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语语言技能教学
中学英语教资科目三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知识点有技能教学原则、技能教学活动、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等。
编辑于2022-03-23 10:16:29英语语言技能教学PWP
技能教学原则总
系统性;交际性;趣味性;多样性
技能教学活动
(1)听力教学:
听主旨大意(main idea);听细节(details);练习题(exercises);讨论(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play)等。
( 2 ) 口 语 教 学
: 头 脑 风 暴 (brainstorming) ; 模 仿 读 音(imitating/repeating);讨论;角色扮演;配音(dubbing)等。
(3)阅读教学
:泛读(fast reading, skimming, scanning);精读(careful reading); 练习题;写作;讨论等。
(4)写作教学
:头脑风暴;句子仿写;练习题;讨论等。
听力教学
教学原则
(一) 注重过程与注重意义相结合
(二) 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三) 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读结合
(四) 分析性的听与综合性的听相结合
(五) 分析性的听以词、词组、句子为单位,注重细节内容的理解;综合性的听以语篇为单位,注重整体内容的把握。
(六) 确定听力的适当难度
(七) 材料真实;话题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或资料;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当;多种口音材料;避免简单地将课文朗读材料作为听力材料,将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听力评价材料的做法。
教学模式
(一) 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 bottom-up model )
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的训练以及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
(二) 自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 top-down model )
激活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
(三) 交互式听力教学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
听力教学的理想模式, 不仅可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又能克服文化障碍, 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所听材料。
教学的过程
(一)听前阶段 ( pre-listening)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 schemata)、向学生展示话题、教关键词或句型以及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
方式: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用图片、影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供少量词汇或相关问题,让学生预测内容;
提出开放性问题, 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用视听手段,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
(二)听中阶段 ( while-listening )
信息理解和技能培训
方式:
笔录主要信息;
设计决定情节发展先后顺序的题目;
信息转换、 图文转化、 行为表现;
泛听主旨,精听细节。
泛听 extensive listening :让学生初步听材料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方式。
精听 careful listening :通过听课文,再把文章的内容感知一遍,同时可以加深对文章细节内容的深入了解。 练习: filling in blanks/true or false/questions/forms
语言任务:由易到难,泛精结合。
(三)听后阶段 post-listening
通过听后说、听后写、听后填空、听后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输出等方法, 以进一步欧提高听力及其他技能。
形式:
回答就细节提出的问题;
开展对话、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活动;
设计对信息进行扩展和添加后文的任务;完成相关写作练习。
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
1.辨音能力 discrimination
-识别不同的音素 identify the different phonemes
-标柱重音、节奏、意群等 mark stress, rhythm, meaning group,etc
-模仿 imitate
-重复 repeat
2.交际信息辨别能力 recognizing communicating signals
-听并圈出信息 listen and circle the information
-听并选出适当信息 listen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听并匹配释义 listen and match the explanations with the information
-听并讨论 listen and discuss
3.大意理解能力 listening for gist
-选择恰当主题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opic
-构思内容梗概 create a synopsis for the listening material
-主题匹配 match the topic
4.细节理解能力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填写图表 fill in the diagram
-判断正误 choose true or false
-回答细节问题 answer specific questions
-根据听力材料给句子排序 put sentences in order according to the listening material
-就关键点提问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main points
-听完故事给图片排序 put pictures in order after listening to stories
-匹配 matching task
-听写 dictation
-画图 draw pictures
-表演 act out
5.词义猜测能力 word-guessing
-就相关单词短语进行提问 ask questions about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
-词语替换 check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word meanings by substitution
