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事理论——第四部分:现代战争
军事理论——第四部分:现代战争,大学军事理论最全重点总结,非常实用的内容,大学生们和考公人员码上了~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军事理论——第五部分:信息化装备,大学军事理论最全重点总结,大学生们和考公人员码住了,值得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四部分:现代战争
第十三章:新军事革命
第一节:军事革命的发展演变
火药化军事革命——特征是火药武器取代了金属兵器成为战场主宰,意味着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火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军事能
第二节:新军事革命的提出与内涵
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受到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的影响。一方面,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断减小,但局部战争仍有起伏,全球安全态势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传统的以应付大战为中心的军事体系,需顺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错综复杂,对世界和地区主导权的争夺空前激烈,各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需要出发进行军事改革,抢夺军事领域中的战略制高点,由此推动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内因:新军事革命的发生,与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军事形态的变化,在客观上起到了促使新军事变革早日到来的作用
新军事革命的内涵
含义——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核心——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为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
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经过高技术战争阶段转化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
开端——标志是海湾战争
第三节: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三大要素)
1.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是基础
C4ISR系统——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reconnaissance)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大规模实战运用C4ISR指挥控制系统
信息化作战平台大量涌现:美国的B-2A隐形轰炸机;中国的99-A式主战坦克为代表的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武器载体
2.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
3.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
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以及军事理论的创新推动了军队结构的变革,使军队编成更好地与新军事革命相适应,更好地与新型武器装备相结合
第十四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战争概述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四个阶段
1.信息化战争的萌芽:1982年贝卡谷地之战; 1982年马岛战争;1986年美军对利比亚“外科手术式打击”
2.信息化战争的雏形:1991年海湾战争
3.信息化战争基本成形: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
4.信息化战争正式来临:2003年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区别(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1.战场透明化
2.作战反应实时化
3.实施打击精确化
4.作战体系一体化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特征
1.战争动因更趋复杂
2.战争概念的内涵扩大
3.战争目的更加有限
4.战争力量趋于信息化、智能化
5.战争模式将趋于体系化、精确化
6.战争持续时间短
7.战争毁伤破坏小
发展趋势
1.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2.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3.作战形式将发生质的飞跃
第四节:信息化战争与中国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