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律失常思维导图
下图讲述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交界区的解剖、导管消融治疗、AVNRT的电生理机制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流程,包括准备阶段、消融前准备、静脉穿刺准备、电极放置方法、射频消融、验证阶段、术后护理及医疗方案等。
室上速导管消融流程思维导图,包括准备阶段、消融前准备、静脉穿刺准备、电极放置方法、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消融治疗
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和步骤
再找相关资料
AVNRT鉴别诊断
与房室旁路所致的顺向行AVRT鉴别
顺向行AVRT: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
第一种方法:心动过速时VA传导时间<50ms,可以排除AVRT
原因在于顺向型传导时:心室逆传回心房的时间至少>50ms 而在大多数AVNRT中,心室并不在折返环内,VA间期<50ms
第二种方法:希氏术不应期内引入心室刺激,用一个晚发的早搏来判断心室是否是折返环的一部分。
RS2刺激后,1,在没有逆向激动希氏术前,心房激动时间提前证明旁路存在。 2.如果该刺激提前心室激动时间≥30ms,而不能改变心房激动的时间和激动顺序,可排除旁路存在可能。 3.心室起搏部位选择最好在:右心室间隔的后基底部。
与房速相鉴别
第一种方法:心动过速时应用早发的心室期前刺激
明显提前心房逆传激动时间但不改变逆传激动顺序,可排除房速
第二种方法:心动过速时,一个或多个室性期前收缩激动提前希氏束激动60ms以上而不改变心房激动时间,则支持房速诊断。?
第三种方法:心动过速时能够拖带心动过速且室房逆传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同,一般情况下可以排除房速。停止刺激后出现A-A-V,诊断房速,停止刺激后A-V-A,则是AVNRT或AVRT。
第四种方法:静推ATP鉴别,当静脉推注腺苷后,出现一段时间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3跳以上)而不改变心房激动的时间和顺序,则强烈支持房速的诊断。
导管消融治疗
慢快型导管消融
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
影像法
移动消融法
左前或右前斜位下
连续放电的方法在Koch三角下,中半部位弧线型消融。
每当出现交界区心律时,消融导管停止移动,在此处放电直至交界区心率消失
线性消融后直至AVNRT不再诱发
中位法
右前斜30°,
操纵导管记录到最大希氏束电位,
然后缓慢下弯,同时顺钟向旋转,直至希氏束电位消失,且A/V<1.0
电解剖法
采用右前斜,横位心,可以加10°左右的足位
消融导管先越过三尖瓣,然后逐渐后撤至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再将顶端电极轻轻弯向下后方,同时轻轻后撤导管并轻度顺钟向旋转导管,使导管紧贴三尖瓣环,在冠状窦口的水平沿三尖瓣环仔细标测,靶点A/V<1.0,尽可能发现特征性消融电位。
射频功率和放电方法
温控消融:预设温度55-60℃,最高功率:40-50w,放电60s,直至出现交界去心律并逐渐减少
消融时机
保持电极位置稳定
交界区心律出现频率
提示消融部位临近快径或希氏束,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应当立即停止,并在偏低的部位继续标测和消融。
房室传导阻滞或延长
交界区心律时,VA间期明显延长或A波脱落,应当立即停止放电
PR,AH间期延长:应立即停止放电
消融终点
1:1慢径前传消失,和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消失,并且不能诱发AVNRT
1;1前传消失但房室结前传跳跃现象未消失,伴或不伴有心房回波1个,但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
消融后出现持续性一度或一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特殊情况下的AVNRT消融
窦性心律下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中,慢径消融时安全有效的,但快径消融失败后产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AVNRT的患者,进一步消融慢径有较高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快径逆传不良时消融:以较短的周长起搏心房,在保持快径1:1的房室传导时放电
儿童AVNRT:与正常结构较近,采用小功率,随时注意导管和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时的处理:高浓度异丙肾上腺素,
选择性改良房室结快径:因复发率高,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性大已经少用。
慢慢型导管消融
一条慢径作为前传支,另外一条慢径为逆传支
首选消融前传慢径?
快慢型导管消融
消融位点在慢径逆传心房部位在三尖瓣环和CS口之间
和慢径路消融有关的房室传导阻滞
放电部位与房室结和希氏束的邻近性
放电时交界区心律过快或交界区心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放电时或消融后房室前传功能减弱
放电次数过多导致组织损伤范围广泛
不同类型的AVNRT的消融策略
慢快型
慢径前传,快径逆传
消融房室结右侧后延伸
左侧慢快型
均有在右侧慢径消融失败病史
消融房室结左侧后延伸
慢慢型
慢快型的变异型
消融右侧后延伸
快慢型
冠状窦口内或冠状窦口左侧后延伸
AVNRT的电生理机制
当以每次周长递减10ms刺激心房时,AH间期延长≥50ms定义为房室结双径路。
三种表现
随着A1A2的逐步缩短,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但当A1A2在某一点缩短10ms,房室传导时间可突然显著延长>50ms。统称为房室结
随着A1A2的逐步缩短,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但房室传导并不显示跳跃现象且AH间期多<200-220ms。称为不显现房室结现象
随着A1A2的逐步缩短,房室传导时间逐渐延长,AH间期多明显>200ms
房室交界区的解剖
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唯一的电学通路
解剖基础:Koch三角:前上方Todaro腱,后方的冠状静脉窦口,下方的三尖瓣隔瓣附着缘
心房和房室结的连接通过房室结的快径和慢径?
逆向通过房室结快径时
最早激动位于Koch三角顶部,希氏束附近
逆向通过房室结慢径时
最早激动位于冠状窦口附近
左侧后延伸
Todaro腱附近
右侧后延伸
三尖瓣环和CS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