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第三部分 第一章 艺术创作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概论-第三部分-第一章-艺术创作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2 17:03:49艺术概论第Ⅱ部分
第一章 艺术创作
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概念: ①在艺术生产中,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艺术创作,也就没有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 ②专业的艺术家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①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②艺术生产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正是艺术生产这些独特的规律,使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在艺术生产中存在着个体性艺术生产和集体性艺术生产的区分,因此艺术家包括: ①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 ②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等。
由于艺术生产的方式不同,有一次性的艺术生产和多次性的艺术生产: ①一次性的艺术生产是指艺术家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一次完成创作,拿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如绘画、雕塑、文学等。 ②多次性的艺术生产,是指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多次完成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
一般来讲,多为多次性艺术生产的表演艺术,除了需要进行一度创作(初度创作),还要进行二度创作(再度创作),这些进行再度创作的,同样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同样属于艺术家的范围。
艺术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①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绝不会把艺术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并且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②真正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总是处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本身执着的爱: 如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离骚》;司马迁遭受酷刑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艺术作品: ①“后印象主义”的三位大师——塞尚、梵高和高更。 ②梵高——《向日葵》《星空》 ③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④塞尚被尊为“西方现代美术之父”,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以色彩图块和几何元素来结构画面。
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①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
②因此,艺术家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力、异于常人的丰富情感、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
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①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 ②因此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
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①音乐家必须掌握和运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表现手段。 ②电影艺术家必须掌握和运用镜头、画面、音响、色彩等电影语言。 ③雕塑家必须掌握刻、镂、凿、琢、塑、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
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概念: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来看,都和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①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 ②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艺术创作也会受到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十分重要
清代绘画大师石涛有一句名言,叫做“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数十年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和理解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巴尔扎克作品:《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 老舍:《龙须沟》《茶馆》 高尔基:自传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②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和体验,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已故著名电影医院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
③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是指艺术家在体验生活后,被生活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情感的深刻和难忘的记忆,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这些亲身经历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
②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取得的生活经验。
一般来讲,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最基本的,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它是艺术创作的补充。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①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表明自己的态度,从主观方面也要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出来。
②社会生活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来讲,不仅影响到他的情感、思想,甚至还可以推动艺术家提高技巧,通过广泛地深入生活,进而超越生活。
可见,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天赋和后天训练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①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常常具有超出普通人的艺术天才,具有艺术的天赋和才能。 ②但是,艺术才能虽然同艺术天赋离不开,但更有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训,有赖于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
②绘画史上流传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讲曹仲达的人物画,坚挺有力,华中任务衣衫紧紧贴肉,而吴道子的人物画,神采飞扬,画中任务衣服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
戏曲界要求每个演员都需掌握“四功五法”,也就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五种主要技术方法: ①“四功”指唱(唱腔)、念(念白)、做(动作)、打(武大)。 ②“五法”指口(发声)、眼(眼神)、手(手势)、身(腰身)、步(台步)。
文化修养: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二、艺术创作过程
概念: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三个阶段。
艺术创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对于千差万别的艺术门类很难找出一种固定的创作过程。
(1)艺术体验活动
含义: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地位:艺术体验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①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来讲,早在他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生活时,就已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工作。
②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深切的感受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生活,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饱含深情地切身体验。
③一度创作的艺术家和二度创作的艺术家都离不开艺术体验。
意义:深刻的艺术体验活动,不仅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的内在心理动力,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
(2)艺术构思活动
含义: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因素,形成统一的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中涉及的术语——意象
①“意象”这一概念,最早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使用的术语。
“表象”就是指人记忆中所保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表象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性。
②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与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③艺术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形成这种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中的心理因素——想象和情感
对于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想象
①关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作用的认识:
①黑格尔十分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他甚至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所以,他强调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②别林斯基也认为,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活动。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指出,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想象。 ④高尔基认为想象是一种高度自由的思想活动,正是想象才使艺术家有了自由创造的思维能力。
