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教育综合中教史部分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知识总结,包括私学兴起的原因、意义和发展,稷下学宫的简介、创办条件、性质、特点等。
这是一篇关于逻辑填空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题步骤,解题误区,高分点拔,方法,词语辩析法,有助于提升此类题型的解题能力。
第二章 -四书五经,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哟!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私学兴起
一、 原因
1. 生产力发展
土地私有制促进奴隶制解体,随后政治经济下移促使文化下移,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2. 官学衰落,学术下移
(1) 贵族(世袭制)不重视教育
(2) 王权衰落
(3) 知识分子失去原来地位,知识带到民间,出现“学术下移”
3. 士阶级的出现
各诸侯国为了扩张去"养士"。自由民想成为“士”,导致私学兴起
二、 意义
1. 自由(总原则):自由讲学,自由就学,自由办学,自由竞争
2. 教育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
3. 教育性质:打破了“学在官府”,政教分设,官师分离,教师成为了专门职业
4. 教育内容与方式
内容不局限“六艺”
场所不固定,学术研究+人才培养
5. 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奴隶除外)
三、 发展 (表现)
1. 养士之风盛行
促进私学发展,执政者“礼贤下士”
2. 促成了“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私学发展(相互促进),推动文化学术思想发展
3. 私学发展
儒家、墨家被称为“显学”
稷下学宫
一、 简介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都城临淄稷门创办的著名学府;百家争鸣的中心缩影,养士之风制度化的终极体现;闻名的文化、教育和学术中心
二、 创办条件
1. 经济条件
齐国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较发达,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2. 政治需要
各国为了发展,招贤纳士
3. 养士之风产物
齐国注意养士,得民心
三、 性质
1. 官家操办(办学目的、主办者),私家主持(教学和学术活动)
2. 讲学、著述、育才、咨政议政于一体的高等学府
3. 讲学:自由讲学,自由求学,定期举办集会
4. 著述:著书立说与讲学互为表里
5. 育才:育才制度化,有目的、组织、计划保证人才培养
6. 资政议政:资政议政作用突出,是办学目的的政治性体现
四、 特点
1. 学术自由
(1) 来者不拒,包容百家
(2) 各家各派,地位平等
(3) 欢迎游学,来去自由(教师)
(4) 自由择师,学无常师(学生)
(5) 相互争鸣与吸收
2. 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1||| 物质待遇高
2||| 政治待遇高:不治而议论
3. 不治而议论
1||| 含义:不做官,畅所欲言
2||| 意义
君臣关系 变成 师友关系
政治待遇高,教师更自由、独立
干政议政作用明显
4. 管理规范
中国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五、 意义
1. 促进战国思想发展
2. 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3. 创造了出色的教育典范
六、 (补充)期会
稷下学宫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常规性的教学和学术活动,全校师生都可以自由参加
稷下学宫营造了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教师自由讲学且地位崇高,学生自由就学,实现了稷下学宫中的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