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
311教育学英国近现代教育制度以及法案,学硕考研党专用。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17~18世纪、19世纪、二战前及二战、二战后四个阶段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概况。
编辑于2022-04-01 13:25:34英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17~18世纪
初等教育 由国教会掌握 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
慈善学校
课程:主要是基督教教义条件很差,教学内容极为简单
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者,多为手工业者,教堂人员,老年人充任教师地位低
教育对象:主要是平民儿童
举例:免费学校,平安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
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历史悠久,普通学校类型私立初等学校收取学费,学习简单的读写算
公学
含义: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 学生在公共场所接受的中等私立贵族学校
主要特点
教育对象:贵族子弟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深入学术型大学
教资条件:师资好,设施好,收费高
教育年限:五年
教育内容:古典语古典知识,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体育,军事训练
教育经费:私人募捐,高昂学费
教育管理:贵族与教会,由校长实施,不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干涉
评价: 优点为英国培育了很多精英人才,被誉为英国绅士的摇篮。 局限性:但公学只满足贵族子弟的需要,不向平民开放,是教育不平等的产物
学园
约翰弥尔顿设想的学校
高等学校
古典大学
始于牛津大学的设立。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一直是英国高等教育的象征
苏格兰大学
19世纪
初等教育
导生制:贝尔卡兰斯特制也称互相教学制 优点:弥补师资短缺 缺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工厂法》1802
该法案规定9~13岁,童工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两个小时的义务教育
《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1870
主要内容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
2地方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
4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性初等教育
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
评价
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到1990年,英国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基本沿袭了18世纪的传统
高等教育
新大学运动 伦敦大学学院设立,拉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内容:
1自然科学的学科为主,不再实施宗教教育
2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
3面向中产阶级
4民众办理
大学推广运动
内容
1.推崇自然科学
2.面向中产阶级
3强化为社会服务职能。 主要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者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中去。
4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
评价:
1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入大学的讲坛。
2扩大对象,高等教育从此面向中产阶级子弟开放
3促使社会中下层和女子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加强大学与社会练习,强化为社会服务职能
教育管理:
事件:1833,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2w英镑资助发展初等教育
意义:发开创了国家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
二战前及二战
初等教育与
《费舍法案》 (1918)
背景·
1.1918,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不相衔接
2.初等教育还没免费
3.工人缺乏教育
主要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岁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
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并向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一定的学习课程和教育训练
评价
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
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教育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的可能性
但是该法案并没有解决面向所有儿童的中等教育问题,也并未触及英国的双轨制实质问题
中等教育
《巴尔福教育法》 (1902)
背景
民众需要教育
加强对地方教育的管理
为了公平分配教育补助
主要内容
教育行政管理
设立地方教育当局,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
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
中等教育
普遍建立公立学校
评价
促成了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当地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体制
该法案首次强调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
推动了英国公立中等教育的发展
《哈多》《斯宾斯》11岁考试分流 英国历史上第一次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学生 动摇了双轨制
《哈多报告》 (1926-1933)
内容
初等教育:11岁之前
中等教育:11岁之后
文法学校(贵族)
人文
选择性现代中学(中产)
实科好点
非选择性现代中学(平民)
实科差点
公立小学高级班
类似职中
规定义务教育的最高年龄为15岁
《斯宾斯报告》 (1938)
内容
坚持哈多的教育改革方向,强调各类中学之间建立对等关系的重要性
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为三轨及文法中学,现代中学技术中学。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
多科性中学(文实技)的设想
评价
1.首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衔接
2.首次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以门第以成绩升学)
3.体现教育公平,动摇双轨制
教育管理
《巴尔福教育法》
政府+地方结合,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
中央与地方是友好合作的关系
二战后
基础改革 综合改革
《1944年教育法》 (巴特勒教育法)
背景
1944,二战即将结束,中等教育需要义务化
主要内容
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
2.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
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
4.提出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
评价 英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法案
1.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公共教育制度,基本形成了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
2.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3.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的中等教育,基本上普及了十年义务教育
《1988年教育改革法》
背景·
1988,英国教育大臣贝克对英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是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改革。1.刺激经济发展需要,2.触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
1.基础教育
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
全国统一考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考试
摆脱选择政策。规模较大的小学,可直接由中央管辖
自由择校政策。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
2.高等教育
废除双重制。(双重制:学院由地方管,大学由中央管)
实行摆脱政策
3.职业教育
建立新型城市技术学校
评价
简评
1.又一里程碑,全面改革。 2.触动传统
深评
初等教育的共同化水准和多样化结构 (90年代)
共同化水准
是指保守党,政府和工党政府均致力于实施国家课程实施国家统一考试,实现提高全国教育水准这一目标
多样化结构
保守党、工党政府均把推进公立教育学校多样化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多样化教育价值取向,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扩大家长的自主择校权
评价
初等教育的改革体现出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控制,促进了市场化督导体制的建立
二战后
高等教育
罗宾斯原则 (1963)
指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扩招)
成为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科学进步和社会生产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在这一原则的主导下,英国创办了颇具特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大学
响应罗宾斯原则
詹姆斯报告 (1972)
背景:1972,改变原先“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不属于高等教育)培训师资的状况
内容:建立全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计划,即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高等教育
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实习)
在职进修
评价
1.提高师范教育地位,加强对师范教育的管控。 英国撤销了“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是师范院校称为公共高等教育机构,标志着英国师范教育模式的改变。
2.师范教育应由“定向和非定向相结合“的体制转变为”非定向体制“。
3.该报告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教师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英国的教师教育宪章。
雷弗休姆报告 (1981-1983)
主要内容
1.招生:扩大高等院校的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适应振兴英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课程:调整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以适应知识综合化,职业化多变化发展需要
3.管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高校内部专业化的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已承担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课题
4.奖金: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等
1988年教育改革法
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求废除双重制但该法案并没有完全废除掉双重制
《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
背景:继续推进废除双重制,建立统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内容
1.国家学位授予委员会赋予多科技术学院学位授予权,同意将多科技术学院改名为大学,具有和大学相等的地位
2.该法案统一了拨款机构,将教学和科研拨款分开
3.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审查和质量评估
评价
该法案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机构变革的分水岭。 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的彻底终结与新型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框架的形成。
1997年《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 (迪尔英报告)
内容
反思现状
1.高等院校规模小,入学机会还是不能满足大众求学的需要
2.国家拨款虽然多,但平均到每个学生就显得很少
3.高等院校的教育具有一元化形象,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高等院校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索取,轻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21世纪战略规划
1.加强高校为终身学习的理念服务
2.加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3.提高高校对个体发展和国家的回报率
4.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评价
1回顾总结
是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第一个全面回顾与反思英国高等教育的文件
2未来战略
对未来发展作出战略构思的纲领性文件,
3该报告提出的多项英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