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过滤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运转功能,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清除率,尿的排放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内科学的思维导图,通过学习内科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滤过液的成分
超滤液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无机磷酸盐
尿素
尿酸
肌酐
浓度与血浆接近,所以,肾小球滤液是血浆的超滤液
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滤过分数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囊内液胶体渗透压接近与0
影响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Kf
有效通透系数•滤过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主要)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方式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大并具有高度选择性
物质转运的方式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物质重吸收与分泌
Na+,Cl-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Na+,Cl-,水
髓袢
降支细段
水
升支细段
Na+,Cl-
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概要
碳酸氢根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80%在近端小管完成
H+的分泌
近端小管(主)
Na+-H+交换(主)
远端小管,集合管
NH3和NH4+的分泌与HCO3-的转运的关系
近端小管,远端小管
以NH4+形式与Na+交换进入小管液(主);以NH3单纯扩散进入小管液
集合管
以NH3形式单纯扩散进入小管液
分泌NH3促进排H+,也促进了HCO3-重吸收,促进排酸获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K+的重吸收和分泌
重吸收
近端小管65~70%
髓袢25~30%
分泌
远端小管,皮质集合管
先有Na+的重吸收,才有K+的分泌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部位
近端小管(尤其前半段)
方式
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180mg/100ml
葡萄糖最大转运率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渗透作用导致一部分被保留,Na+被稀释所以浓度降低,所以Na+重吸收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渗透性利尿
临床上用甘露醇和山梨醇来利尿和消肿
球-管平衡
概念
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肾的功能解剖
功能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球旁器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管-球反馈
球外系膜细胞
滤过膜的构成
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中间层:毛细血管基膜
外层:肾小囊上皮细胞
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流量大,血液分布不均,压力高低不同
自身调节
肌源学说
肾灌注压升高
动脉血管平滑肌受到牵张,紧张性升高,血管口径缩小,血流阻力增大,肾血流量下降,保持稳定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流速变慢,重吸收增加(NaCl,髓袢升支)
致密斑处NaCl浓度降低
信息传至肾小球
降低入球小动脉阻力,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
增加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浓缩机制
肾髓质间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逆流倍增机制
髓袢和集合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通透性和重吸收不同
子主题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机制
尿液稀释机制
主要发生在集合管
体内水过多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被抑制,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很低,水不能被重吸收,而NaCl继续被主动重吸收,导致溶质的重吸收大大超过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形成低渗尿,尿液被稀释
影响肾髓质高渗形成的因素
影响集合管对水通透性的因素
直小血管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对髓质高渗维持的影响
尿的生成和调节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
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ADH/血管升压素VP
来源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储存在神经垂体中
受体
V1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
V2
分布于肾集合管主细胞基底膜侧
影响ADH分泌的主要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最主要)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临床上利用此现象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
循环血量
其他因素
促进分泌:疼痛,窒息,应激刺激,低血糖,血管紧张素ll,烟碱,吗啡
抑制:乙醇
饮酒后尿量增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球旁细胞合成)分泌的调节
肾内机制
神经机制
体液机制
血管紧张素ii调节尿生成的功能
生理浓度时促进Na+的重吸收
对GFR的影响
入球小动脉Angll--血管平滑肌生成PGI2和NO--扩展血管--减弱Angll的缩血管作用
醛固酮的功能
保3Na+,保水,排K+
心房钠尿肽(ANP)
对肾脏的作用
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对集合管的影响
对其他激素的影响
心房肌细胞合成
利尿,排Na+
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保持机体水平衡
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Na+,K+平衡
Ca2+平衡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清除率
两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全部清除,这个能完全清除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C
计算方法
C=U•V/P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菊粉清除率
菊粉可在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被重吸收和分泌
内生肌酐清除率
测定肾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和血流量
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自由水清除率
尿的排放
输尿管的运动输尿管和肾盂连接处的平滑肌细胞有自律性,可产生规则的蠕动波,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盆神经
腹下神经
阴部神经
排尿反射
排尿异常
无张力膀胱
尿潴留
尿失禁
溢流性尿失禁
小儿夜间遗尿
肾脏
实质性器官
腹腔后上部,脊椎两旁
肾实质
皮质
位于表层,富含血管
髓质
位于深部,血管较少
由多个实体肾锥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