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外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儿童文学》中外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儿童文学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后来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它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以来,当代几童文学由复苏到发展,而后又跨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编辑于2021-12-25 09:10:00本图涵盖了英语语言发展历史(大学英语2),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欢迎各位对英语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点击参考。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文学的特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中外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儿童文学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后来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它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以来,当代几童文学由复苏到发展,而后又跨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图涵盖了英语语言发展历史(大学英语2),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欢迎各位对英语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点击参考。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文学的特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中外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儿童文学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后来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它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以来,当代几童文学由复苏到发展,而后又跨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史前儿童文学
(一)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古代神话:述异记、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包含着祖先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民间童话:蛇郎、田螺姑娘、狼外婆。 民间故事:刘三姐、阿凡提、金斧头。李超比武、文彦博树洞取球、孔融让梨。 古代寓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郑人买履、庖丁解牛、狐假虎威。(古老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 歌谣:在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保存了部分古代的儿童歌谣,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明人杨慎《古今风谣》、明代吕坤《演小儿语》(我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清代《天籁集》为后世提供借鉴。
单选13.吕坤的《演小儿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它产生于( C.明代 )单选13.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 B.《演小儿语》 )
民间口头创作是儿童文学的摇篮
(二)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南陵别儿童入京、杜甫绝句、骆宾王咏鹅、贺知章咏柳、孟浩然春晓、孟郊游子吟、李绅悯农二首、宋代:陆游牧牛词、观村童溪上嬉戏、李清照绝句。西游记、猪八戒新传。樊家信孙悟空打妖怪。 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镜花缘、聊斋志异、封神榜、西游记(受民间文学影响的古典小说)
单选3.《猪八戒吃西瓜》取材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作者是( C.包蕾 )
(三)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蒙养读物)蕴含丰富教育意义
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小儿语、弟子规、蒙齐的故事、日记故事、小学。
(四)近代儿童文学萌芽期
从 晚清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酝酿、草创的过程。中国近代许多著名的启思想家都曾留心于儿童文学事业,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准备。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和黄遵宪等人,他们在领导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同时,兴起了改良主义文学运动,积极倡导文学界革命,力主创作“新派诗”、“新文体”、“新小说”和“新戏剧”。而对于儿童文学的提倡,也正是改良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辛亥革命后,进步的文学思潮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儿童文学相应取得一定进展。不论是译述、改写还是真正创作,都有非常明确的为儿童服务的宗旨,如茅盾的《三百年年后孵化之卵》,首开了真正为儿童之需要而译介科幻作品的先河;叶圣陶创作的短篇小说《穷愁》,则直接描写了苦难儿童的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人生的疾苦 总之,中国近代儿童文学,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准备。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1919-1949年)
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儿童文学虽然已经存在,但还很难说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比较完整地成为一个文学门类,应该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目前,人们一般统称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30年的儿童文学,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儿童文学为当代儿童文学,当代儿童文学中自粉碎“四人帮”之后那部分又称为新时期儿童文学。
五四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并迅速地发展、壮大、成熟。“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可视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期
