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近代化学基础第二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讲述了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离子的极化作用、分子间力和氢键、共价键理论、金属和金属晶体等。
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思维导图,本章是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的内容概述,学习价值高,欢迎下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离子键
势能曲线—势能最低处形成离子键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成键
条件: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较大
判断
电负性差值和1.7
>
是否具有离子键特征
<
离子晶体
晶体的特征
特点:微观粒子的排列具有周期性
特征
有固定的几何形状
有固定的熔点
各向异性
能产生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
三种AB型离子晶体的晶格
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
静电作用力强
一般具有较高熔沸点
受到冲击力各层离子错动
易破碎
正、负离子受到极性H2O分子的作用而形成水合离子
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
常见AB型离子晶体结构类型:NaCl型、CsCl型、ZnS立方晶型
晶格中离子的配位数和半径比规则
正负离子靠得越近,体系的能量越低,晶体越稳定
晶格能
定义
晶格能绝对值越大,晶体熔点、硬度及热稳定性越高
离子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配位数越高,晶格能绝对值越大
共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键参数
键解离能与键能
键解离能
断键反应热
解离顺序不同,解离能不同
键能
平均值
键长
原子核间平均距离
双键键能比单键大但非两倍
双键或三键的键长比单键短
单键键长等于两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键角
两核连线夹角
共价键的形成和类型
形成
两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两个单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这对电子为两原子共有
最大重叠原理
类型
键型
σ键
头碰头
重叠程度大,键强,稳定
π键
肩并肩
轨道重叠程度小,成键电子能量高,易活动
配位键
一个成键原子提供
特点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杂化轨道理论
等性杂化
n个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组合(或杂化)以后,形成n个能量相等、成分相同、在空间有一定分布方向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不等性杂化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法
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结构
电子对之间夹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LP-LP>LP-BP>BP-BP (LP:孤电子对,BP:成键电子对)
原则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1/2(中心原子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正(负)离子所带电荷数) 出现单电子时,单电子算作一对
作为配体,H提供一个电子,卤素原子提供一个电子
氧族原子作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但氧族原子作中心原子时,价电子数为6
确定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的数目,并以此确定中心原子价电子构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分子轨道理论
要点
分子轨道能级及应用
原子晶体和混合型晶体
金属和金属晶体
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
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比较容易电离而形成正离子,而每个正离子也容易捕获自由电子复合成原子。 这些金属原子和离子紧密堆叠在一起构成金属晶体
可解释物理性质
密度大
导电性
传热性
金属光泽
延展性
金属的分子轨道理论
能带
满带
充满电子的低能量能带
导带
还有空轨道存在
禁带
带隙无电子
相邻能带可重叠
非金属绝缘体
禁带宽 E≥5eV
半导体
禁带较窄 E≤3eV
金属晶体
分子间力和氢键
分子极性的量度-偶极矩
q·d
数量级为10∧(-30 )C·m
分子间力的本质和类型
本质
静电引力
取向力
极性分子
诱导力
极性非极性/极性
色散力
都有
氢键
形成条件
有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结合的H原子
有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电负性大的X原子
有与H原子形成氢键的电负性大、半径小、且有孤电子对的Y原子(X、Y可相同或不同)
F、O、N
性质
饱和性
方向性
直线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熔沸点
升高
溶解度
增大
水的密度
缔合现象
分子晶体和氢键型晶体
离子的极化作用
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
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
正离子极化力的强弱
离子的大小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
离子电荷多少
电荷越多,极化力越强
电子构型
18+2>18>9~17>8、2
负离子变形性大小
离子半径
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负离子极化率一般大于正离子
18和18+2>9~17>8>2
离子极化作用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
核间距缩短,电子云密度增大,键极性减弱,从离子键过渡到共价键
离子极化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