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眼科学思维导图
眼科学思维导图,讲述了晶状体病、青光眼、葡萄膜疾病、巩膜病、玻璃体疾病、角膜病、视网膜病、视路疾病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05 19:53:59眼科学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视神经孔
视神经、动眼神经、交感神经
下斜肌
最短
不在总腱环
神经支配
3(动眼)
内、下、上直肌、下斜肌
眼内肌、提上睑肌
4(滑车)
上斜肌
6(展)
外直肌
直肌止点距角膜缘
内-下-外-上:5.5-6.5-6.9-7.7
巩膜最薄处
眼外肌附着处——0.3mm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支配
缩瞳
瞳孔开大肌
交感神经支配
散瞳
第十一章 青光眼
正常眼压
10-21mmHg
双眼压差<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8mmHg
眼压计
Goldman眼压计
分类
原发性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眼红
匹罗卡品眼液缩瞳,口服乙酰唑胺
开角型青光眼
发病隐匿,常常到晚期,视功能遭受损害时才发觉
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形成青光眼杯,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压迫性萎缩
婴幼儿型青光眼
3岁内
房角结构不清
房角切开术
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
分期
临床前期
一眼急性发作,对侧没发作
先兆期
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
间歇期
小发作后自行缓解
慢性期
急性大发作或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
检查
眼压、房角、视野、视盘
视盘改变表现
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
视功能
视野缺损(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弓形暗点、象限性或偏盲性缺损,管状视野,颞侧视岛)
诊断
1,眼压升高
2,视盘损害
3,视野缺损
其中二项为阳性,房角检查属开角,诊断即可成立。
治疗
药物治疗
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B- 受体阻滞剂
噻吗心胺
帮助房水外流的药物
胆碱能类药物(缩瞳剂)
毛果芸香碱
前列腺素衍生物
适利达
手术治疗
1,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虹膜切开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手术。术前缩瞳,控制眼压,减少组织损害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药物治疗:缩瞳剂,前列腺素衍生物
激光治疗: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第十二章 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解剖
位于眼球壁的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构成
分类
前葡萄膜炎
累及虹膜及前部睫状体的炎症
临床表现
症状
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体征
睫状充血
角膜缘周围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称为睫状充血
角膜后沉着物(KP)
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同时存在形成的产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前房闪辉
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前房内白色光束
前房细胞
裂隙灯检查表现为大小一致灰白色尘状颗粒
前房炎症细胞是反映眼前段活动性炎症的可靠指标
虹膜改变
粘连及瞳孔改变
虹膜改变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眼球萎缩
炎症反复发作、睫状体萎缩
急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睫状充血、尘状KP、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缩小
治疗
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发生
慢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KP、可出现Busacca结节、虹膜脱色素、萎缩和后粘连
易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
治疗
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需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中间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发病隐匿,可无任何症状或仅出现飞蚊症 羊脂状KP、轻微闪辉、虹膜粘连等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和雪堤样改变
诊断
根据典型的玻璃体雪球样混浊、雪堤样改变以及下方周边视网膜血管炎等改变
后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体征: 玻璃体内炎症细胞和混浊 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 弥漫性脉络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出现血管鞘、血管闭塞和出血 视网膜水肿或黄斑水肿
