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本导图汇总了情绪和情感的知识点,包括情绪和情感的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表情、情绪的脑中枢机制、情绪理论等。
编辑于2022-04-04 10:56:29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成分 1*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种成分中最主要的。 2*外部表现 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 3*生理唤醒 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
2*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如适当紧张和焦虑,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在人的行为表现上,当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表现为行为开放,关注美好事物 而当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表现为失望,具有攻击性行为。
4*信号功能 又叫社会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区别 a.情绪主要指的是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即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 具有情景性和易变性,只要引起情绪的情景发生了变化,情绪会很快的变化。 也具有机动性,会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 b.情感主要指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联系 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因而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a.情感是通过情绪来表达的 b.情感也会制约着情绪的外在表现,因为人的需要是社会的制约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划分
基本情绪
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是先天的。 喜怒哀惧厌看作是最基本的情绪。
积极情绪
与接近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一般认为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消极情绪
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但过于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
复合情绪
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如焦虑就包含着恐惧,内疚,痛苦,愤怒四种情绪的组合。悲喜交加的情景也是复合情绪
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人的基本情绪,有兴趣,惊奇,厌恶等11种,由此产生三内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 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等) 以及基本情绪和认知的结合(活力—兴趣—愤怒等)。
罗素提出的环形理论有两个维度,即愉快与不愉快,中等强度与高强度,因而可以组成四种类型。
按情绪状态划分
1*心境 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中的顺境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和个人的健康状况等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3*应激 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性的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症 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思想,观点和价值观的影响。
3*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表情
表情的含义
表情是情绪变化时的外部表现 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表情的种类
1*面部表情 通过眼眉部,颜面部,口鼻部的肌肉变化来表现的情绪状态
2姿态表情 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3*语调表情 高兴时说话音调高速度快,句子之间停顿的时间短 悲伤时音调低速度慢,句子之间停顿的时间长。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两个基本情绪系统 趋近系统:促进欲求行为产生积极的情绪 退缩系统:从厌恶刺激原撤退,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消极情绪。
前额皮层
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 右侧则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杏仁核
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 对识别危险或威胁线索是重要的。
海马体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体在情绪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 扣带回后上部主要与认知概念有关
网状结构
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 对情绪的激活也有重要的影响。 功能在于唤醒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中转站。
下丘脑
存在情绪的愉快中枢(奖励)和痛苦中枢(惩罚)对表达有重要作用
情绪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1*理念观点 认为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血液系统与情绪的关系。 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2贡献 该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局限 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1*理论观点 情绪的中心不在自主神经,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把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体验,同时传至交感神经,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
2*贡献 该理论看到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的作用
3*局限 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的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辛格的因素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相应的环境因素
这个情绪唤醒模式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和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外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做指导,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1*初评价 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程度 2*次评价 是指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其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3*再评价 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情绪的维度理论
三维理论
a.冯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基础,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构成: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b.市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研究提出情绪的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 c.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四维理论 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
环形理论 罗素提出了情绪的环形理论,认为情绪分为:愉快—不愉快和中等强度—高等强度两个维度,其中愉快—高等强度对应高兴;愉快—中等强度对应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对应厌烦;不愉快—高度强度对应惊恐。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1-情绪是分化的 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 他假定存在十余种基本情绪,组成了人类的动机系统,每种基本情绪在组织上,动机上和体验上都有其独特性。
2-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3-情绪系统的功能 伊扎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渊源和特定的适应功能。
情绪的调节
含义
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过程
格罗斯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
1*情绪发生前 关注前行环节的情绪调节(原因调节): 情境选择(趋近或避开,经常或首先采用) 情境修正(根据问题特点控制情境) 注意转换(转移注意) 认知改变(改变解释,用来降低或增大情绪反应或改变情绪性质)
2*情绪发生后 关注反应的情绪调节(反应调节) 对各种情绪反应趋势(心理体验,表情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为抑制表情。
情绪的认知调节
道奇等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道奇等人也进一步提出了良好的认知调节步骤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的ABC理论: 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同的后果C。 之间会通过一座桥梁B指我们的信念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基于这一理论,埃利斯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为采用了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策略
1*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 2*控制和修正策略,该策略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3*注意转换策略,该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即在不利情境中分析。对情境有利方面专注。 4*认知重评策略,该策略通过改变对是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进行情绪调节。 5*表情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表情抑制来缓和消极情绪。 6*合理表情策略,该策略通过采用恰当的表情来调节情绪。