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知识点有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生理生化,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均是以配体+受体通过某种通路而达到某种效应的体系,而配体和受体有很多,其通路复杂,我们怎样学习呢,我们根据受体类型进行分类,再在每一种受体中,了解这个受体的配体,从而进一步研究通路内容,进而掌握本节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骨髓
结构
红骨髓(活跃的造血功能)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
可产生白细胞介素-3/4/6/7,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网状细胞
成纤维细胞
血窦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血窦
黄骨髓
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骨髓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HSC
髓样干细胞
红母细胞
髓系干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粒-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树突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B细胞
NN细胞
T细胞
胸腺中发育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血液循环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
在骨髓内发育成B细胞,经血液循环迁至外周免疫器官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产所
初次在外周免疫器官
胸腺(实质性器官)
皮质
深皮质区
85%—90%T细胞、少量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
TEC,可产生激素细胞因子等,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称为抚育细胞
浅皮质区
体积较小的胸腺细胞
髓质
髓内常见胸腺小体(哈索尔小体),是胸腺结构的重要的特征,由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成。胸腺小体在胸腺发生炎症或肿瘤时消失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仅有不足5%的胸腺细胞发育为成熟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并获得自身免疫耐受和MHC限制性抗原识别能力
免疫调节
不仅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和分化还能调节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屏障作用
胸腺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和大分子进入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淋巴结
皮质区
非胸腺依赖区(浅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
髓质区
髓索
髓窦
清除淋巴液中病原体及有害物质,滤过作用
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
免疫应答场所
细菌等异物侵入机体后,局部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大量增殖有关
过滤作用
淋巴窦中的巨噬细胞能有效的吞噬和清除细菌异物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PCV
也称高内皮微静脉(HEV)在淋巴循环中起主要作用
脾
白髓PALS
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小结(淋巴滤泡)
红髓
脾索
脾血窦
边缘区
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膨大形成边缘窦
相当于HEV
T40%
B60%
免疫应答的场所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
肠粘膜上皮细胞间散布有一种扁平细胞,对抗原具有吞饮转运作用,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称为膜上皮细胞或微褶细胞(M细胞)
抵御入侵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鼻相关淋巴组织
腭扁桃体
舌扁桃体
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
组成韦氏环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与肠道正常菌群相互作用,对维持肠道自稳具有重要意义
产生SIgA
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及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