态
特点
右下倾斜 斜率为负
离原点越近,效用水平越低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凸向远点,斜率递减,由效用边际替代递减决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定义
随x1增加,x2的
公式
完全互补品 替代率0
完全替代品 替代率为const
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消费预算线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需求曲线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Total effect =SE+IE
市场需求曲线
生产理论
生产
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商品的生产
服务的生产
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厂商或企业 firm
假设
假说之一:关于企业目标,企业行为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 假设之二:关于商品的价格,经济学通常假定厂商索要它可以得到的最高价格。 假设之三:关于销售量,为简单起见,经济学家经常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生产量。 假设之四:关于成本,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但经济学分析中常假定成本是产量的函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代。
生产函数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L
线性生产函数
Q=aK+bL
齐次生产函数
如Q=f(K,L,N,E),则λ4Q=f(λK,λL,λN,λE) Q=f(K,L),则λ2Q=f(λK,λL)
对于一种生产函数,如果投入的要素变化λ倍,产量也同方向变化λn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简称C—D生产函数L—劳动, K—资本;A—技术水平(参数), a、b— 参数。A>0, 0<<1 , 0<<1。 若+ =1,该函数为线性齐次函数。 、 分别代表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决策的时间框架
短期
短期是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的,而其他投入的数量可以变化的时间框架。
总产量是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量变化所得到的最高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每个劳动的总产量,即总产量除以所雇佣的劳动量。
变量 L
长期
长期是所有投入要素都可以变动的时间框架
变量 LK
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水平所使用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最小成本最大产量
斜率取决于价格
劳动价格w
资本价格r
条件 TC = w X1 +rX2
w/r=
规模报酬
所有要素投入同时、同方向、同幅度变动时引起的产量变动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的增加幅度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的增加幅度等于要素的增加幅度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要素的增加幅度
成本理论
会计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如果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他可能得到的利息。
业主自己兼任经理(自己管理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如果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能得到的薪水收入
机器如果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零
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就应当按市价来计算(即这批物料如不用于生产,而用于出售可能得到的收入)
使用按目前市场价购进的物料、按目前市场工资水平雇用的职工以及按目前市场利息率贷入的资金的机会成本与其会计成本是一致的
机器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是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末可变卖价值之差
稀缺性使得一个社会(或企业)用一定的资源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时,这些资源就不能再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
显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雇佣工人
贷款
租用土地
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亲自管理企业
使用自有资金
使用自己的土地
沉没成本
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
预期沉淀成本是投资
沉淀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在制定未来经济决策之时应该忽略它
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短期成本
固定成本
无论产出水平如何都不会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只有企业退出生产,固定成本才不会发生(关闭并不意味着退出)
根据不同的环境,固定成本可能包括维持厂房的费用、保险金、暖气费、电费和少量雇员的工资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区分沉淀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随产量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可变成本可能包括工资、奖金和原材料支出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取决于考虑的时间长短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很重要
短期内企业根据其所要达到的产量,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长期成本
所有要素均可变
成本理论是建立在生产理论基础上的
成本函数
短期总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 边际效用的关系
MP= dQ/d L 边际
长期成本函数
长期边际成本 LMC
长期平均成本LAC
短期边际成本SMC
短期平均成本SAC
短期总成本STC
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成本曲线的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
规模经济 生产规模扩大时,长期平均成本递减
规模内在经济 企业由于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减少
规模外在经济 行业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减少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的特征
完全价格
无数多的买者和卖者,任一消费者或厂商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定价能力
完全同质
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厂商不能、也没必要提价)
完全流动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完全信息
买卖双方都掌握自己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
注: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近似。
优势
资源会流向效率最高的用途。 如果存在超额利润,新企业就会进入,超额利润消失;如果利润为负,企业就会退出,市场价格上升
所有企业都是最有效率的(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 如果存在低效率企业,就会有更有效率的进入,直至每个企业的效率相等
劣势
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生产者规模很小,无法实现重大科技突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厂商总收入 TR=P*Q
平均收入 AR=MR=P
总收入TP=TR-TC
边际收入MTP=MR-MC=0
边际收益MR=MC
短期决策
短期均衡
SMC=P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是MR=MC,同时由于MR=AR=P,所以该均衡条件也可以写成P=MC
行业或市场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或市场短期供给曲线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的简单加总,故其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利润是阴影
短期MC是短期供给曲线
长期决策
企业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P=MR= LMC = SMC =LAC =SAC
LMC不是供给线
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
长期供给曲线水平
成本递增行业
行业产量增加引起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要素价格上升。
行业LAC上移