②对“想象”内涵的理解
具心理学家分析,想象具有创造的能力,因此它在艺术创作构思活动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③想象的分类
一般来讲,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①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记忆中或别人描述过的形象在头脑中产生出来。 ②创造想象则不局限于原有的感性形象,而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形象。
情感
情感的作用: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形象与情感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心理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作品:
①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 ②苏联著名舞蹈编导扎哈罗夫。 ③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歌德《浮士德》、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荷马史诗》。
(3)艺术传达活动
①艺术传达活动的含义:
①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②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
②艺术传达活动离不开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纸和笔,雕塑需要大理石等。
③艺术传达活动离不开艺术家们的熟练且高超的艺术技巧。
④艺术传达活动还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情感和全部心灵。
我国古代画论十分强调“以意运笔”“意在笔先”“以心运手”等。
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三者之间的关系: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活动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三、艺术创作心理
1,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
含义: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基本特点
①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②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③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抽象思维
含义:抽象思维就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①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抽象思维日益渗透进艺术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手法。 ②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于形象思维的规律,有机融合在形象思维中。
灵感思维
含义: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者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
特点: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构成了十分复杂的辩证关系,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
2,意识与无意识
(1)无意识的含义:所谓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2)关于无意识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对于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①一种是完全否定艺术创作心理中无意识的存在。 ②另一种则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过分的夸大无意识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①最下面一层是“本我”,是人的各种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在无意识领域的总和。 ②第二次叫“自我”,它同“本我”相对立,“自我”犹如一个看门人,专门控制和压抑各种不合现实标准的本能冲动。 ③最高一层是“超我”,它是道德的、宗教的、审美的理想形态。一方面“超我”对“自我”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超我”又与“自我”一道,从道德理想的高度来管制“本我”的非理性冲动。
(3)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与灵感、直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梦”和“醉”的状态
①古今中外,常有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梦”或“醉”的状态下获得灵感。
②显然,“梦”和“醉”的状态,都是意识活动减弱或停止、无意识活动大大增强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原来长期积累的素材和资料在违反常规的方式下相互碰撞,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的火花。
②演员在二度创作中的无意识创作活动:二度创作中的无意识创作活动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
艺术创作中意识与无意识的辩证关系
从总体上来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创作活动,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又确实存在着一些无意识的活动,这种无意识常常能够成为激发灵感的动力。
四、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关系: ①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一定艺术流派的形成,艺术流派又反过来扩大和发展了这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②艺术思潮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引起的文艺领域的变革所形成的具有相近创作倾向的群体性艺术潮流。
艺术风格
含义: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特点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
①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②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③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艺术风格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①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
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作品集: ①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 ②威尼斯画派——乔尔乔涅的代表作品《熟睡的维纳斯》《田园的合奏》、提香的《圣爱与俗爱》《花神》。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的作品集: ①丢勒的《四师徒》和《画家的母亲》 ②荷尔拜因《画家的妻儿》和《学者依拉斯莫像》
②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艺术流派
含义: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思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三种类型
①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②由一批艺术风格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③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这些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甚至自己并没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完全是由后世人们所划分的。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 《等待戈多》——贝克特、《秃头歌女》 “左岸派”的代表作品: 《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概述
含义: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
艺术潮流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的关系
艺术思潮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①艺术风格——针对个体。 ②艺术流派——针对群体。 ③艺术思潮——针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
艺术思潮的发展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各国兴起的一股文艺思潮
西方后现代主义
①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①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其影响迅速遍及全国。 ②后现代主义作为同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评判和超越。
②杰姆逊的资本主义的三种文化范式
著名的的“后现代”问题专家,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出现了三种文化范式:
①第一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文化上以现实主义为典型特征。 ②第二阶段是列宁的垄断资本或帝国主义阶段,文化上以现代主义为典型特征。 ③第三阶段则是二次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文化上以后现代主义为典型特征。
③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文学艺术中已经开始出现: 影视艺术中的《大话西游》《春光灿烂猪八戒》《武林外传》等作品以及今年来的真人秀节目和选秀节目。
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
①从哲学基础看: 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
②在人的主体性的这个问题上: 现代主义——文艺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 后现代主义——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
③现代主义还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则更多地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
④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却是一种平面感,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使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文化、娱乐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