(一)“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国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儿童文学观念日趋觉醒,明确强调了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本位,“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 周作人最早并较全面地探讨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第一个提出了“儿童的文学”的命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热精鼓吹儿童文学的论文,如《读安徒生童话》、《儿童的文学》、《儿歌之研究》等。 在现代儿童文学诞生初期,译介外国文坐作品风行一时,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译作有茅盾的《万卡》,郑振铎的《印度寓言》、《莱森寓言》、赵元任的《爱丽丝漫遊奇境记》等,《新青年》率先登载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少年杂志》登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 除翻译作品外,一些作家还对我国民间儿童文学进行采集与开发,实绩最大的是儿歌,茅盾编写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寓言集《中国寓直初编》。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儿童文学创作成就也较为显著(1921年前后)叶圣陶是五四以来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也是成就最突出的作家,被鲁迅誉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之路”,他在1923年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冰心的代表作《寄小读者》以其清丽的文笔、优美的意境、真切的情感奠定了她在儿童散文史上的开拓者地位。 叶圣陶的童话和冰心的散文代表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平。 此外,郑振铎的《兔子的故事》、陈衡哲的《小雨点》、王统照的《雪后》《湖畔儿语》、蒋光慈的《疯儿》、丰子恺的《华瞻的日记》、许地山的《落花生》以及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也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作品。 儿童刊物,最突出的是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和中华书局的《小朋友》 儿童小说虽不多见,但比童话和儿童诗更有时代气息,如程生的《白旗子》塑造了一个爱国儿童的形象,庐隐的《两个小学生》中写了两个小学生参加请愿慘遭镇压的情境,这两个短篇,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单选3.1923年,中国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出版,这部童话集是叶圣陶的C.《稻草人》
(二)左翼文化运动至抗战爆发时期的儿童文学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儿童文学进入了兴盛时期,随之兴起的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为“左联”的领导者之一鲁迅以及左联成员钱杏邨、洪灵菲、柔石等人以其理论与实践的显著实绩为新兴儿童文学呐喊助成,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童话创作最为突出,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大林和小林》这篇童话与叶圣陶的《稻草人)被誉为“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童话的两个时期的杰作”,不仅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的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张天翼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表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在艺术上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过于写实)
(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文学
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题材成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主要题材。 儿童小说的成就比较突出,代表作有华山的《鸡毛信》、管桦《雨来没有死》。(两部都塑造了少年英雄) 童话方面,严文井,1940-1941年间,《风机》,《小松鼠》《四季的风》。 新中国成立前夕,写了《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刘御的儿童诗歌集《新歌谣》 儿童剧创作空前繁荣,引人注目,出现了如周苏的《卖报童子》、《吴祖光的(孩子》、包需的《雪夜梦》、万明瑛的《敌人打退了》等优秀儿童剧作品 一此外,其他体裁也都有一定收获,儿童小说的成功之作有骆宾基的《少年》、陈伯吹的《黑衣人》等 童话的代表作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金鸭帝国》、老舍的《小木头人》等儿童诗和儿童散文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除长篇童话《金鸭帝国》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之外,其他都是置传抗日数亡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弧岛上海,以贺宜和钟望阳的童话、儿童小说最为有影响,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中篇童话《凯旋门》、长篇小说《野小鬼》和长篇童话《新木偶奇记》这些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歌颂了人民的英勇斗争 抗战胜利后,先前迁往内地的出版机构和文化界人士纷纷迁回上海,他们与原先留在“孤岛”上海的几童文学于作者会合起来,陈伯吹、何公超、贺宜、陈鹤琴、金近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作方面出现了许多较好的作品,如陈伯吹的童话《不勇敢的稻草人》、《甲虫的下场》、还有他翻译的外国童话《空屋子》、《绿野仙踪》;何公超的《快乐鸟》、《丑小鸭》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0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儿童文学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当代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后来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它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以来,当代几童文学由复苏到发展,而后又跨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一)17年时期的儿童文学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繁荣昌盛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儿童成长和教育非常重视。