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学第二章个人与社会
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本思维导图是社会学概论(人民出版社)第二章:个人与社会的知识梳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人民出版社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本思维导图根据18集社会学十分钟速成课整理得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1.人的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生理现象。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终端,通过自己的群体生活,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自然继承或逐渐获得的社会品性。
人的现象和本质
人的本质:指人的质的规定性,是由人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联系是一体的,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2.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什么是社会
a.社会是人类的生活共同体;一个特定的社会都是处于特定时空领域内的、享有共同文化、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本前提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b.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个人与社会分别表现了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二重含义: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则是个人组成的共同体
c.从共同体的构成而言,它是众多的个人;从众多个人之间的关系上看,它就是社会。
d.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发展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
社会的特征: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②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前提的,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本质 ③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联系 ④社会是一种文化的系统,人类在生活中创造的文化成为了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 ⑤社会是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系统,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本质
a.是在社会的演变和变迁中表现出来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生动的
b.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体现了社会最为实质的方面。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统。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观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普遍规律。
社会的基础
a.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口要素:是社会的基础条件之一;人口要素的优化与合理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数量、质量、结构、年龄、性别)
c.资源环境要素:是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d.文化要素: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既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也包括人类创造的非物质产品。
主文化: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或为社会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文化特性:可习得性(后天获得)、共享性(社会成员共享)、象征性、普遍性特殊性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信仰、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
1.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社会类型
社会结构:可理解为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之间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宏观: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
微观:社会各种要素或基本单位之间的结构现象
社会形态和社会类型
社会形态
是指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具体形态
a.人类社会不是抽象的存在,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都会呈现出具体的形态,因而不同的社会有其各自的内涵和表征。
b.社会形态的具体性取决于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社会类型
社会学对社会的基本状态及典型特征的总结、概括和划分
2.社会交往
内涵P83-89
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
社会交往: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以物质生产为活动为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发生的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互动:着重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的研究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b.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接近就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对面的(网聊)
e.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f.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g.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概念与类型
概念: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形成个性和自我,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
类型
初级社会化(基础):个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是从幼儿到青少年生活阶段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人的发展):指成年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角色要求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
再社会化(人的改造):一个人全面放弃以前已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贵方,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2.社会化的阶段与场所
阶段:儿童期(12岁前)、青年期(12~21岁)、成年期(21~60岁)、老年期(60岁以上)
场所: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
3.社会化的内容与功能
内容:生存技能的社会化、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政治的社会化、道德的社会化
P97-101
功能:文化传承、个性发展、角色学习
4.社会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