Vogt-小柳原田病
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又称为“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可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落
晚期眼底
晚霞样改变
Behcet病
一种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疾病
交感性眼炎
发生于眼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可出现与VKH病相似晚霞状眼底和Dalen-Fuchs结节及眼外表现
周期
2周-2个月
脉络膜黑色素瘤
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以乳腺癌转移最为多见
Fuchs综合征
一种以虹膜脱色素为特征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90%为单眼受累
中等大小或星形KP,多弥漫分布,前房轻度闪辉和少量细胞 可出现Koeppe结节,但不发生虹膜后粘连 易发生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和眼压升高
第十三章 玻璃体疾病
玻璃体纤维网支架
2型胶原
基本病理变化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
诱发视网膜脱离
眼前飘浮物、闪光感、黑影遮挡
临床表现
眼前漂浮物
闪电感
红色烟雾
视物遮挡
Weiss环
玻璃体积血
红色烟雾眼前飘动,出血量大时,视力急剧减退甚至仅存光感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飞蚊症
临床表现
眼前飘动黑影,可伴有闪光感
病因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为主,警惕视网膜裂孔
第十四章 视网膜病
视网膜组成
视网膜感觉层
神经元、神经角质和血管系统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
视网膜出血
浅层出血
多呈线状、条状及火焰状
位于神经纤维层
深层出血
呈暗红色的小圆点状
位于外丛状层与内核层之间
视网膜前出血
半月形或半球形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无痛性视力显著下降,中心凹呈樱桃红斑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静脉迂曲扩张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Coats病)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出现微动脉瘤
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格子状光凝术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分期
1、2、3
4
进行广泛的视网膜光凝术
5
出现增生性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毛细血管呈缓慢进行性变性萎缩,无脉络膜新生血管
患眼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伴有中央相对暗区,中央凹反光消失
禁用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扩张药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毛细血管呈进行性萎缩,无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变性
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功能不良
第十五章 视路疾病
球后视神经炎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视力亚急性下降
视物不清伴眼球转动时疼痛
眼底多无异常改变,中心暗点或视野向心性缩小
治疗
糖皮质激素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单眼发病(常有高血压史),视乳头边界不清
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暗点
治疗
改善微循环,使用糖皮质激素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视野有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路损害
视交叉病变
双眼颞侧偏盲
外侧膝状体病变
对侧双眼同侧偏盲
下行性萎缩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视盘、脉络膜
视盘炎
中心暗点或视野向心性缩小
上行性萎缩
检查
视野检查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
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
眼球总屈光力最大调节
70.75D
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时
58.64D
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
AMP=15-0.25x年龄
近视
豹纹状眼底、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远视
全视度数=隐性度数+显性度数
绝对性远视
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度数
顺规散光
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90
逆规散光