1950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195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成立;1957年,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中国少年报》《红领巾》《少年文艺》)中国儿童文学真正确立了在文学领域的独立地位。 儿童文学创作旺盛,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儿童小说的创作最令人鼓舞,佳作迭出,描写战争题材的有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刘真的《我和小荣》、杨朔的《雪花飘飘》等,还有反映新中国儿童生活题材的如萧平的《海滨的孩子》、马烽的《韩梅梅》、任大星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等,最有影响的是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这些作品着重表现了党和人民对新一代的关怀、爱护以及孩子自身的成长、进步,笔触细腻,基调乐观,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童话的创作喜获丰收。影响较大的有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贺宜的中篇《鸡毛小不点》、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包蕾的《猪八戒新传》等,深受小朋友喜爱,还有一些成功之作是利用民间童话素材加以改写而成的,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张士杰的《渔童》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低幼儿童创作的童话,如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方慧珍、盛璐德的《小蝌蚪找妈妈》、彭文席的《小马过河》等 儿童诗,如艾青的《春姑娘》、贺敬之的《风筝》、袁鹰的《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金近的《在我们村子里》、柯岩的《“小兵”的故事》、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贺宜的《重要的小事》、圣野的《欢迎小雨点》、田地的《祖国的春天》等 在散文方面,收获也十分明显,不少作家都著有名作,冰心有《再寄小读者》,郭风的《蒲公英和虹》、陈伯吹的《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女孩》、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袁鹰的《丁丁游历北京城》等 儿童剧亦涌现了不少杰作,如张天翼的《大灰狼》、任德耀的《马兰花》、老舍的《宝船》、刘厚明的《小雁齐飞》、葛翠琳的《草原小姐妹》、包蕾的《小熊请客》、柯岩的《双双和姥姥》、乔羽的《果园姐妹》等 科学文艺的发展迅速且样式多种,科幻小说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如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肖建亨的《布克的奇遇》、鲁克的《奇妙的刀》、童恩正的《五万年以前的客人》等,科学童话有陈伯吹的《摘草萄的故事》、鲁克的《谁丢了尾巴》、孙幼忱的《“小伞兵”和“小刺猬”》、方慧珍、盛璐德的《小蝌蚪找妈妈》等。科学诗方面,高士其是我国最早的科学诗的作者,《我们的土壤妈妈》、《时间伯伯》等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儿童文学
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管桦《上学》、杨啸《红雨》
(三)新时期的儿童文学(P3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开始复苏,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此后的八九十年代是儿童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被统称为“新时期儿童文学”。 儿童小说的创作最为活跃,出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佳作。 最先出现的“伤痕”小说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先导,以刘心武的《班主任》、程远的《弯弯的小河》为代表,此后的“问题”小说(通过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提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其力作有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罗辰生的《白脖儿》等。继之而后的“新质型”的儿童少年形象小说也颇受人推崇,如庄之明的《新星女队一号》刘建屏的《我要我的雕刻刀》、李建树的《蓝军越过防线》等。还有曹文轩的《草房子》三部曲;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少年群像系列;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校园生活系列以及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郁秀的长篇《花季·雨季》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动物题材: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乌热尔图的《老人和鹿》,动物故事大王:沈石溪 新时期的童话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断有佳作问世。首先是老作家们焕发了青春,作出了新的贡献。如陈伯吹的《好骆驼寻宝记》、叶君健的《真假皇帝》、孙幼军的《小贝流浪记》、严文井的《南风的话》等为新时期的童话发展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在新观念、新思潮的影响下,勇于探索和实践,追求不同的创作风格,逐渐形成了三种并存的创作流派,即以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型”,以周锐为代表的“荒诞型”,以冰波为代表的“抒情型”郑渊洁代表作有《舒克贝塔历险记》、《皮皮鲁遇险记》等 ,他的笑传统中“物性”对想象的束缚,具有高度的幻想性和喜剧效果。冰波的童话以《秋千,秋千.....》、《桃树下的小白兔》和《窗下的树皮小屋》为代表,金逸铭《花孩子》、《贴邮票的彩云》 儿童诗歌的创作上,有不少优秀诗篇问世。如金波的组诗《春的消息》、郑春华的组诗《甜甜的托儿所》、聪聪的《彩色校园》 在散文方面,如《孙悟空在我们村子里》等作品就深受小朋友的欢迎。 儿童戏剧方面,如柯岩的《小熊拔牙》、《妙“乎”回春》、《人参娃娃》等。科学文艺领域郑文光《飞向人马座》、童正恩《雪山魔笛》、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另外,儿童电影、电视文学等也有所发展:《啊,摇篮》、《寻找回来的世界》、《好爸爸坏爸爸》等,都有较大影响。 1981年,《365夜故事》出版 总之,新时期儿童文学有三大特点:一是题材主题始终向更广、更深、更新方面开拓与扩展; 二是各体裁的具体样式都更为完备齐全,并有所创新; 三是创作队伍愈来愈壮大。 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缺点与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 其一,凭空臆造、脱离现实之作占有不小的比例,此类作品过多地考虑了创作主体的感受,而忽视了接受主体的生活实际; 其二,各体裁的发展不够平衡,儿童散文、诗歌,尤其是儿歌始终没有儿童小说和童话繁荣; 其三,有不少作品在创作手法和技巧的更新运用上显得比较生硬,牵强,使得孩子们难以接受。但从总体上讲,这一时期仍不失为当代儿童文学至 中国儿童文学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