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生动物门
动物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知识总结,包括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重要代表动物等,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喜欢详细的,大家可以借鉴。
编辑于2022-01-08 14:45:27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 (最简单的动物,最复杂的细胞)
最简单的动物, 最复杂的细胞
结构简单
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也有几个以上个体聚合成的群体
功能齐全,由细胞器来完成
基本构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运动胞器——鞭毛(眼虫)、纤毛(草履虫)、伪足(变形虫)
感觉胞器——眼点
取食胞器——口沟、胞口、胞咽
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
呼吸和排泄——表膜的渗透
消化——食物泡
个体小,分布广
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 (植物性营养)
体内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称自养
眼虫
吞噬营养 (动物性营养)
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
草履虫
渗透营养 (腐生性营养)
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
间日疟原虫
混合营养: 同时进行无机营养与有机营养
呼吸和排泄
呼吸
气体扩散
无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表膜扩散作用摄取氧排除 二氧化碳(渗透)
排泄
代谢废物由体表排出,淡水生活的靠伸缩泡
伸缩泡:调节水分
应激性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二分裂(原生动物最普遍的)
一般是有丝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 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 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
纵裂,如眼虫 横裂,如草履虫 斜分裂,如角藻
出芽生殖
一般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也均分为二,实际也 是一种二分裂,只是形成的两个子体大小不等,大的 子细胞称母体,小的子细胞称芽体
如夜光虫
多分裂(裂体生殖)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许多核之后细胞质再 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的子体,多分裂也称裂殖生殖
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个体
多见于孢子虫纲
质裂
核先不分裂,而是由细胞质在分裂时,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体,子体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
多核的原生动物,如多核变形虫、蛙片虫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经两个配子的融合或受精形成一个新个体
接合生殖
纤毛虫所具有的生殖方式,即两个虫体暂时附帖在一起并发生细胞质和核物质交换,然后虫体分开并分裂
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分类及代表动物
鞭毛纲
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不大流动的富营养化的淡水,海水和寄生。
2、运动胞器——鞭毛
3、营养方式:光和营养(自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4、呼吸:有光的时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黑暗的时候(表膜渗透呼吸)
5、生殖:无性生殖(纵二分裂、出芽)有性生殖(配子生殖)
代表动物--眼虫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鞭毛(1~2根)——运动(向鞭毛的方向运动) 胞口——调节水份平衡 光感受器——接受光线 眼点——遮光和调节运动 基体——在虫体分裂时起中心粒作用 伸缩泡——调节水份和代谢废物, 副淀粉粒——糖类物质 胞核——遗传物质 表膜——保持形状,收缩变形运动(带斜纹) 根丝体——鞭毛受核控制 储蓄泡——收集水份和代谢物
膜
鞭毛
眼点和光感受器
营养
叶绿体和副淀粉粒
呼吸和排泄
呼吸
光合产氧,体表吸收
排遗
随眼虫的前进,留于相对后端,最终通过质膜排出体外
生殖方式
纵二分裂
锥虫
眼虫
重要类群 (约2000种)
植鞭亚纲
特点:淡水或海洋中生活;通常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重要类群:盘藻,团藻,夜光虫
在自然界中作用:a、鱼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 b、形成赤潮
动鞭亚纲
无色素体,寄生或自由生活
常见种类
利什曼原虫 (最小的原生动物)
热带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我国流行)
寄主:白蛉&人
锥虫、隐鞭虫、多鞭毛虫、超鞭毛虫
肉足纲
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淡水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浅水中、潮湿土壤中、海水中,还有部分类群为寄生
(2)外形:身体无毛
(3)结构和功能: 取食:吞噬作用,胞饮作用 呼吸、排泄:体表渗透 运动:伪足、变形运动 生殖:横二分裂 (有性生殖极少见)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生活环境
生活于清水池塘或流水缓慢处,或藻类较多的浅水池
形态及结构: 伸缩泡——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起排泄作用 食物泡——体表形成,含营养物质 核——遗传物质 外质——形成伪足时,向外突起呈指状的原生质 内质——分为凝胶质和溶胶质 伪足——运动,摄食
运动:以伪足做变形运动
摄食
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
消化
食物泡与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过程在食物泡内进行
呼吸和排泄
繁殖: 二分裂
重要类群 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分2亚纲
根足亚纲
特征: 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状
代表: 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有孔虫(最大的原生动物)
变形目、表壳目、网足目、有孔目
辐足亚纲
特征:伪足针状,内有轴丝,呈辐射对称排列
代表:太阳虫目、放射虫目
孢子纲
主要特征
(1)全部寄生生活,且多为细胞内寄生。
(2)无运动胞器(或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有鞭毛或者伪足)
(3)多具有顶复合器
(4)渗透营养或吞噬性营养(异养)
(5)生活史复杂,具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
生殖
无性生殖
孢子生殖
结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后所进行的分裂生殖,也是单倍体时期。合子形成后能分泌一个很厚的外壁,成为卵囊,在卵囊内经过多分裂又形成许多孢子,每个孢子或者不分裂,或者再分裂成2、4或8个子孢子,以后卵囊破裂,子孢子逸出成为传播阶段。所以孢子生殖是在有性生殖之后的无性生殖
裂体生殖
侵入寄主体内的子孢子所进行的生长之后的多分裂,分裂所形成的许多子体称为裂殖子,或称营养子
裂殖子是其营养取食阶段,裂殖子先增大体积,再侵入新的寄主细胞,继续进行裂殖生殖,直到寄主体内达到相当多的殖裂子,所以裂殖生殖是孢子虫类的大量繁殖时期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宿主:人&按蚊
生活史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中间寄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终末寄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
转主寄生:寄生生物需要二种或多种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
球虫
血孢子虫
粘孢子虫
纤毛纲
生活环境
生活于富含有机物质的池溏、溪流等淡水水域中
形态结构: 基本构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运动胞器——纤毛 感觉胞器——眼点 取食胞器——口沟、胞口、胞咽 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
繁殖
无性繁殖
横二分裂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生活环境
生活在淡水的池沼,水沟,水中富有腐败物质和有机质。在光下可见白点在运动,是污染的指示生物
表膜系统
表膜、表膜泡、纤毛、刺丝泡
纤毛
是细胞质的丝状突起。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摄食
摄食胞器: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前端开始,从表膜上一条伸出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末端是口(胞口)
呼吸与排泄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
一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一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伸缩泡和收集管对于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生殖
细胞核: 位于细胞中央, 有二种
大核. 一个, 肾形, 位于胞咽附近。功能: 主管营养代谢, 为多倍体, 称为营养核
小核: 一个或多个, 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 是基因储存地, 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 为二倍体, 主管生殖、遗传, 称为生殖核
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
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 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2 个子体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环境条件差,食物少,温度低,水质改变
常见种类
全毛目:草履虫,小瓜虫
缘毛目:车轮虫,钟虫,喇叭虫
下毛目(腹毛目):游仆虫,棘尾虫
与人类的关系
单个细胞原生虫,运动胞器各不同。 自养异养与寄生,鞭肉孢纤归其中。
单细胞动物群体:由多个细胞聚合成单细 胞动物群体,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细胞分化 ,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 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