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知识总结,包括肝的结构特点、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等。
编辑于2022-01-01 23:13:22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结构特点
肝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肝存在肝静脉和胆道系统双重输出通道
肝具有丰富的肝血窦
肝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和丰富的酶体系
独特的结构特点赋予肝复杂多样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是多种物质代谢的中枢
生物转化作用
分泌作用(分泌胆汁酸等)
排泄作用(排泄胆红素等)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是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内主要进行哪些糖代谢途径
糖异生途径
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酵解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不同营养状态下肝内如何进行糖代谢
饱食状态
肝糖原合成 ↑
过多糖则转化为脂肪,以VLDL形式输出
空腹状态
肝糖原分解↑
饥饿状态
以糖异生为主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节省葡萄糖
肝在脂类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作用: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 有重要作用
肝在脂类代谢各过程中的作用
消化吸收
分泌胆汁,其中胆汁酸为脂类消化吸收所必需
合成
饱食后合成甘油三酯、 胆固醇 、磷脂,并以VLDL形式分泌入血,供其他组织器官摄取与利用
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肝内生酮肝外用”
合成胆固醇最主要器官, 合成量占全身总合成量的3/4以上
分解
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肝是降解LDL 的主要器官
肝合成胆汁酸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肝是体内胆固醇的重要排泄器官
运输
合成与分泌 VLDL; HDL; apo CⅡ; LCAT
apo CⅡ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LPL的激活剂
肝合成与分泌LCAT将血浆胆固醇酯化
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
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除 γ-球蛋白外, 几乎所有血浆蛋白均来自肝
清除血浆蛋白质(清蛋白除外)的重要器官
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肝是除支链氨基酸以外的所有氨基酸分解(脱氨基、脱羧基、脱硫、转甲基等)和转变的重要器官
清除血氨及胺类, 合成尿素的几乎唯一器官
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的储存
Vit 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维生素的运输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 Vit D结合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的转化
VitD3 → 25-OH-VitD3
B族维生素→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
激素的灭活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作用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转化对象:非营养物
内源性:如激素、胺类等
外源性:如药物、毒物等
主要器官:肝、肺、肠、胃
生物转化是指各种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并使之转变成为易于排泄的形式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 (inactivate),或解毒(detoxicate)
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但有些化合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或溶解度反而下降
生物转化的方式(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是最常见的第一相反应
肝细胞微粒体:单加氧酶系
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胞质及线粒体:脱氢酶系
还原反应主要由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催化
硝基还原酶 和偶氮还原酶存在于微粒体,可接受NADPH的氢,将硝基化合物(食品防腐剂、工业试剂)和偶氮化合物(食品色素、化妆品、纺织与印刷工业)还原成胺类
水解反应主要由酯酶、酰胺酶和糖苷酶催化
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主要分布于胞质,可催化不同类型物质的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的第二相反应
结合对象: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或激素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大多数在肝细胞的微粒体、胞质或线粒体内进行
可供结合的物质主要有葡糖醛酸(GA)、硫酸、乙酰辅酶A、谷胱甘肽、甘氨酸、甲基等物质或基团等
葡糖醛酸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结合反应
微粒体中进行
凡含有醇、酚、硫酚、胺及羧基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均可与GA进行结合反应,产物是-D-葡糖醛酸苷
反应所需GA来自胞质中的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UDPGA), UDPGA来自糖代谢
硫酸结合反应
反应中的硫酸必须首先活化成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才能进行结合反应
酰基结合反应(乙酰化)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GSH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结合氧化修饰产物,减低其细胞毒性
甘氨酸结合反应
甲基化反应
甲基的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
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
反应的连续性
一种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往往同时或先后发生多种反应,产生多种产物,一般先氧化再结合
反应类型的多样性
同一类或同一种物质在体内也可进行多种不同反应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一种物质经过一定的转化后,其毒性可能减弱(解毒)也可能增强(致毒)
影响
年龄、性别、营养等因素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胎儿、新生儿、老年人生物转化能力减弱
遗传因素
导致酶活性增高或降低
肝的病变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对药物或毒物的摄取、转化作用减弱
药物或毒物对生物转化酶类的诱导作用
药物或毒物对生物转化的抑制作用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为胆汁酸盐
胆汁(bile)由肝细胞分泌后经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储存,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
胆汁既作为消化液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又作为一种排泄液将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及生物转化的产物如胆红素,药物、毒物等输送至肠道,随粪便排出
胆汁中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胆汁酸盐(bile salts)、胆色素、胆固醇和卵磷脂等
胆汁酸盐是胆汁酸的盐类,含量最多,占胆汁固体成分的一半以上
胆汁酸有游离型、结合型及初级、次级之分
胆汁酸(bile acids)是胆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它是胆固醇在肝中的主要转化产物
胆汁酸的分类
按来源分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按结构分
游离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
游离型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生成
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即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值≥10︰1
胆汁酸的代谢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初级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中合成的
初级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是7α-羟化酶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在肠道内大部分初级和次级胆汁酸被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摄取后重新结合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生理意义:使有限的胆汁酸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理作用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的生成
脂溶性强!细胞毒性
适宜水平胆红素是内源性抗氧化剂
胆红素的转化
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而转运
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被转化
胆红素的排泄
高胆红素血症与黄疸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橙黄色色素,在血浆中浓度过高,则能扩散入组织,导致组织黄染,称为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