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觉和知觉
知觉总是伴随着感觉的产生而产生。正因为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感觉与知觉是不可分的,因此,人们又常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
英汉语音对比的思维导图,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有多方面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语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The great cathed rals, most of which were dedicated to the Virgin, portrayed her as Mother of God, Bride of Christ, and Queen of Heaven. The image of Mary as a paragon of virtue and chastity constituted an ideal feminine type.
罗马(英语:Rome;意大利语:Roma),是意大利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感觉和知觉
感觉
定义
感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不仅能反映外界刺激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反映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
种类
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
分析器是指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组成的神经机制
外部感觉
视觉
视网膜
光(波长)
听觉
耳蜗
声(赫兹)
嗅觉
鼻黏膜
气体
味觉
舌头
液体
肤觉
皮肤粘膜
温觉
热
冷觉
冷
触觉
压力
内部感觉
平衡觉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发生重力方向的变化
运动觉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肌肉收缩程度与身体位置变化
机体觉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机体内部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
痛觉
较特殊的一种感觉,没有自己独立的特殊的分析器
特性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成反比
感受性是指人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强弱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使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强度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所需要的临界值。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器官察觉到这种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
同一感觉的变化
感觉适应
如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另一种感受器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其变化可以是感受其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例子
很强的噪音会使眼睛对光的感受性降低
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感受性的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
盲人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据感受器的不同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等
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
对自然界现象的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诱动知觉
社会知觉
对人的,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等
错觉
知觉的特殊形式,即对事物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时间错觉
方位错觉
选择性
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感觉:个别属性,单一分析器,产生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整体属性,多分析器协作,较依赖于知觉者本人,纯粹的心理活动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两者反映的客观事物必须是当前的
两者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同属于感性认识的形成过程
感知觉特性在教学中的运用
正确使用直观教具,丰富学生感性知识
依据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
演示对象的大小,声音,颜色
依据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转换规律
用红粉笔标记,地图中的不同颜色
依据知觉选择性的发生规律
及时整理教具
动态教学
依据知觉整体性的发生规律
排列整齐,颜色分明
依据知觉理解性性的发生规律
语言引导
合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知识经验对感知活动的影响,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依据情绪状态对感知活动的影响,教学必须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