-根据语境进行提问,帮助学生了解关键单词 ask questions on context 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arget vocabulary
-分析词汇结构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vocabulary
-分析材料语流 analyze the flow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
6.推理判断和预测能力 inferring and predicting
-判断说话人的意图 judge th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判断谈话者之间的关系 j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of a conversation
-判断说话人的态度 judge the attitude of the speaker
-预测下文 predict what the material is going to say next
7.记笔记能力 note-taking
-听写填空,复合听写 spot dictation ,compound dictation
-填写图表 fill in the diagram
-填写表格 fill in the table
教学的策略(简答/教学情境分析)
(1)培养学生的语感。
① 引导学生听录音进行模仿练习,对比、总结发音的差别 和变化。
② 注重听力材料的真实性。选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录音, 选取多种口音的材料,引导学生适应真实语境。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① 创造轻松愉悦的听力氛围;
② 多用英语组织教学、提问、讨论;
③ 引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把握、记录关键词,猜测文章大 意和作者态度。
口语教学
原则(选,简,情)
(1)平衡流畅性与准确性
流畅性(fluency)强调语言表达的完整、流利。
准确性(accuracy)强调语言表达形式、内容的精确。
在口语教学中,应首先强调流畅性,兼顾准确性,平 衡二者关系。
(2)兼顾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
口语活动应以语言意义为中心展开,确保内容的真 实性,以及语言的正确性。
(3)注重得体性与连贯性。
① 得体性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中说出得体的语言。 教师需要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 ② 连贯性指的是口语表达的连贯顺畅。教师应讲解 交际策略,如转述、近似表达、借助手势、造句等。
(一)平衡准确性与流利性原则
fluency 强调意义的完整表达; accuracy 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使用。
(二)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语言意义( language meaning)而不是语言形式( language form )的使用上。
(三)情景化原则 contexts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话语情境;适当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
(四)信息沟原则 information gap
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出各种各样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口语活动, 更有效地引发学生开口说话,让学生之间交流真实的信息,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五)激励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口说英语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帮助学生克服紧张、 怕错的心理。 表扬 /宽容
(六)发展口语策略原则
策略主要包括:具体谈话中引出话题( initiating a conversation )、维持交谈( maintaining )、 转移(changing)与终止话题 (ending a conversation ),也包括引起注意 (getting attention )、表示倾听和理解( offering understanding )、插话( interrupting )、回避( avoiding)、转码(decoding )、释义(paraphrasing)、澄清(clearing misunderstanding )求助(asking for help )等。
教学模式
3P模式
1.呈现 presenting:以对话形式呈现口语内容和相关的语言结构与会话信息。 解释、 举例、示范表演。
2.练习 practice:句单位的操练和控制性语篇单位的配对或小组练习。
3.产出 production :给学生创造机会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融入已有的知识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TBLT模式
采用交际会话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来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1.任务前( pre-task):任务呈现和任务准备
2.任务中( while-task ):完成任务的过程
3.任务后( post-task):任务的反思和评估
教学活动
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 ( controlled or mechanical activities )
1.结构化活动:阅读、背诵、模仿、重复等
2.类交际活动:以结构为主的对话——编对话、分角色阅读、复述等
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 ( semi-controlled or semi-mechanical activities )
1.识别活动:通过询问识别不同的图片或匹配图片
2.发现活动:通过提问发现故事或图片的顺序,寻找丢失的信息。
3.重组活动: A 通过询问 B 重组图片、模型和故事的顺序
4.解决问题:例如根据火车时刻表提出最佳路线
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 open or creative activities )
角色扮演、辩论、问卷访谈、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等
拓展:
组织成功的口语活动应该注意的主要事项( 2016 上半年简答)
1.要符合口语活动设计原则
2.设计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
3.口语活动要体现全员参与性
教学的策略 (简答/情境分析)
(1)听与说相结合
(2)借助肢体语言
(3)迂回策略。如释义(paraphrase)、使用近义词反 义词(synonym/antonym)等
(4)丰富的练习活动。如两人对话(pair work)、小 组讨论(group work)、配音(dubbing)、角色扮演 (role play)等
阅读教学
原则
(一)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原则
(二)泛读和精读结合原则
(三)分层阅读原则
第一层次(略读)
