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知识大纲
医学免疫学知识大纲,讲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构成、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补体、MHC分子、细胞因子等。
编辑于2021-11-28 09:24:50医学免疫学
免疫的现代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己,并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现象。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能力。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是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维护内环境稳态的一种生理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
免疫监视:是机体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系统的构成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T、B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骨髓:
①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②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
③再次发生体液免疫应答持久产生大量抗体的场所
胸腺:
①T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的场所
②获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
③获得自身抗原耐受性
免疫调节
④屏障作用,血-胸腺屏障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在循环
过滤作用
脾脏
免疫细胞居住和产生应答的重要场所
过滤作用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产生分泌型IgA
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抗原
概念
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地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的物质
生物学属性
免疫原性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相关概念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抗原性)
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表位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分类
构象表位
顺序表位
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影响因素
抗原本身
异物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指标
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
分子量
结构的复杂性
分子构象
易接近性
可提呈性
机体方面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免疫方式
途径次数佐剂
分类
根据免疫应答中对T细胞的依赖性
胸腺依赖性抗原
是指需要APC及T产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是指不需要APC及T产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多糖抗原
根据抗原所属物种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
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存在的抗原
血型抗原、人白细胞抗原
自身抗原
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异嗜性抗原
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的共同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基本结构
两条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四肽链的结构
可变区(V区)
H链和L链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序列
恒定区(C区)
辅助成分
J链
浆细胞分泌的多肽链,参与IgA和IgM连接
分泌片SP
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含糖肽链,保护IgA不被降解并介导其转运
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2个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
1个可结晶片段Fc
胃蛋白酶水解IgG
1个双价抗体活性F(ab')
若干无活性的小分子片段pFc'
生物学功能
Fab段/IgV区的功能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发挥中和作用、清除病原体等免疫防御功能
Fc段/Ig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
结合Fc受体
调理作用
IgG+抗原促进吞噬细胞吞噬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粘膜
各类特性
IgG
在血清中以单体存在,约占血清Ig总量的80%
为体内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可通过胎盘
可激活补体
IgM
5聚体,分子量最大
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
感染后最早出现,半衰期最短
激活补体的能力最强
IgA
血清中以单体存在,分泌液中以2聚体存在
可通过黏膜,在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IgD
以单体存在于血清,含量低
表达在B细胞膜上的mIgD是成熟B细胞的重要标志
IgE
主要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及抗某些寄生虫感染
单克隆抗体
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抗体
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未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补体
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参与抗微生物防御反应、免疫调节及免疫病理的损伤反应
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
C1仅与IgM或IgG1-3结合才能被激活
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才能被激活
MBL途径
旁路途径
可识别自己与非己
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生物学效应
抗感染和介导炎症反应
溶细胞作用
MAC介导靶细胞及某些细菌裂解,是补体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调理作用
引发炎症反应
参与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
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MHC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分子)
HLA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分类
MHCⅠ类分子
MHCⅡ类分子
免疫学功能
参与抗原提呈
参与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参与T细胞的限制性识别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
参与调控NK细胞
细胞因子
特征
高效性
分泌性
多效性
重叠性
协同性与拮抗性
网络性
分类
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趋化性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GF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模式受体、IgG 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介导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DC
DC1,表达TCL2和TCL4,以分泌IL-12为主
DC2,表达TLR7和TLR9,以分泌INF-α为主
抗原提呈作用、参与T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激活、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参与维持免疫记忆
NK细胞
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适应性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膜分子
TCR-CD3复合体
TCR是所有成熟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CD3分子作为T细胞表面标志,用于外周血中成熟T细胞的检测
CD4分子是MHCⅡ类限制T细胞识别的共受体,CD8分子是MHⅠ类限制T细胞识别的共受体
CD28分子与B7分子结合产生共刺激信号,为T细胞提供活化第二信号
CD154(CD40L)
T细胞活化后表达,与B细胞表面相应受体CD40结合,产生双向效应
产生共刺激信号,辅助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CD278、CD2
CD152(CTLA-4)竞争B7分子防止T细胞过度活化
PD-1抑制T细胞增值和IL-2和IFN-γ产生,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和Ig分泌
生物学作用分类
辅助性T细胞(Th)
Th1
辅助或促进Tc、NK、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形成以细胞毒作用为主导的免疫效应
Th2
辅助B细胞增殖并产生不同类别的抗体,形成以抗体生物学作用为主导的免疫效应(体液免疫)
分泌细胞因子可抑制Th1活化及效应作用
膜分子表型多为CD4+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Tc)
膜分子表型多为CD8+T细胞
经抗原受体介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分泌穿孔素颗粒酶介导靶细胞凋亡
分泌肿瘤坏死因子、淋巴毒素等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启动靶细胞凋亡
高表达FasL导致Fas阳性的靶细胞凋亡
调节性T细胞(Tr)
膜分子表型多为CD4+T细胞
具有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
B淋巴细胞
膜分子
BCR-CD79a/CD79b复合体
BCRC即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可将抗原识别信号向胞内转导,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CD40与CD40L结合产生共刺激信号,辅助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CD80(B7-1)/CD86(B7-2)
CD19、CD21、CD81、CD225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NK细胞、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补体、溶菌素、防御素、细胞因子
作用迅速、广泛、弱、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点
T细胞、B细胞、APC
抗体、细胞因子
作用慢、较强、特异性和免疫记忆性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感应阶段
抗原呈递
外源性抗原
细菌或病毒
MHCⅡ类分子途径呈递给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
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
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蛋白
MHCⅠ类分子途径传递给CD8+T细胞
TCR对抗原的识别
TCR与抗原肽的识别和结合
TCR与MHC分子的识别与结合
反应阶段
T细胞的活化双信号
T细胞的双识别构成了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CR与抗原肽MHC分子的识别和结合
T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与APC或靶细胞表达的辅助刺激分子的结合是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CD28与B7的结合
细胞因子的作用
T细胞的活化
T细胞增殖与分化
效应阶段
生物学效应
对胞内寄生性病原体的抗感染作用
抗肿瘤免疫
免疫损伤
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感应阶段
双信号刺激
BCR与抗原结合,为B细胞提供第一活化信号
活化T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为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抗体产生的潜伏期长,约1~2周
抗体产生量少,效价低
维持时间短
主要产生IgM,后期可产生IgG
低亲和性抗体
再次应答
潜伏期短,约2~3d
抗体产生量多,效价高
维持时间长
主要产生IgG抗体
高亲和性抗体
过程
抗原呈递和识别阶段(感应阶段)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特异性IgE介导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出现快、消退快
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
常见变应原
吸入性花粉尘螨等
昆虫
药物和食物
常见疾病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反应
胃肠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作用下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同种异型抗原引起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
自身组织细胞成分改变或被修饰引起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异嗜性抗原引起疾病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效应T细胞介导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抗胞内微生物感染
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学应用
免疫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活疫苗
强毒疫苗
弱毒疫苗
异源疫苗
灭活疫苗
合成肽疫苗与亚单位疫苗 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
被动免疫制剂
免疫血清
抗毒素
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