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湿疹的家庭护理
这是一篇关于湿疹的家庭护理思维导图。详细的整理了有关湿疹的特点,特征,药物管理的方法,有需要的小伙伴赶快下载收藏哦~
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①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和上述四个特点。
孩子口腔长疱了,怎么办?有可能是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疾病,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赶紧找点药来缓解一下感冒的痛苦症状吧!只要你的家庭药箱靠谱那么找点感冒药出来吃吃应该还是没问题的!问:什么样的叫做“靠谱药箱”呢?那可是包含了很多方面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湿疹的家庭护理
湿疹的特点
湿疹(特应性皮炎)
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累及头皮、面颈部和四肢伸侧
皮肤干燥、瘙痒
夜间明显、睡眠不安、抓挠
空气干燥时加重
取暖或制冷时加重
湿疹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搞不清的皮肤病就往里面装。
儿童湿疹绝大部分是特应性皮炎,也就是特应性体质,显示在皮肤上的病变
湿疹的患病率
可自愈,但无法治愈
是儿童最常见的皮炎
患病率近5-20%
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
生后六个月内发病:占60%
部分生后一个月即出现
5岁内发病:占85%
多数湿疹在12岁前消失
特应性体质:易发生湿疹、食物过敏、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倾向
不同年龄的湿疹分布特点
2岁内
瘙痒、发红、鳞屑和结痂
伸侧、脸颊或头皮
2-16岁
渗出较少,常在屈侧
肘窝和腘窝、手掌的掌侧、脚踝及颈部
颈部两侧可出现网状色素沉着
特应性脏脖子
湿疹的发生机制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免疫异常
遗传
食物因素
并不密切相关
通常没必要饮食回避
父母一方患湿疹:孩子患病率增加2倍;父母双方患湿疹:孩子患病率增加3-5倍
湿疹的显著性特征
平时外涂保湿霜特别重要!(修补裂缝)
显著性特征: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屏障功能:阻止外界有害物,变应原和微生物进入,保湿
干燥引起的皮肤角质层细小裂纹→皮肤屏障破坏→对外界刺激因子和微生物感染敏感性增强
湿疹的分度
轻度
局部皮肤干燥、瘙痒不频繁(伴或不伴小面积发红)
对日常生活、睡眠及心理社会健康状态几无影响
中度
局部皮肤干燥、常伴瘙痒、发红(伴或不伴抓痕及局部皮肤增厚)
对日常生活和心理社会健康状态有中度影响
常影响睡眠
重度
广泛区域皮肤干燥、持续瘙痒、发红
伴或不伴抓痕、广泛性皮肤增厚、出血、渗出、皲裂及色素沉着改变
日常活动及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限,难以入眠
湿疹的药物管理
管理目标
湿疹是慢性复发性疾病,不能根治,只能缓解
治疗目的
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消除:诱发或加重因素
减少和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管理:保湿
干性湿疹是湿疹最常见的特点
保湿剂
在皮肤表面建立保护层,有助于保持皮肤中的水份,避免刺激物进入皮肤
有3种形式的保湿剂可供使用
软膏
霜剂
乳液
制暖或制冷时使用加湿器
维护皮肤屏障功能,缓解干燥,预防复发和高危儿湿疹
保湿用品的不同形式
油腻、不含水
保湿效果好,舒适度不佳
冬季适用
干燥皮肤适用
霜
油脂和水的混合,保湿效果相对较差
每日多次使用,夏季适用
水分比较大,保湿效果不及“霜”
每日多次涂抹,夏季适用
新生儿生后每天使用润肤霜,可能会减少日后发生湿疹的机会
保湿剂的具体使用
每周用量150-200g,多涂无害
每天至少2次
霜剂和乳液
每天至少3次
干燥环境(使用空调制冷或取暖)
多次涂抹
湿疹的管理
饮食
如母乳喂养
无需因为湿疹改吃配方奶
如果考虑孩子的湿疹是牛奶蛋白过敏导致
母亲要回避牛奶相关食物,母亲需要补钙
母亲可以喝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
如普通配方奶喂养
无需为预防湿疹选择特殊配方奶粉(氨基酸奶粉或水解奶粉)
除非确定湿疹是牛奶蛋白过敏导致
正常时间添加辅食
湿疹不是“胎毒”,孕期不要吃什么去“胎毒”药物
洗澡
正常洗澡,平时每天1-2次,5分钟左右(不易过长)
使用无皂素沐浴剂或非常温和的肥皂产品
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产品PH5.5-6.0
浴巾温柔吸干皮肤上的水后使用润肤剂
在所有受影响的皮肤区域(粗糙,红色,起包处),涂抹药膏或霜剂
涂抹药膏或霜剂后,涂抹凡士林或保湿露等
不要使用草药浸浴
不建议服用益生菌
研究显示
益生菌在减少湿疹症状及缓解睡眠障碍方面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
使用益生菌没有减少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等其他治疗
总之:益生菌无明显疗效
外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使用
可有效控制症状,副作用很小
缓解皮肤炎症导致的肿胀、发红、起疙瘩和皮肤刺激感
减轻瘙痒,减少抓挠,孩子能安静入睡
中弱效类激素规范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强效类激素长期使用(超过1月)可出现不良反应
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
用法
按说明书要求
每天1-2次
强度不同的激素软膏
适用于不同位置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湿疹
皮肤薄嫩部位的疗程相对较短
面部湿疹:可能需要温和的皮质类固醇
其他部位:可能需要较强的皮质类固醇
症状改善后,不能立即停药
减量或调整为低一级强度激素类药物
轻微的湿疹注重保湿
严重一点的可以用激素软膏根据严重性决定使用时间,维持治疗法逐渐停药
最弱效:1%氢化可的松乳膏(国内没有)
弱效:0.05%地奈德乳膏
中弱效
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
中效
1%糠酸莫米松乳膏
0.1%曲安奈德乳膏
管理原则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对T淋巴细胞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主要制剂: 1%吡美莫司乳或0.03%或0.1%的他克莫司软膏
适用于
2岁以上特应性皮炎的儿童
面颈部和皱褶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予外用激素联合使用及长期维持治疗
其中0.1 %的他克莫司软膏用于12岁以上的孩子
不良反应:局部烧灼和刺激感,不适用于皮肤有糜烂和溃疡处
最佳治疗方案需兼顾
去除加重因素
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和保持皮肤水分
对皮肤炎症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家属)教育
笔记by米饭可乐麻 课程来源严医生vip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