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学概述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两部分。
以“以人为本”这个教育理念为主线,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使读者能立足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动力),揭示教育规律(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特点:未独立
中国
孔子《论语》
教育作用
社会:庶、富、教 强调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个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相对教育平等)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文(六经)、兴忠信--重人事轻生产
教育方法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量力性原则
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终身学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谦虚笃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学反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孟子
人性论
性善论
扩充善行
教育目的
①明人伦②大丈夫: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教亦多术--方法多
深造自得
专心致志
荀子
性本恶--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
化性起伪
培养大儒
闻-见-知-行
墨子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跟黄--后天环境
兼爱非攻
培养兼士,贤士
教育内容
①政治道德②科学技术③文史知识④思维能力⑤三表法-
①主动、创造、量力(世界最早)②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
上士 瘾君子
教育思想
绝学无忧 道法自然
法家
智术能法耿介之士
①“人性利己说”与教育的作用②禁诗书“以法为教”③禁私学“以吏为师”
《学记》战国后期
乐正克 世界第一本论述教育专著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化民成俗才,其由必学,建国君民才,教学为先
启发式教学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循序渐进
学不躐(超越)等。杂事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超越)节而施之谓孙(顺序)
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扬长避短
预防性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
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执勤苦而难成
可接受性原则
语之而不知,其舍之可也
藏息相辅
时教必有正业,退学必有居学
师严然后道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之谓摩--合作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则功半,又从而怨之--教会学习方法
西方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
首要任务--培养道德 美德即知识
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思想西方最早 讽刺 助产 归纳和定义 /讽刺 定义 助产
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
柏拉图
《理想国》--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法律篇》-第二个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
学习即回忆
哲学家 军人 劳动者(手工业者和农民) 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
追求美德,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遵循自然
针对儿童的身心规律分阶段教育
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
自由教育(文雅教育)自由学科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反应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古罗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
西方最早教育著作
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欧洲古代教育理论最高成就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创立阶段
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