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三章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三章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的思维导图,包括:记忆、思维、注意、感觉与知觉。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四章 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概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十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记忆
定义
分类
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来分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来分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来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蓄的内容来分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过程
识记
概念
种类
影响因素
保持和遗忘
再认或回忆
促进中学生记忆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联系和复习
思维
概念和特征
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问题解决
含义和特点
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策略
1.算法 2.启发法 手段——目的分析 逆向搜索 爬山法
影响因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2.无关信息的影响 3.问题表征的方式 4.定势 5.功能固着 6.动机和情绪 7.人际关系 8.原型启发
创造性思维
含义
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影响因素 环境 智力 个性
培养方法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头脑风暴训练
想象
1.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注意
依据引起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维持注意力所需意志努力的程度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影响原因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人本身的状态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影响原因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组织 已有的知识经验 人的人格和意志品质
有意后注意
品质
注意的广度
影响因素 1.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和性质 3.个人的知识经验 4.把握对象的方法
注意的稳定性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对活动的任务的态度 3.人本身的特点 4.注意的方式、方法
注意的分配
保证注意顺利分配的条件 1.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2.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3.分配注意的技巧
注意的转移
制约条件 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引起注意转移的新活动的特点 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应用
无意注意规律应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4.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
巧妙地利用几种注意力交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2.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3.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感觉与知觉
感觉
感觉阙限与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阙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阙限
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 2.感觉后像 3.感觉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 5.联觉现象 6.闪光融合
知觉
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
视知觉 听知觉 触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程度
阙上知觉 阙下知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定向
时间知觉
四种形式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序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对时间的预测
依据
1.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2.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 3.计时工具
运动知觉
错觉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社会知觉错觉
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学习 知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