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部分综合素质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之后还会追更哦!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21 古诗词三首,包含长相思、枫桥夜泊、山居秋暝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文通过记叙“我”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写作的成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6 将相和,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新课改下的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速记口诀:全体全面创建个性素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从时间和能力上来看,有两个能力(认知、思考等)以上即可
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素质教育观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国民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等(多是德育和智育,有两个以上即可说是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从数量上看,不是大多数,不是少数,而是全部。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方法
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中观——新课改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口诀:两独一发
学生是独特(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各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发展过程中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研究促进建设社会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方面,做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做到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开发者(看是否有创新),从无到有
建设者,从有-到优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资源共享型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口诀:尊重合作,帮助反思
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倾听、激励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在与同事关系上,强调合作、团结、竞争(良性)
在与领导关系上,强调支持、服从
职业道德规范
内容
三爱两人一终生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最高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具体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爱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爱什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怎么爱: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最低要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总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怎么教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怎么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么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对待自己: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对待同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对待家长:尊重家长。
对待金钱: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