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教学知识(科目二)高频考点(主观)
关于教资科目二的高频考点和知识梳理,主观题,从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三个方面进行整理。适合裸考,提前10天准备的同学。
编辑于2022-03-18 09:24:11教育教学知识(科目二)高频考点(主观)
辨析题
答题技巧-总分总
大多是错误的
高频考点
1 教育的属性:相对独立性
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
3 教学任务
双基 观心 德智体美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能
发展学生体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和品德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5 记忆的类型
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的记忆
瞬时记忆:注意->短时记忆:复述->长时记忆
6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负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与消退
强化是增强行为概率
惩罚是降低行为概率
正强化是愉快增加行为概率
消退是不强化降低行为概率
7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考点汇总
1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作用混淆
3 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学工作
4 教学的任务-并非只传授知识
5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6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
7 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
8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行为潜能持久的改变
9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倒U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0 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11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多种开端 反复性(不是一蹴而就)
材料分析题
试卷2道,1教学,1心理(重复题高)
答题技巧
先看题干,考查知识点
再读材料,链接知识点,圈点勾画
最后写答案:总分总结构
总:理论+评价
分:分论点写学术性的话,解释可以用自己的话,材料中是关键词语
分论点 1----解释----材料中,-----
分论点 2----解释----材料中,-----
分论点 3----解释----材料中,-----
总:照应开头
高频考点
1 教学原则及方法(非常非常重要)
原则: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方法
1 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 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 参观法
3 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 实践活动
实习作业:先学习指导实践 实践活动:先实践后培养能力
4 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2 德育原则和方法(非常重要)
原则:陶行知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
导向性原则:正确的方向
陶行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知
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疏导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一 连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利用优点克服缺点
积极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守纪律
因材施教原则:有个别差异,有的放矢
才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尊 严
德育方法:情感教育榜,锻炼品道德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
实地参观科学馆,缉毒基地等
榜样示范法:树立榜样,向榜样学习
情感陶冶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人格(高尚),环境(墙上挂名人),艺术作品
实际锻炼法:在实践
品德评价法:有奖励,惩罚,评比
道德修养法:体现自我
座右铭等
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调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复杂的任务,较低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简单任务,较高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 归因理论
归因指导:归因到努力程度上
现实归因:强调归因学习方法
习得性无助:归因到能力不行
会降低学习能力,产生认知障碍,出现情绪失调
自我效能感不足:不自信,与习得性无助不同
考点汇总
教育学部分
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德育: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心理学部分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四章
创造性的培养
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隐理论)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迁移分类)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需要励志,效能源自努力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五章
中学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特点
认知风格的特征及教育,气质类型的特征及教育
简答题
作答规范
按条写,有条理,顺序不重要
多写关键词
遇到没有背过的,不能空,写满
一般不解释
命题规律(前两道 教育学,后两道 心理学)
一般重复题比较少,可能会出现超纲题
汇总
1 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构防守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龟速
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构
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防守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再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再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新
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续阶补异还不平衡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答到复杂
续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阶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身体机能与身体机能,身体机能与心理机能
补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有
异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总是按相同速度直线前进
还不平衡
3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遗传:发展的生理前提,为发展提供可能性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延规范,速个性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延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塑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个性
5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马克思教育社会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社会
人们的教育思路
人
6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德育:灵魂与统率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7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标和教材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习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化: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进项教学活动的材料
8 新课程改革的结构:小综高分初结合,一到二十综必修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9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双基+德智体美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0 教学过程的结构:机灵姑姑用茶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1 直观性教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选择语言不滥用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贯彻所学事物或教师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争取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12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实践民主独立性教育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注意,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一到他们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13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教学要系统,解决重难点,顺序浅入深
循序渐进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循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教学要有系统性
注意主要矛盾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
14 教授法的概念和要求:内科系思,启语组(气遇阻)
内科细思: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气:启发
遇:语言艺术
阻:组织学生倾听
15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一课(课性)二师生(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年龄特征)三教学(教学目的,时间,手段)
课:课程性质
师生: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条件,教学的手段
1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来(课外)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7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注意力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 影响遗忘进出的因素:人才请发誓
学习材料的性质
记忆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才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人
识记的方法
发
时间因素
誓
情绪和动机
请
19 创造性培养:环境松,塑个性,设课程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20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稳定工作,千元请
问题的情境
稳
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工
已有知识经验-迁移
千
原型启发
元
情绪与动机
请
21 学生学习的特点:尖叫系统班掌握被动
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尖
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叫
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掌握
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系统班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被动
22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项联系
2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构建主义的知识观:动态性,情境性与主观性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去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构建主义的学生观:学生经验丰富有差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需要见动静
学习的主动构建(见)性,社会互动(动)性,情境(静)性
2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动机效率倒U型,任务不同各不同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需要立志,效能源自努力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需要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项成就动机训练
立志
帮助学生确立争取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效能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源自努力
26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创立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项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7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育:二排精授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8 认知策略的内容:二排精授
复述策略,进项重复识记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次加工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29 最近发展区及启示:现在将来有差异,潜在变现实,发展走在前
最近发展区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启示: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30 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胆汁质学生:直截了当
多血质学生:培养专一的品质
黏液质学生: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抑郁质学生: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多关心
31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个人受家庭遗传,学校文化影响
个人:个人主观
家庭:家庭教养
遗传:生物遗传
学校:学校教育
文化:社会文化
32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课+渗透+辅导
开课: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课
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33 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演讲小说定价榜
演:角色扮演
讲:奖励与惩罚
小:小组讨论
说:有效的说服
定:利用群体约定
价:价值辨析
榜:良好的榜样
34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脚趾长毛
脚: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趾:知情意行,相互发展过程
长:长期,反复,提高过程
毛: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35 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讲理又表扬
讲理:讲明道理
又:循循善诱
表扬:表扬激励
36 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要求:关心和严格并行,合理而严格要求
关心:关心爱护学生
严格:严格要求
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37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关心和严格并行,合理而严格要求
与36一致
38 贯彻榜样示范法的要求:好情行
好:选好榜样
情:敬慕之情
行:调节行为
39 中学德育的途径:一教二班三活
一教:学科教学
二班:班会和班主任工作
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40 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合法术
组:组建阶段
合:核心形成阶段
法:发展阶段
术:成熟阶段
41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健全的组织结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健全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风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组织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目标
42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恒心才发光
恒:持之以恒
心:关心热爱
才:因材施教
发:培养与激发
光:闪光点
43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看别人:看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看自己:开展微格教学
多练习:专门训练
多反思:反思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