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180
矫正散光
环曲面镜
矫正老花
双光镜
第十七章 斜视与弱视
下直肌
下转
内转
上直肌
上转
内转
下斜肌
外旋
上转
上斜肌
内旋
下转
内直肌
内转
麻痹性斜视
患眼注视时偏斜角大于健眼斜视角
周围物象是哪只眼就是哪里麻痹
恒定性斜视
某一眼总是处于斜视
交替性斜视
右眼注视时左眼上斜视,左眼注视时右眼上斜视
调节性斜视
高度远视或高AC/A伴有低、中度远视
隐斜
遮眼板遮盖任意一眼,去遮从斜位恢复正位
显斜
遮盖不动,正位眼去遮,斜变正,正变斜
测定斜视角
角膜映光法
潜在融像功能检测
红滤片加棱镜
判断单眼抑制
Worth4点法
测定麻痹肌
复视试验
正常AC/A
4-6
降低AC/A值
毛果芸香碱
提高AC/A值
阿托品
外直肌暂时性麻痹
类肉毒杆菌毒素A
调节性内斜视矫正
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
远视外斜者
低矫远视镜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矫正远视镜
戴镜至少3-6个月
戴全屈光矫正远视眼镜后,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斜视度
V型斜视
向上25度和向下25度,斜视角相差>=15度
A型斜视
向上25度和向下25度,斜视角相差>=10度
第十八章 眼眶病
眼眶内壁相邻
筛窦
眼眶下壁相邻
上颌窦
眼眶外壁相邻
颞窝
眼眶内上方相邻
额窦
眼眶上壁相邻
颅前窝
引起眼球内陷
眶脂肪吸收
眶底骨折
引起眼球突出
眼眶肿瘤
眶内寄生虫
眼球突出正常值
12-14mm
眼眶蜂窝织炎
常见鼻窦牙齿感染
疼痛、眼球突出、角膜炎症、眼球运动障碍
并发症
感染向颅内扩展,引起海绵窦血栓静脉炎
治疗
足量的广谱抗生素
炎性假瘤
眼外肌附着点水肿
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上睑退缩和滞后
眼球轴性突出
首先受累
下直肌
眼眶肿瘤
突眼
横纹肌肉瘤
儿童最常见
淋巴瘤治疗方式
放疗+化疗
泪腺肿瘤
眼球受压向鼻内下方移位
第十九章 眼外伤
角膜损伤
角膜上皮擦伤、基质层水肿
角膜血染
角膜基质呈棕黄色、中央呈盘状混浊
眼压高、出血量多
前房积血
多为虹膜血管破裂引起,前房积血量大或再次出血,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玻璃体积血
睫状体、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损伤引起
脉络膜破裂
多见于后极部及视盘周围,裂口呈弧型,凹面对向视盘
视网膜震荡
一过性视网膜水肿、呈白色、中央视力下降,3-4周水肿消退
视网膜挫伤
光感受器损伤、视网膜外层变性坏死,黄斑色素紊乱,视力明显减退
单纯性角膜伤口
伤口小于3mm,可不缝合、包扎双眼
大于3mm的角膜伤口
在显微镜下严密缝合伤口
有虹膜嵌顿时
用抗生素冲洗,并将脱出物还纳眼内
视网膜和睫状体脱出
应予还纳,晶状体与玻璃体脱出应予切除
角巩膜伤口缝合
先固定缝合角巩膜缘一针,再缝合角膜,然后缝合巩膜
眶内金属异物
多被软组织包裹,可不必勉强摘除
球壁异物较小且已经完全包裹于球壁内
不一定要勉强取出
结膜异物
表面麻醉剂滴眼后,用无菌湿棉签拭出异物或结膜囊冲洗+抗生素
深层角膜异物
无菌注射针头剔除
眼内异物诊断依据
角膜有全层瘢痕
晶状体内异物+晶状体混浊
连同异物一起摘除
体积较小的铁异物
用电磁铁经睫状体扁平部摘除
碱性烧伤
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使细胞分解坏死
治疗
大量清水反复冲洗30分钟以上
酸性烧伤
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
可见光损伤和光化学作用
黄斑损伤
短波红外线
被晶状体吸收,产生晶状体混浊,造成白内障
第二十章 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
老年性动脉硬化
多发生在50-60岁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眼底改变
70%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1
血管收缩、变窄,动脉反光带增宽
2
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SAlus征和Gunn征)
3
在上述病变基础上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4
在上述病变基础上视盘水肿
感染性心内膜炎
Roth斑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常见原因
糖尿病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眼眶浸润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虹膜浸润
贫血
视网膜出血
脚气病
维生素B1缺乏
酒糟鼻性角膜炎
维生素B2缺乏
眼睑、结膜、前房、玻璃体出血
维生素C缺乏
婴幼儿眼球突出、眼睑痉挛、屈光不正和低钙性白内障
维生素D缺乏
脑膜外血肿
瞳孔改变
常发生于顶骨或颞骨骨折
多发性硬化
球后视神经炎
25-40岁
大脑后动脉阻塞
病灶对侧同向偏盲,黄斑回避、皮质盲或象限盲
大脑中动脉阻塞
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无黄斑回避
海绵窦血栓
眼底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上矢状窦血栓
眼底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一侧或两侧展神经麻痹
梅毒所致瞳孔异常
无光反应、有调节反应和集合反应
卡波西肉瘤
好发下睑、下穹窿部
重症肌无力
眼睑下垂、复试
第三章 眼科检查
视交叉病变
颞侧偏盲
脑皮质疾患
黄斑回避
视交叉后束病变
黄斑分裂
视放射上方纤维素病变
同侧下象限偏盲
距状裂下唇病变
同侧上象限偏盲
早期青光眼
鼻侧阶梯
视放射前部损伤
象限盲
视路疾患
扇形缺损,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
缺血性视盘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
