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编辑于2021-12-20 15:58:3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意义
开端:1915.9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意义和内容
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资本主义扫除障碍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那是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办法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的原因
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对知识分子有特殊吸引力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李大钊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
历史社会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1919.5.4北京高校学生示威游行
6.5上海工人罢工
结果:6.28巴黎和会中国政府没有出席,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释放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
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
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核心为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杨匏安
蔡和森
周恩来
原中国同盟会的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董必武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与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赋予五四运动新的含义
没有中段或取消五四运动之前开始的反封建启蒙思想工作,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有力的推动了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0.8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杂志社成立
1920.11《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10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早期组织的活动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7.23(上海法租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破产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近代没有先进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的局面
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赋予的历史征程
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
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
开端——1923.2.7二七惨案
推动——1922.8杭州,1923.1《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6广州中共三大
结果——1924.1国民党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924.5,黄埔军校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做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1925.5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爆发
1926.7北伐战争开始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这个口号的发出者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不仅推动了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了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革命失败及其教训
初期:路线基本正确,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积极性高
1925.3.12孙中山病逝,国民党右派抬头,左右两派分化
1926.3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1926.5《整理党务决议案》
1926.12.13汉口,中共走向右倾的错误道路
1927.4-5中共五大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一些正确原则,但是对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难以承担挽救革命的任务
1927.4.12——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
1927.7.15——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
原因
客观:反革命力量太强大,资产阶级严重动摇,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主观
中国共产党仍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
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中共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意义:中国共产党能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对于中国革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