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癫痫思维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癫痫的知识内容,包括癫痫的概述、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目标与原则、用药教育等。
编辑于2021-10-21 00:00:07癫痫
概述
一种有着不同病因基础、临床表现各异但以反复癫痫发作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状态
病因
结构因素
遗传因素
代谢因素
感染因素
免疫因素
未知因素
发病机制
离子通道
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
影响细胞兴奋性
神经递质
兴奋性递质(Glu)和抑制性递质(GABA)失衡
神经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局灶性起源的癫痫发作
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癫痫灶对侧肢体或面部抽搐
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表现为躯体感觉性发作和特殊感觉性发作
局灶性自主神经性发作
发作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少见,需注意排除
局灶性认知性发作
表现为发作性精神症状
伴有意识障碍的局灶性发作
两种及两种以上局灶性癫痫发作,并有不等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自动症
局灶性发作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
全面性起源的癫痫发作
强直-阵挛性发作
即癫痫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双侧对称强直后紧跟有阵挛动作并通常伴有植物神经受累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
阵挛性发作
表现双侧肢体节律性的抽动,发作时意识丧失
强直性发作
发作时肌肉呈持续性的收缩,肌肉僵直,有短暂意识丧失
肌阵挛发作
表现为快速、短暂、电击样肌肉抽动
失神发作
亦称小发作,表现为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失张力发作
又称无动性发作,表现为突发的一过性肌张力丧失伴意识丧失
未知起源的癫痫发作
诊断
明确是否为癫痫→确定癫痫类型→诊断是否为癫痫综合征→寻找癫痫的病因→评估残障及共患病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首要目标是控制癫痫发作,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伴有精神运动障碍者,还应进行长期针对躯体、精神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尽可能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儿童期患者应强调在控制癫痫的同时促进其正常发育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有明确病因者应进行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开始治疗的原则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用药
药物的用法
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点、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确定
单药治疗
从单药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至最大限度的控制发作而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
联合用药
当单药剂量已足,癫痫仍控制不佳或有多种类型的发作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更换药物
一种抗癫痫药物达最大耐受剂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或由于毒性反应
逐步更换,应采取新旧药物重叠的原则
增减药物与停药
增药可适当的快,减药一定要慢,必须逐一增减
停药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不可骤然停药
通常当发作完全控制并规律服药3~5年方可考虑药量减量或停药
长期服用,定期复查
长期规律服用,不随意增减用药或停换药物
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药浓度
用药教育
用药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的管理
分类
急性不良反应
多出现在用药初期,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反应为主
特异质反应
如皮肤损害等,可致命
慢性不良反应
致畸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
PHT
恶心、呕吐、齿龈增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多毛、皮疹、肝毒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D及钙代谢紊乱等,偶可见严重皮肤反应
PB
镇静、嗜睡等
CBZ
视力模糊、复视、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体液潴留、体重增加、低钠血症等,偶可见严重皮肤反应,建议用前行基因检测
VPA
胃肠道功能紊乱、脱发、体重增加、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月经周期改变、肝脏损害、嗜睡、口味紊乱
OCX
头痛、复视、恶心、呕吐、步态异常、低钠血症
TPM
体重下降、厌食症、记忆困难、感染、嗜睡、复视、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高血氨症等
LTG
胃肠道反应、肌痛、关节痛、共济失调、皮疹、攻击行为、易激惹、
GBP
头晕、嗜睡、衰弱、共济失调、感染、外周性水肿、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
LEV
嗜睡、乏力、平衡失调、胃肠道反应、咳嗽、皮疹、血小板减少、抑郁、行为异常等
治疗方案
根据发作类型选药,同时考虑禁忌症、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服药次数、剂型、特殊人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因素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
VPA、LTG、CBZ、OXC、LEV
强直或失张力发作
VAP
失神发作
ESM、LTG、VAP
局灶性发作
CBZ、LTG、LEV、OXC、VAP
特殊人群AEDs的选择
女性癫痫患者
关注药物对容貌的影响
重视癫痫女性的生育机能
未生育女性避免使用PB、VPA、CBZ、PRM等传统AEDs
子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至少无发作9个月再计划妊娠
及时补充叶酸及维生素K
新型AEDs致畸风险相对较低,建议在备孕时,优先选择新型AEDs,尽可能避免使用丙戊酸
分娩
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该继续服用AEDs,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母亲孕期使用了酶诱导型AEDs,新生儿出血风险增加,建议新生儿出生时肌内注射维生素K
哺乳
鼓励母乳喂养,但应密切观测婴儿的不良反应
尽量避免使用PB、苯二氮䓬类和TPM,必要时,人工喂养
儿童癫痫患者
综合考虑药物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癫痫患者
老年人通常对AEDs较敏感,应尽可能缓慢加量、维持较低的有效治疗剂量,加强必要的血浓度监测
老年癫痫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尽可能避免使用有肝酶诱导作用的AEDs,并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药物相互作用
传统的AEDs多数具有肝药酶诱导或抑制作用,易发生相互作用;新型AEDs药物相互作用更少,患者耐受性更佳
CBZ
肝药酶强诱导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异烟肼等可通过抑制CYP3A4使CBZ血药浓度增加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应合用时至少间隔14日
可降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药的作用
PHT
肝酶诱导剂
加速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促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的代谢使其失效
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增加肝毒性
使血糖升高,与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时注意调整后二者剂量
VPA
肝酶抑制剂
与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应用时可能使VPA血药浓度减低导致痉挛性反应的发生
与中枢抑制剂联用时,中枢抑制作用增强
与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同时服用可能会增加出血倾向
与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有潜在肝脏中毒的危险
LEV
不易出现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常用治疗药物
传统AEDs
苯妥英钠(PHT)
又名大仑丁
肝药酶诱导剂;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治疗窗狭窄;个体差异大且呈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需个体化给药
苯巴比妥(PB)
又名鲁米那
因中枢抑制作用和肝药酶诱导作用,很少作为首选药
卡马西平(CBZ)
广谱抗癫痫药
肝药酶诱导剂
乙琥胺(ESM)
只对失神发作有效
丙戊酸钠(VPA)
广谱抗癫痫药物
多种类型癫痫的首选药,还可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的治疗
对肝功能有损害
氯硝西泮(CZP)
因中枢抑制作用,不作为首选
扑痫酮(PRM)
又名扑米酮
作用机制和抗癫痫谱与PB相似
与PB相比,并无特殊优点且价格较贵,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
新型AEDs
加巴喷丁(GBP)
GABA的衍生物
主要用于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局灶性发作的辅助治疗
奥卡西平(OXC)
CBZ的衍生物
适应证及作用机制与CBZ相同,耐受性更好、无肝药酶诱导作用、相互作用少
作为单药或附加药物治疗
拉莫三嗪(LTG)
为广谱抗癫痫药物
类似于PHT和CBZ
可作为单药或附加药物治疗
托吡酯(TPM)
可有效控制各种癫痫,特别是作为辅助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LEV)
广谱抗癫痫药
唑尼沙胺(ZNS)
吡仑帕奈(PER)
拉考沙胺(L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