扇形缺损,尖端位于生理盲点
弓形暗点
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先天性视盘缺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环形暗点
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
色素上皮检查
眼电图
光感受器
视网膜电图-a波
双极细胞检查
视网膜电图-b波
神经节细胞
图形视网膜电图
视神经功能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
彻照法检查屈光介质
黑影与眼球运动方向一致
混浊位于晶状体前
黑影与眼球运动方向相反
浑浊位于晶状体后(玻璃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A超
测量眼轴
B超
屈光间质明显浑浊时评价眼球后节的解剖结构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CT
眶内肿瘤
彩色多普勒成像
检测眼眶血管及眼球、眼眶肿瘤的血流
第四章 眼睑病
麦粒肿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内麦粒肿(内睑腺炎)
睑板腺感染
切开排脓时,切口与睑缘垂直
外睑腺炎
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感染
早期热敷,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切口与睑缘平行
鳞屑性睑缘炎
睑缘皮脂溢出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芽肿性炎症
皮下圆形肿块,单个发生,无压痛
最好做病理检查排出睑板腺腺癌
眦部睑缘炎
莫-阿双杆菌
双眼痒、异物感、外眦充血、肿胀
硫酸锌滴眼液
带状疱疹性睑皮炎
三叉神经受累
接触性皮炎
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
避免包扎
皮脂腺癌
好发于上睑
基底细胞癌
好发于下睑内眦部
对放射治疗敏感
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睑缘皮肤粘膜移行处
上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
朝轻暮重
眼睑闭合不全
面神经麻痹
第五章 泪器病
泪液分泌器
泪腺、Wolfring腺、Krause腺、结膜杯状细胞
泪溢
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流泪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
泪小管阻塞
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反流
泪囊或鼻泪管或泪总管阻塞
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后由上泪小点反流
冲洗液自上泪小点注入后由下泪小点反流
鼻泪管狭窄
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反流
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冲洗液反流同时伴脓性分泌物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急性泪囊炎
不可冲洗
早期可以局部热敷
第六章 眼表疾病
分泌泪液水样层
泪腺和副泪腺
分泌量泪液粘蛋白层
结膜杯状细胞
分泌泪液脂质层
睑板腺
泪膜破裂时间(BUT)
正常值
10-45s
泪膜不稳
<10s
第七章 结膜病
细菌性结膜炎
分泌物
脓性、黏液性、浆液性
特点
异物感、结膜充血
分类
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脑膜炎球菌
传染性强、破坏性非常大的化脓性结膜炎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
起病急,显著的结膜充血、黏液性分泌物
慢性细菌性结膜炎
轻度结膜充血,少量黏性分泌物
治疗
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局部广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后予敏感抗生素
局部治疗
分泌物多时,使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充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
全身治疗
肌注、静脉或口服抗生素
病毒性结膜炎
分泌物
浆液性、水样
单核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占多数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
病因
腺病毒8、19、29和37型腺病毒
临床表现
假膜形成
中性粒细胞增多
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
诊断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和角膜上皮下浸润是典型特征
咽结膜热
病因
腺病毒3、4和7型
临床表现
发热、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结膜刮片中见大量单核细胞,培养无细菌生长
治疗和预防
有自限性,多采取支持疗法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因
70型肠道病毒 (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
临床表现
结膜滤泡 结膜下出血呈点状或片状 耳前淋巴结肿大
过敏性结膜炎
分泌物
粘绸丝状
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脓漏眼”
衣原体性结膜炎
沙眼
病因
沙眼衣原体
地方性流行性沙眼
A、B、C或Ba抗原型
包涵体性结膜炎
D~K型
临床表现
乳头和滤泡增生,上穹窿部和睑板腺上缘显著
