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考教师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
初中教师资格证第七章中学德育笔记,包括品德结构与道德理论发展、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发展、中学德育的概念及内容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21 古诗词三首,包含长相思、枫桥夜泊、山居秋暝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文通过记叙“我”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写作的成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6 将相和,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七中学德育
品德发展特点
2级}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他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他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1级}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品德形成基础
道德情感
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
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感,事业感,责任感)
道德意志
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道德行为
稳定,无条件--道德习惯(关键)
不稳定,有条件
2级}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依从(表面)
服从
从众
认同(对榜样的模仿)
内化(融为一体,构建完整价值系统)
2级}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速记: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a 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相当的位置
b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
c 品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d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1级)影响因素
外部: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主导),同伴群体
内部:认知失调(先决),态度定势(前提),道德认知
1级)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的约定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价值辨析
道德发展理论
1级)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2-5)
权威阶段(5-8)
可逆阶段(8-10)
公正阶段(10-12)
1级)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多数青少成人)
“好孩子”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水平(20岁后,少数人)
社会契约取向
原则或良心取向
中学德育过程
1级)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顺序(多种开端)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都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1中学德育原则
速记:陶行知正面疏导全体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
导向性原则
进行的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知道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速记:新时期的政治要结合理想和现实
1疏导原则
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知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速记:善于正面讲道理
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贯彻到底
速记:认真合理的爱学生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前后连贯执行
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好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教育
1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也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的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速记:结合理论和实践评价教育者是否一身作则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执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要一身作则,严于律己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胎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速记:一分为二的转化优缺点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教育者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自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两者有机结合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速记:正规以理服人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1级)中学德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虚心
班主任工作
1级)中学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知,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选好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情感陶冶法
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创设良好的情境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实践锻炼法
个人修养法
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评价,慎独等多种形式
品德评价法(奖励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