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近代史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革命是历史发展、社会转型的火车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天翻地覆慨而慷。2020年考研党近代史必备知识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19-10-15 03:15:06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基本内容
兴起
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内容
口号:民主和科学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人们思想的闸门,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文化的条件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要根本改造有这种社会环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11月、12月,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1919年9月、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果实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内政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惩办亲日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等上历史舞台。
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
五四运功突破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运动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的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①感性认识阶段;②理性认识阶段,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大罢工,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的额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队伍的构成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
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
运动的特点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开始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运动的发展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与活动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陈独秀、李汉俊、李达)
1920年10月,北京(李大钊,张国焘)
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州(谭平山、谭植棠),日本、法国留学生
活动内容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taolun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伟大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选举了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②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地革命性
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的意义
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崭新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并且,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方面。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有多难的高潮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
①帝国主义势力又卷土重来,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1922年6月,粤军首领陈炯明的叛乱致使孙中山陷入空前的窘境,这时,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都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孙中山的思想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7月,中共二大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③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的作出了新的解释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群总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规模更加宏伟,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国共合作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
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1927年初,进行了收回汉江、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
①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③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原因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了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从客观来讲,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额力量;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了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主观方面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经验教训
①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②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③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④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