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第五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的思维导图,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第八章 课堂管理的思维导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订教学目标的过程。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学习迁移的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是个体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从问题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五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的概念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内部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不等同于能力
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通过学习而形成
不是天生
一经形成,比较稳定
态度的结构
ABC理论
认知成分
基础(知己)
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
情感成分
核心
伴随态度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行为成分
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态度的学习过程
依从
地位
是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特点
盲目性
被动性
不稳定性
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内容
从众
缺乏认识和体验
服从
被迫的服从是顺从
放弃自己意见
认同
主动接受影响,使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
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
内化
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
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坚定性
态度的习得理论
学习理论 (学经典 强社会)
认知理论
认知平衡
海德
重视人际关系
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件事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
P-X-O
乘积为正
平衡
乘积为负
失调
认知失调
费斯廷格
当两种认知或态度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改变,但并不必然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改变态度
降低失调认知的重要性或数目
提高协调认知的重要性或数目
改变其中的认知要素
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