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行为学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组织行为学,内容有知人善用、激励的过程理论、正式与非正式群体、群体决策、领导经典理论等。
编辑于2021-12-30 22:07:48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知人善用
理论基础
人岗匹配理论
能力
个体行为的基础
什么是能力
含义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受遗传、后天教育、实践的影响
启示
知识
人们所掌握的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历史经验
技能
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操作程序
能力
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影响快慢、程度
能力、工作的匹配
员工的优势能力
工作能力要求
类型
心理能力与身体能力
心理
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身体能力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在很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
特殊能力
表现在某些丐业活动中的能力,只适宜某种狭窄的活动范围:画画
认知能力与社会能力
个体差异
量
水平
质
结构
发展
表现早晚
人格与价值观
价值观
含义
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
气质
气质是什么
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类型
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注意力不稳定
粘液质
冷静、沉稳内向、沉默寡言、反应缓慢、善于忍耐
胆汁质
直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热情外向、易冲动
抑郁质
敏感多疑、孤僻内向、行动迟缓、观察敏锐
基本特征
气质的天赋性
稳定性
没有好坏之分
其他人格特质
冒险性
人们在冒险意愿上的差异
风险偏好
风险规避
对于高风险情景有压力
主动性
主动改善所在的环境
核心自我评价
个体对自我喜好程度以及能力或效能的认知程度
自尊
个体喜不喜欢自己以及对自我价值评价的认知
高自尊的人喜欢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的需要,所以喜欢听到表扬
控制点
个体相信他们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程度
内控型
可以控制命运
外控型
被外界力量左右
大五人格
外倾性
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
外倾的喜欢群居
随和性
个体服从的倾向性
高随和的合作、信赖
经验的开放性
对新奇方面的兴
开放性高的富有创造性、艺术敏感性
责任心
信誉
高责任心的人负责、有条不紊
情绪稳定性
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积极的情绪稳定性者平和、自信、安全
素质的冰山模型
表象
知识、技能
潜在
社会角色
自我形象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个性研究在管理中的运用
合理的人员选拔和工作安置
人岗匹配
人与组织匹配
人与人匹配
进行恰当的管理和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
科学的团队人员配置
第二章
基本概念
需要动机和行为
行为
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是嫌弃预定目标的过程
需要
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感觉
动机
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激励
创设满足员工的各种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特定行为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
保健因素
金钱、监督、地位、安全、工作环境、政策行动、人际关系
激励因素
工作本身、赏识、进步、成长、责任、成就
激励的过程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M=EPV
激励强度=期望x成功概率x目标效价(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基本观点
获得了成绩后,会关注报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
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应用
影响肌理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激励时力求公正
注重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疏导,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本身有激励作用
目标明确
目标有挑战性
目标引起目标承诺
目标与反馈结合在一起
目标设置能提升自我效能感
结合适合的任务策略
极高满意感
高效循环模型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其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结果不利是,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者消失
正强化、负强化
连续强化、见习强化
综合激励理论
在中国文化北京下的激励实践
原则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外激与内激相结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正激与负激相结合
按需激励
民主公平
第三章
正式与非正式群体
区别
正式群体
工作
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该内容而组成的官方组织机构
非正式群体
感情
根据成员的爱好、兴趣、价值观以及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成员自愿参加,主动参加,以感情为纽带
有较强的凝聚力、有核心人物、较多的信息传递、不成文的规范、利益群体有较强的自我利益维护和排外性
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积极
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满足员工情感需求,增加人员稳定性
消极
阻碍制度的执行
导致个体角色冲突
滋生谣言
管理
针对不妨碍组织目标的群体,将其纳入管理中心
针对影响组织目标的群体,指定箱异能制度,防止其对群体利益的侵害;疏导,使其行为符合组织规范;管理者团结并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目标保持一致
群体行为特征
去个性化
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一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影响因素
群体规模
身体匿名性
