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核心考点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核心考点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8 11:23:49心理学核心考点
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区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提取出来。
eg:老师用红笔批改作业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方面
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越强烈的刺激,越容易被知觉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择
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容易引起选择
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方面
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
知觉的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知觉的整体性
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强调
整体与部分
补充
整体影响部分知觉
重要部分影响整体
整体优先
知觉的恒常性
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包括颜色恒常、亮度恒常、形状恒常、大小恒常和音色恒常。
重量是没有恒常性的
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呆视着
无关运动的停滞
呼吸运动的变化
屏息现象
引起和维持注意的条件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新异律
主观条件
需要、情绪、直接兴趣、知识经验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
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提高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基本特征/基本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注意的起伏/动摇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的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广度
即注意的范围,是同一时间内,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eg“一目十行”
注意的分配
指的是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e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注意的转移
指的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中
能力及其类型
根据能力适应范围的大小
一般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
核心
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
创造性程度高低
模仿能力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能力
按照预定目标,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
认知能力
人脑存储、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eg: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操作能力
操作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
eg: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eg: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是心理学所有研究方法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
观察法
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表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
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eg:问卷法、访谈法
个案法
对某一个人或一类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跟踪研究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产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教育性原则
所有关于心理学的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系统性原则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
教育启示
教学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定向性和顺序性
教育启示
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不平衡性
(两层含义)
差异性
教育启示
教学要因材施教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
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四年级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少年期
相当于初中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学生的抽象思维占主导
总体特征
身体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青年初期
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学生的认知差异
认知能力差异
个体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有人擅长想象、有人擅长记忆
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90-110中等、130+超常、140+天才
智力表现早晚差异
特殊能力差异
和某种专业技能有关
群体差异
性别
男女智力的大体水平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智力结构也存在各自的优势领域
年龄
种族差异
社会文化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自己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场依存型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外部线索为依据,易受暗示
冲动型与沉思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对强化的解释
直接强化
指的是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
指的是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
指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
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好奇、胜任、互惠
结构原则
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表象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
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技能的概述
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方式。
技能的掌握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