角膜血管翳,结膜瘢痕:Arlt线、 Herbert小凹
晚期并发症: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角膜混浊
治疗
红霉素眼膏+口服四环素:3周
口服阿奇霉素:8周
包涵体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
成人包涵体性结膜炎
单或双眼发病,轻中度眼红、眼部刺激和黏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显著,滤泡形成伴乳头增生
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
多为双眼,脓性分泌物 乳白色滤泡,严重者假膜形成,结膜瘢痕化
治疗
婴幼儿
口服红霉素,患儿父母亦应全身应用抗生素
成人
口服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免疫性结膜炎
春季结膜炎
病因
致敏原
花粉等
临床表现
嗜酸性粒细胞结节
眼部奇痒
睑结膜型 上睑结膜粗大乳头铺路石样排列,乳头间及其表面常见假膜 角结膜缘型 角膜缘有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生,上方角膜缘明显
治疗
物理治疗
冷敷、环境的改变
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采用激素间歇疗法 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阶段及间歇阶段均可使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接触过敏原之前使用
结膜肿瘤
结膜良性肿瘤
结膜乳头状瘤
结膜皮样瘤和皮样脂肪瘤
结膜恶性肿瘤
结膜上皮内瘤变
多生长于睑裂暴露区,近角膜缘处,生长缓慢,呈乳头状或凝胶状外观 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复发的可能
结膜鳞状细胞癌
多呈胶质样,生长缓慢,但可向深部组织浸润,很少发生转移 彻底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结膜黑色素瘤
向眼球或眼眶侵袭,并且可向全身转移 多数可手术切除,进行性病变可考虑眼球摘除或眶内容物剜除术
其他结膜病
翼状胬肉
临床表现
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侵入角膜
进展期胬肉充血肥厚
静止期胬肉色灰白,较薄,呈膜状
治疗
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 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结膜下出血
临床表现
单眼多见 初期鲜红色,逐渐变为棕色 7~12天吸收
治疗
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 早期局部冷敷,两天后热敷
第八章 角膜病
角膜
角膜结构: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
角膜穿孔
角膜瘘
穿孔位于角膜中央,由于房水不断流出,导致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
角膜薄翳
浅层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可看清虹膜纹理
角膜斑翳
混浊较厚略呈瓷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
角膜白斑
混浊略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粘连性角膜白斑
角膜穿孔,部分虹膜脱出,在愈合过程中,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
角膜炎
病理
浸润期: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明显刺激症状伴有视力下降 溃疡期:可出现角膜溃疡,后弹力层膨出,角膜穿孔,角膜瘘 溃疡消退期:角膜炎症逐渐消退,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基质坏死,脱落停止。 愈合期:角膜薄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
体征
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角膜溃疡、穿孔、房水闪辉—前房积脓
诊断
病史:角膜外伤史、佩戴角膜接触镜史、使用药物史、既往史、全身情况 临床表现:眼部刺激症状、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或角膜溃疡形态特征 实验室检查: 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Gram和Giemsa染色(早期病因学诊断) 细菌、真菌、棘阿米巴培养(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必要时进行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共焦显微镜检查(无创性检查)
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严重者配合全身用药 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应证 溃疡穿孔或即将穿孔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
黄绿色
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
中央基质深部椭圆形溃疡,后弹力层放射状褶皱,常伴有前房积脓
治疗
高浓度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即使未发生角膜穿孔,真菌也可侵入眼内,发生真菌性眼内感染
临床表现
“伪足”或“卫星灶”
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
治疗