社会助长作用
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带来的效率提高
与之相反:社会抑制
社会惰化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
原因
无法评定个人绩效,导致个人努力所得到的的报酬之间的关联减弱
责任扩散,评价焦虑的减少
做法
明确评定个人在群体中的贡献
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进行奖励
群体有群体规范
群体规模小
群体成员关系密切
工作有趣
个体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
从众效应
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偏差
成员认为群体无懈可击过分乐观
群体不容成员表达怀疑
有时未能充分表达相反意见存在,但有全数通过决策的错觉
群体思维
由于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症状
对持异见施加压力
自我抑制意见的表达
意见一致的错觉
盲目自信
集体寻找合理化借口
导致群体思维的群体
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和凝聚力
看中群体和谐
对领导有强烈认同’
群体成员背景的价值观的相似性
较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
如何避免
控制群体规模
领导避免表达自己的偏好
组织人员从反面看问题
引入外部专家
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合理的决策程序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愿意留在群体内,以及愿意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
如何控制成员
规章制度
群体规范
角色
角色
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子主题
第五章
领导经典理论
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目标、领导环境
特质理论
不管在什么情境下,领导者都具有相同的个人品质和特征
行为理论
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专制、民主、放任自流
管理方格理论
(关心生产,关心人)(1,1)贫乏领导(1.9)俱乐部(5,5)中间(9.1)任务(9,9)团队
行为理论试图从领导行为风格角度来解释组织绩效,并没有哪种领导风格适用于所有情景
权变理论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领导行为模式,有效的领导行为当随追随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E(领导有效性)L(领导者)F(被领导者)S(环境)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关系导向型
积极词汇描述最难共事者
任务导向型
消极词汇描述最难共事者
豪斯路径-目标模型
指示型领导
明确下属角色、任务、绩效并给予具体指导
支持型
关注下属需求、想法、建议,基于实质支持
参与性
征求下属一件,鼓励下属参与决策
成就导向型
设置目标,信任下属,期望下属发挥最佳水平
赫塞和布查兰德的情境理论
下属完成特定工作对应的知识、技能、经验不需要外部激励就能自发完成特定工作的心理成熟度
下属成熟度越高,领导者监控越少
领导权力的五类基础权力
惩罚权、专长权、模范权、合法权、奖赏权
第七章
组织文化概述
组织文化概念
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是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内容结构
理念层
最高目标、组织核心价值观、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组织宗旨
制度行为层
一般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行为规范
符号层
组织名称、标志等
功能
导向作用
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上组织上
凝聚功能
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组织目标的旗帜下,使个人的思想感情与组织紧密联系
激励功能
整合作用
辐射作用
影响因素
民族文化
制度文化
外来文化
中国组织文化建设实践
一般模式
党政齐抓共管
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使之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党政齐抓共管
思想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交融
优良文化与不良文化的冲突与消长
个人本位与集体主义
等价交换与奉献精神
感情投资还是感情激励
社会变革过程中观念更新的复杂与艰难
理论框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对企业文化的中国理解
对企业文化结构的中国理解
界定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分析中国企业文化的民族土壤
概括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第八章
学习型组织
含义与特征
含义
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组织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优势
特征
组织成员共享的构想
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时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
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相互作用进行思考
成员坦率沟通
成员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一起工作
学习型组织构建
自我超越
个体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成果而拓展自己的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
向自我进行反思和行动检验
共同愿景
共享的目标和愿景
团队学习
协同矫正和开发团队能力的过程
系统思考
基石和核心,从整体上反应问题
第九章
组织变革目标
组织更具有环境适应性
员工更具有环境适应性
使管理者更具有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
概念
企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过程
了问的组织变革三阶段论
解冻
移动
在冻结
组织变革方案设计
局部变革、权变变革、局部调整、全面调整
变革方式选择
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方式
工作内容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方式
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
自治化
以人为重点
人员更新
改变激励机制
素质更新
组织变革的实施评价
子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