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 蛋白质的合成
这是一篇关于生物化学蛋白质的合成的思维导图,蛋白质合成是指生物按照从 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得到的 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 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人卫第九版 核医学,汇总了肿痛骨骼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核素治疗的知识,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人卫第9版寄生虫 总论部分,本图整理三部分:生物学、生理学、流行病学,看过这个我相信你肯定会有收获的。
人卫第9版 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传出神经系统、离子通道、抗菌药等总论,有需要的伙伴可以下载后打印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准备
模板
mRNA
遗传密码
方向性
翻译阅读方向:5' --->3',形成肽链:N端--->C端
连续性
密码子之间没有间隔核苷酸,也没有交叉
移码
可读框中插入非3的倍数的核苷酸,导致可读框移动
移码突变
移码导致后序氨基酸编码序列改变,使编码的蛋白质彻底丧失或改变原有功能
增加/缺失n个AA
连续插入/缺失3n个核苷酸(影响相对较小)
简并性
有的AA可由多个密码子编码(除了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
简并性密码子/同义密码子
同一个AA编码的各个密码子
可减少基因突变带来的生物学效应,维持生物表型稳定
摆动性
tRNA的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不严格遵循Watson-Crick碱基配对原则
A——U
C——G
I——AUC
G——UC
U——AG
反密码子1位——密码子3位
使一种tRNA识别mRNA中的多种简并性密码子,可减少基因突变带来的生物学效应,维持生物表型稳定
通用性
各种生物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哺乳动物线粒体中存在例外)
AA载体
tRNA(AA和密码子之间的特异连接物)
氨基酸结合部位
氨基酸臂-CCA末端的腺苷酸核糖的2'/3' -OH(酯键)
mRNA结合部位
反密码子环中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场所
核糖体
沿mRNA链从5' 端向3' 端移动
A位——氨酰-tRNA
P位——肽酰-tRNA
E位——释放已经卸载AA的tRNA
酶
氨酰-tRNA合成酶
需Mg2+
对tRNA和AA高度特异性,决定AA与tRNA连接的准确性(除了Lys对应两种氨酰-tRNA合成酶)
校对活性,释放错误结合的AA,换上正确的AA
肽酰转移酶
本质为核酶
在原核生物为23S rRNA,在真核生物为28S rRNA
蛋白质因子
起始因子IF
原核生物
IF1(eIF1A)
占据A位,防止其他tRNA结合
IF2(eIF5B)
GTP酶活性,促进起始氨酰-tRNA结合小亚基
IF3(eIF3)
促进大小亚基分离
真核生物
eIF2
eIF4F
A解旋RNA+E结合5'帽+G结合PABP、eIF4E、eIF3
eIF5
激活eIF2的GTP酶活性,促进起始因子解离,大小亚基结合
eIF5B
GTP酶活性,促进起始因子解离,大小亚基结合
延长因子EF
EF-Tu(eEF-1-α)
促进氨酰-tRNA进入A位,结合并分解GTP
EF-Ts(eEF-1-βγ)
EF-Tu的调节亚基
EF-G(eEF-2)(转位酶)
转位酶活性:促进mRNA-肽酰-tRNA由A位移至P位,促进tRNA卸载与释放
终止因子/释放因子RF
RF1
识别UAA/UAG,诱导肽酰转移酶转变为酯酶
RF2
识别UAA/UGA,诱导肽酰转移酶转变为酯酶
RF3
GTP酶活性,核糖体释放肽链后,促进RF1、2与核糖体分离
eRF
识别所有终止密码子
ATP、GTP供能
翻译过程
1||| 氨基酸活化与转运
1|||
2|||
AA羧基连AMP磷酸而活化(酐键)
3|||
消耗2分子ATP(ATP×1,高能磷酸键×2)
2||| 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1||| 核糖体大小亚基分离
IF稳定分离状态
2||| mRNA结合小亚基
16s rRNA作用(碱基互补)下,小亚基结合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10nt)-AGGAGG-序列(RBS/S-D序列)
3||| 起始氨酰-tRNA进入P位
IF1占据A位,防止tRNA结合
起始氨酰-tRNA结合GTP-IF2,结合到P位
4||| 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IF2上GTP水解,3种IF释放,大亚基结合,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消耗1分子GTP
1||| 43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起始氨酰-tRNA先结合小亚基
eIF1A+eIF3+GTP-eIF2-起始氨酰-tRNA+小亚基+eIF5+eIF5B
2||| mRNA结合核糖体小亚基
eIF4F介导
形成48S起始复合物=43S前起始复合物+eIF4F
3||| 结合大亚基
eIF5B促进大小亚基结合
3||| 肽链延长(核糖体/核蛋白体循环)
进位/注册
氨酰-tRNA结合GTP-EF-Tu形成复合物,随后水解GTP,释放GDP
核糖体校正作用:正确氨酰-tRNA能在时限内进入A位,错误的氨酰-tRNA因无法配对而解离
成肽
肽酰转移酶催化形成肽键
转位
EF-G催化,需GTP×1:P位tRNA进入E位并脱落,A位tRNA转变为肽酰-tRNA进入P位
一次循环消耗2分子GTP
4||| 肽链合成终止
RF1/2识别终止密码子进入A位(需GTP),核糖体构象改变,肽酰转移酶--->酯酶,水解肽酰-tRNA中肽链与tRNA间的酯键,释放新生肽链
RF3促进RF脱离核糖体,mRNA、tRNA解离,大小亚基分离
翻译后加工和运输
新生肽链需要正确折叠
肽链一级结构修饰
水解切除
去除N-甲酰基、N-信号肽
多肽链水解:胰岛素原--->胰岛素
化学修饰
甲基化
乙酰化
磷酸化
羟基化
N/O-糖基化
硒化
肽链高级结构修饰
二硫键形成
亚基聚合
辅基连接
血红蛋白结合血红素
蛋白质输送到特殊部位
分泌蛋白分泌到胞外、质膜蛋白输送到胞膜等
信号序列 决定蛋白质输送特性
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功能大分子
分子伴侣
热激蛋白Hsp
使蛋白质以未折叠状态运输
避免蛋白质变性后因疏水基团暴露而发生不可逆聚集
伴侣蛋白GroEL/GroES
未非自发性折叠肽链提供正确折叠的微环境
消耗大量ATP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帮助形成正确二硫键
肽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PPI
使肽链在Pro残基弯折处形成正确折叠
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嘌呤霉素
真、原 核糖体
伊短菌素
真、原 小
四环素
原 小
链霉素
氯霉素
原 大
抑制转肽酶
放线菌酮
真 大
干扰素
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来自经病毒感染的细胞诱导产生
需要双链RNA
白喉霉素
抑制肽链延长(EF-2)
GTP酶活性
EF-Ts(eEF1-α)
EF-G(eE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