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一词的由来:1,人(孟子)2,书(孟子·尽心上)广义: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无组织的)。
中国教育史每个章节的重点总结,包括原始时期的教育、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秦汉时期的教育等等。
第一章,第一节,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随着人们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日益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经验,就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2的思维导图,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的由来:1,人(孟子)2,书(孟子·尽心上)
定义/概念
广义: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无组织的)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一,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属性
一,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二 , 历史性 (古今不变) 三,独立性(具有自身的规律 四,生产性(科学知识可转换为生产力) 五,民族性 六,长期性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
最古老,代表人物:朱熹
生物起源论×
人类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美国的桑代克。(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心理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目前被认可的起源学说)
交往起源论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
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没有阶级性。教育水平低下,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
中国
(1)奴隶社会
夏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教育机构;庠,序,校;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
商
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西周
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教育机构:国学,乡学
春秋和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繁荣于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直接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2)封建社会
两汉时期
教育机构:太学(最高教育机构),郡国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
教育机构:国子监,六学二馆;建立了科举制度
宋
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国学:程朱理学
清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西方
奴隶社会
古埃及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教育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封建社会
教会教育
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七艺——三科/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近现代社会
近代:义务教育的世俗化
一,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 二,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三,教育的世俗化 四,重视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全民多现身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