第二层次(寻读)——泛读的基本技巧,有助于纠正学生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英语语感。
第三层次(细读) ,第四层次(研读)——精读,有利于深化语言知识,操练常用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鉴赏能力。
(四)不同文体,不同教学方法原则
(五)真实阅读,流畅阅读原则
教学模式
自上而下的模式 top-down model
重视背景知识的导入,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然后阅读、检验、
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 突出 pre-activities
自下而上的模式 bottom-up model
从字母、 到单词, 到句子,逐个进行解码从而理解全文。 看重词汇教学, 缺乏高层次的理解。
交互作用的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比较科学
教学过程
读前阶段 ( pre-reading)
阅读的导入阶段 / 准备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预测文章内容,介绍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上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读中阶段 ( while-reading )
理解文本并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活动:略读了解课文大意,寻读捕捉具体信息,划分课文结构, 将事件排序,回答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深层寓意等。
读后阶段( post-reading)
根据所读内容开展一些评价性或应用性活动,口、笔头巩固阅读成果。活动:复述大意、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讲述个人经历、缩写、仿写等。
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
(一)略读 skimming:
快速浏览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
步骤: 1.读起始段和结尾段 2.读其他段的主题句 3.浏览信息词
活动:阅读后给出标题、阅读后匹配标题、阅读后撰写概要、话题匹配等
(二)寻读 scanning:
快速阅读,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
可利用: 1.关键词 2.标题或图表 3.版式及印刷特点
活动:在规定时间内查找要求的具体信息、信息图表填充、选择填空、补全图片信息等。
(三)猜测词义 word-guessing:
通过上下文以及所了解的词汇结构的一些知识来推断词性和词义。
方法: 1.根据定义线索 2.利用 同义词和反义词 3.利用构词法
(四)预测 predicting :
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
1.对文章主题和体裁进行预测,可以借助文章饿标题
2.对结构的预测(篇章层次、段落层次、句子层次)
(五)推理 inferring :
透过字里行间领悟言外之意及作者的语气、态度。
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 2.注意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倾向 3.由同一已知事实可推出不止一个正确的结论。
(六)识别代指关系 recognizing the reference(是一种语篇连缀手段)
e.g. it, he, them, that, these, those
写作教学
原则
一)模仿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原则
(二)重过程与重结果相结合原则
对写作成品来说,结果评价多于过程评价。但对于作为过程的写作教学,过程评估尤为重要。
(三)写作与听说、阅读有机结合原则
(四)学习性写作和交际性写作相结合原则
教学的模式(选)
1.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 product-oriented approach
注重写作成品,一稿写作
2.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将写作内容与过程并重。由写前准备、打草稿、同伴或者小组编辑、修改组成。几经易稿。
3.重内容的写作教学模式 content-oriented approach
强调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主张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素材。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creating a motivation to write
2.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开展议题活动,各抒己见,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游泳的信息并形成思路。
3.绘制思路图 mapping
帮助学习者在记录的同时整理出各项相关内容的关系结构。
4.自由写作 freewriting
不关注太多语法或拼写问题,培养流利写作的能力。
5.写提纲 outlining
文章要围绕话题写哪些部分,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什么。
6.写初稿 drafting
7.修改:
自改与互改 editing :self-editing and peer-editing
自改要注重文章的意思和结构
互改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8.修订 revising
教师进行指导
9.校对 proofreading
把作文的最终稿交上去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完成校对。
10.开会 conference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谈论其作文。 学生多的话, 可以给全班学生开会, 指出常犯错误以及优秀范文中的优点。进行鼓励而不是批评,保护学生自尊。
练习形式
控制性写作 controlled writing
在语言上进行控制, 包括抄写 copying、填空 filling 、完成句子 completion 、句型转换 transformation等,其答案是唯一的。
指导性写作 guided writing
1.段落写作(描写性、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段落)
2.摘要性写作
3 基于调查问卷的写作
4.应用性写作
交流性写作 expressive writing
1.随意性写作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就感。
2.叙述和描述细节
拓展:
写作教学活动中连贯性训练的形式和意义
主要形式:
句子重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一般到具体顺序⋯⋯)
短文填空(衔接与过渡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
(一)加强英语语言输入(词汇、语法、阅读⋯⋯)
(二)加强基础写作训练
(句单位的写作训练和语篇层次的写作训练,包含遣词造句、撰写段落、布局谋篇等技能技巧)
(三)强化英语语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