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与学习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四个基本理论及其代表学说,包括巴普洛夫、斯金纳、桑代克、奥苏贝尔等。
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模块的逻辑判断的知识梳理,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中的图形推理知识梳理,包括:位置规律、样式规律、属性规律、数量规律、特殊规律、空间类。
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片段阅读中的中心理解题知识梳理:专责关系:典型标志词、错误选项特征;因果关系:典型格式、文段特征;必要条件关系;并列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概念
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人类的学习
学习的实质: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分类
加涅
学习层次分类(8)
信号学习(刺激-强化-反应)
刺激-反应学习(情境-反应-强化)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动作和反应)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5——言智认运态)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
智慧技能的学习(怎么做)
认知策略的学习(怎么做的更好)
运动技能的学习(操作技能)
态度的学习(选择倾向性)
学习过程的分类(8)
动机阶段
了解阶段
获得学习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
奥苏伯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布卢姆
教育目标
认知学习
情感学习
动作技能
冯忠良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
影响学习的因素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联结-试误说)
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
主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副律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消退:无刺激伴随,条件反应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相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反应(分不清)
分化:能作出不同的反应(分得清)
信号系统理论
第一系统:感官,望梅生津
第二系统:语言和文字,谈梅生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原理
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
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原则)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正惩罚与负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参与性学习
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
注意
保持
再现
动机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期望的获得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
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冻结城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见“学习概述”
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必须积极的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让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类型
表征、概念、命题学习
逐渐分化和融汇贯通原则
先行组织者策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8个学习过程分类(见“学习概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学习动机),罗杰斯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废除教师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学生的心理氛围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关注,接纳)
同理心(共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内容
知识观
动态性
情境性
主观性
学生观
丰富性
差异性
主动建构性(自主)
社会互动性(合作)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应用
随即通达教学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
探究学习
启示
知识观: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要敢于质疑挑战
学习观: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