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产量增加,价格上涨。由于外部不经济提高了投入物的价格或降低了投入物的生产效率
投入物必须提高价格才能获得; 扩大生产后不得不增雇效率较低的工人; 一些产业随着行业的扩展,产出率发生递减现象
成本递减行业
行业的产量增加引起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要素价格下降
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行业实现长期均衡,不但产量增加,而且其价格也降低
外部经济起作用。外部经济能降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
外部经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了投入物的价格,二是提高了投入物的生产效率
当短期内市场需求增加时, 企业的长期均衡是如何演化的?提示:画图: 短期市场短期企业长期市场(企业数量有变)长期企业
不完全竞争市场
分类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垄断原因
简答题
D=AR厂商的需求曲线即市场的需求曲线
资源垄断
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有某种关键性的资源, 而这种关键性的资源又为某个企业所独有,该企业则可以垄断相关产品的生产
特许垄断
政府把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给予某个企业, 而不允许任何其他企业染指。如许多公用事业企业就是这种类型的垄断企业
专利垄断
某个企业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专利垄断可以归为上述的资源垄断或特许垄断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产生常常与规模经济有关
垄断意味着在整个市场上“只此一家”。垄断企业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生产者, 它生产的产量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00%
短期均衡条件
利润是阴影
长期均衡条件
长期内会获得经济利润: ——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 ——无新进入厂商
供给曲线不存在
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
特征
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PPT第七章及其后面
宏观经济学
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账户体系
GDP
流量概念
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
地域概念
指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生产概念
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非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概念
为避免重复计算,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市场价值概念
指为市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名义GDP
货币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潜在GDP
指一国或一地区实现充分就业时的GDP,即一个经济社会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时的GDP
价格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支出法
GDP=C+I+G+(X-M)
C 消费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的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在消费支出中不包括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
I 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意愿存货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
意愿量即计划量或事前量,实际量即统计量或事后量。 宏观统计恒等式中I ≡ S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它们之所以相等,关键作用是存货投资,所以,宏观经济统计中I ≡ S永远成立。 注:宏观经济运行中I=S指的是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是目标和均衡,甚至是理想状态。
1、居民购买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投资。2、所有产品和劳务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其中自然包括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3、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时理论上也是有房租可收。4、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5、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购买土地、房屋、股票、债券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增加。6、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7、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或重置投资)
I=NI+D(Depreciation)D=I-NI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 当年底的资本存量=上年底的资本存量+当年的资本流量。Kt = Kt-1 + It 或 It = Kt - Kt-1
G 政府购买:政府购买产品劳务总和
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补贴
GDP=W+R+I+B+B1+Ti+D 化简后有:GDP=C+S+T+D
工资:W (wage)租金:R (rent) 利息:I (interest,公债利息不计入) 利润:B (benefit包括:股息+所得税+未分配利润)业主的收入:B1(非公司制) 间接税:T(indirect tax)折旧:D (depreciation)
部门法
总结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价值NDP=GDP-D NNP=GNP-D NI=NNP-T-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补助-误差或NI=工资+租金+利息+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制收入PI= NI-(未分配的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费)+转移支付PDI=PI-个人税-非税支付
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总支出角度
Y=AD=C+I
总需求分为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全部产出用于消费和投资)
总收入角度
Y= AS=C+S
总供给表现为全部生产要素的收入之和,要素收入者把这些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
I=S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AD=AS,C+I=C+S 两部门经济均衡条件是:I=S
当AD>AS时,I>S, 表明社会供给不足,储蓄少于投资,产品消费大于供给
经济繁荣 通货膨胀
当AD<AS时,I<S, 表明社会需求不足,储蓄大于投资,产品消费小于供给
经济萧条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支出Y= AD=C+I+G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Y=AS=C+S+T
均衡条件
AD=ASC+I+G=C+S+TI+G=S+T
当AD>AS时,I+G>S+T, 会出现通货膨胀
当AD<AS时,I+G<S+T, 会出现经济萧条
I-S=T-G
当S>I时,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或同时减少税收与增加政府支出
当S<I时,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或同时增加税收与减少政府支出
四部门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支出+出口Y= AD=C+I+G+X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Y= AS=C+S+T+M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均衡国民收入
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
这里的总需求是指总意愿支出。意愿支出反映了支出者的计划和打算, 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已经实现了的支出即实际支出不同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总意愿支出=国民收入(总供给
基本假设
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两部门经济(居民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 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于是,GDP NDP NI PI都是相等的。
价格水平
失业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