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心理辅导
初中教师资格证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笔记,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心理辅导、压力与挫折等内容。
中学德育过程:构成要素、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基本规律;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影响因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
无心理疾病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19下】
8个方面
标准具有相对性
会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人一生经历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社会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的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会发生改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症
心理方面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难集中注意,极端敏感
考试焦虑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
产生原因
升学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个人的好胜心理、人格基础等
常见表现
临近时的紧张;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等
辅导方法
预防措施:锻炼其性格,提高其抗挫折能力等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
恐惧症
以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惧怕为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单纯恐惧(如电梯)、广场恐惧(空荡荡的街道)、社交恐惧
治疗方法
系统脱敏
抑郁症
以持续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
情感支持与鼓励;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概念
强迫观念
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
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森田疗法、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网络成瘾
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移注意法、替代、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将其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专题教育
建立心理辅导室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学校心理辅导
概述
面向全体学生
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专业活动)
一般目标
学会调适【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基本原则【17上】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与理解学生
学生主体性
因材施辅
整体性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主要方法
行为疗法
强化法(正激励)、代币奖励法、示范法、消退法等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主要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帮助其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ABC理论
诱发性事件→信念→结果
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
精神分析疗法
压力与挫折
压力
来源【15下】
躯体性~: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的刺激物
心理性~: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社会性~: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要求个人对其作出调整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文化性~: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问题(e.g.文化性迁移)
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情绪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体验受丘脑的控制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15上】
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产生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源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动力
应对
意志
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关键】
挫折行为
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