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识宗
中国哲学史 佛教 佛学 哲学系考研笔记导图
哲学系考研笔记分享,内容为中国哲学史,佛教佛学之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下图将向你介绍禅宗的“第一义”、自信即佛、无念为宗、顿悟成佛等哲学理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唯识宗
八识
前六识
由六根对六境起
眼耳鼻舌身意
末那识
以分别人我为事,为我执识
即把第八识或由此转出的今生的“我”执为“实我”,并生起“身见、我慢、我爱、我执”等惑念。被视为恶的根源。
阿赖耶识
含藏识/藏识
有“能藏、所藏、执藏”诸义
含藏无始时来由各种善恶的认知和行为熏习而成的种子
种子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是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能够生起各各不同的事法潜在能力
分“心色、有漏无漏”
心种:被第七识执著为能知的主体
色种:执著为所知的客体
有漏:导致众生陷于愚痴和烦恼、引导众生走向解脱
无漏:能断除众生愚痴和烦恼、引导众生走向解脱
现行
贮存于阿赖耶识的种子现起为各各不同的境相与心识
因生果、果熏因
种子生现行的结果,产生有为法、无为法
有为法:有作为,有造作之法,即由因与缘和合而成的一切法
心法:八识8
心所法:意识现象51
色法:有质碍的现象11
心不相应行法:与心色二法不相应的法24
无为法:指无有造作的法
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之法6
五位百法
三相
因相:能藏,包藏能性世界一切事物的种子,是万物之因“一切种子识”
果相:所藏,能按前世善恶行为引发后世相应的报应“异熟识”
自相:即阿赖耶识自体包含的因果二相,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此识是物质世界和自身的本原,也是轮回果报的精神主体和世间证得涅槃的根据。
三性
三自性
“遍计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三无性
三无自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转识成智
“缘”
众生虽本有无漏种子,但它不会自然增长并体现为无漏法。需要外部条件,即佛学所说的“缘”
所缘缘
修行者未到达菩萨初地之前,未能觉悟我法二空的真如
等无间缘
修行者听闻佛法之后,削弱有漏势力,增强无漏现起无漏行,断烦恼、所知二障,转八识成四智,证我法二空真如,显现极乐圆满的涅槃境界。
增上缘
修行者转识成智的菩提道上为其提供帮助的善友、善知识。
五重唯识观
窥基“以一切法而为自体,通观有无为唯识”
五个层次,五重
遣虚存实唯识观
以心境相对言
遣境而归心
舍滥留纯唯识观
舍境而归心
摄末归本唯识观
以体用相对言
摄用而归体
四隐劣显胜唯识观
以王所相对言
隐所而归王
遣相证性唯识观
以事理相对言
去事而证理
“智”
阿赖耶识转成清净圆明的
大圆镜智
末那识转成视诸法无有高下的
平等性智
意识转成无有分别的
妙观察智
前五识转成任运无碍的
成所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