禁用糖皮质激素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反复发作,多次发作使角膜混浊逐次加重,最终失明
临床表现
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
治疗
局部及全身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安西他滨、干扰素
棘阿米巴角膜炎
中央或旁中央环状浸润,晚期由于蛋白酶和胶原酶的释放,导致基质溶解、形成脓肿
非感染性角膜炎
盘状角膜炎
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角膜上皮完整,不伴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
可使用激素治疗
蚕食性角膜溃疡
溃疡沿角膜缘呈环状发展,并向中央区浸润,浸润缘呈浅掘状,略微隆起,最终累及全角膜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三叉神经(5)麻痹引起
角膜上皮出现点状缺损,可形成化脓性角膜溃疡,患眼充血,但无疼痛感
暴露性角膜炎
面神经(7)麻痹引起
是角膜失去眼睑的保护而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干燥,上皮脱落进而继发感染的角膜炎症
丝状角膜炎
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粘液组成的丝状物
临床表现
异物感畏光流泪 角膜表面见卷曲丝状物
治疗
表麻下试去角膜丝状物 抗生素眼液
浅层点状角膜炎
临床表现
角膜上皮层散在圆形、细小的结节状或灰色点状混浊,可自愈,可再次复发
治疗
低浓度糖皮质激素眼液有效
角膜变性
角膜老年环
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
带状角膜病变
主要累及前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
边缘性角膜变性
双侧性周边部角膜扩张,与免疫性炎症有关
角膜脂质变性
脂质在角膜基质的异常沉积
致密的灰色或黄白色病灶,脂质沉积沿血管分布,病灶边缘可见胆固醇结晶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内皮细胞严重损伤,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而失去液体屏障和主动液泵功能, 继而角膜基质水肿和上皮下水疱
角膜营养不良
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
自发性反复发作眼痛、眼刺激症状及暂时性视力模糊
颗粒状角膜基质营养不良
角膜中央前弹力层下见灰白点状混浊,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
角膜软化症
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
临床表现
起病慢,早期发生夜盲、暗适应下降
睑裂区内外侧见典型的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Bitot斑
角膜先天异常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检查
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第九章 巩膜病
巩膜
巩膜由外向内由表层巩膜、巩膜基质层和棕黑色层三层构成
表层巩膜富含小血管,为基质层提供营养 基质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致密交错排列而成,缺乏血管
巩膜炎
表层巩膜炎
充血,无明显刺激症状,炎症常累及赤道前巩膜
滴肾上腺素迅速变白
深层巩膜炎
充血为紫红色,滴肾上腺素后不易褪色
前巩膜炎
病变位于赤道部
压痛、有刺激症状,病变部位呈紫色外观,巩膜可见紫红色结节样隆起
后巩膜炎
局限性暗红色充血,间有结节,视盘充血、水肿,黄斑轻度水肿
结节性巩膜炎
局部巩膜紫红色充血,结节样隆起,压痛明显,不能推动
治疗
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
巩膜葡萄膜肿
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力减弱时,在眼内压作用下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
分类
前巩膜葡萄肿:变薄的膨出位于睫状体区 赤道部巩膜葡萄肿:多为巩膜炎或绝对期青光眼的并发症 后巩膜葡萄肿:多见于发育不良和高度近视眼,常伴有后部脉络膜萎缩
第十章 晶状体病
白内障
主要症状
视力障碍
诊断
(1)晶状体在裂隙灯下检查有混浊。
(2)该混浊足以引起视力下降,通常<=0.7
老年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
初发期
晶状体皮质中可见空泡和水隙,形成楔形混浊,不影响视力
膨胀期
混浊加重,皮质吸水肿胀,晶状体体积增大,视力明显下降
有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诱发继发性青光眼
过熟期
晶状体体积缩小,囊膜皱缩,胆固醇结晶形成,虹膜震颤
继发性青光眼
核性白内障
晶状体核硬度
1:透明
2:黄白色或黄色
3:深黄色
4:棕色或琥珀色
5:棕褐色或黑色
早期由于屈光力增强患者可出现晶状体性近视,即出现复视
治疗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包括囊膜在内的晶状体完整摘除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而保留后囊膜
儿童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
2岁
晶体Vossius环
晶体前囊可见约等于瞳孔大小的圆形色素环
后发性白内障
最好治疗方式:Nd:YAG激光治疗
晶体位置异常
晶体全脱位
边缘带金色光泽而使透明晶状体呈油滴状,悬韧带全部断裂
前房变深、虹膜震颤、出现高度远视
晶体半脱位
瞳孔区可见部分晶状体,散大瞳孔后可见部分晶状体赤道部,该区悬韧带断裂
晶状体脐状缺陷
在晶状体前表面或后表面有一小凹陷
球形晶状体
晶状体呈球形,体积小,直径较小,前后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